絲路城市
絲路城市的成功與否不單純看經濟增長指數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看文化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含金量。經濟與文化的聯姻,是全球化時代的突出特征,也是“一帶一路”絲路城市魅力的應有之義。
對此,中國絲路城市要做精致資源,要打造有品質、有品牌的旅游與文化產品,要展現中國城市的美好態度。2014年底我去英國訪問,從機場往愛丁堡走的時候,一位英國朋友指著我面前的一片城市建筑說:“這是我們的新城,是18世紀的。”我以為是自己聽錯了,追問道:“新城是18世紀的,老城是什么時候的?”對方淡淡且自豪地回答:“老城是14世紀的。”這個時候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時間就是金錢,即要做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偉大事業。
還有一次我去意大利訪問,在羅馬市中心廣場有一個建筑,從外表看它顯得破舊、雜亂,但聽了介紹之后,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這個古老的建筑由三部分拼湊而成,下面的地基部分是2000年前古羅馬的建筑,上面的主體部分是1000年前中世紀羅馬的建筑,旁邊的附屬部分是5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羅馬建筑。可見,一個建筑將2000年、1000年、500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展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對歷史與文化負責任的態度,這樣的城市是永恒之城,每一塊磚石都會呼吸,會有持久的吸引力。
“一帶一路”對中國而言,不僅是經濟崛起的良好契機,更是中華民族文明性崛起的自我要求,其目的是要將國際社會對中國城市的好奇上升到由內而外的欣賞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