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心怡
淺析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
薛心怡*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社會主義逐漸從空想、理論向科學、現實演變,馬克思從當時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進行剖析,創立了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而實現和發展社會主義則必須堅持三個基本條件: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三者缺一不可,并對東方社會主義道路進行探索,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
空想;科學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馬克思以前的社會改革者只是在理論和空想中幻想未來的理想社會,期盼能夠通過改良、立法等手段來實現。而馬克思通過對無產階級革命的實踐經驗,吸取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中優秀、合理的部分,辯證地看待社會主義的建立和發展,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強調了必須堅持的政治基礎,同時馬克思也對東方國家的社會道路進行了探索,這一理論成果成為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學說。
馬克思創立的科學的實踐的社會主義理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中,并借鑒先前的空想者的實踐和理論成果,對世界各國的工人階級的斗爭進行總結,進一步把握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在現實的基礎上從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交換的變革中探求未來的理想社會。
(一)空想社會主義的發展
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生產方式的消退,家庭手工業的興起,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逐漸形成,從《太陽城》到《烏托邦》,反映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廢除并成立公有制的強烈愿望;18世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發展到手工工場時相應地產生了空想平均共產主義,從《自然法典》到平等共和國,批判了萬惡之源是私有制,主張通過立法來創建未來的理想社會;機器大工業的時代產生的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對現存社會進行了評價,拋棄了粗鄙的禁欲主義和平均主義,較為準確的把握未來社會的特點。
科學的社會主義產生之前,以圣西門為先驅對社會批判的理論是理論發展的最新成果,有其鮮明的特點:(1)相比之前的空想社會主義者而言,其在西歐國家紛紛確立資本主義的時候,對其進行深刻的觀察和揭露,并且批判駁斥了其全部理論基礎,進而將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作為攻擊的對象;(2)在其各自獨立的思想體系,增加了很多合理的部分,認識到未來的理想社會需要同機器大生產和科學文化結合起來;(3)更加突出了如何實現理想社會的問題,只是在頭腦中憑空想象出來。
(二)空想社會主義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影響
在資本主義發展日趨強盛期間產生了空想社會主義,表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著自我否定的部分,其在發展過程中必將被一種更加高級的社會形態所代替,使馬克思能夠從空想社會主義的理論中進一步把握資本主義的規律。在資本社會里,也存在自我否定而非否定之否定的部分,資本主義社會的建立并非想象之完美,其弊端顯露無遺。“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論》《共產黨宣言》中分析了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本質,并對其進行深入的批判”[1]。
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為科學的社會主義的形成提供了基礎,其提出的許多理論已經被證明了是正確的,從其中提取了合理的成分。雖然空想社會主義主要停留在理論階段,但其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對未來自由平等和諧的社會的愿望沖擊著新的時代的人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三)科學社會主義的形成
19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工業的快速發展,使整個社會劃分出更多的階層,并且資本家對無產者的剝削日益猖狂,使得兩大階級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最終在19世紀三十年代爆發了三次反對資本家壓迫的起義。為了勞動,為了生活,為了自己的生存,逐步地提出了政治和經濟愿望,從此工人階級以其獨立的政治力量活躍在歷史的舞臺。馬克思、恩格斯在工人運動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屬性,在對社會如何發展的科學認識和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交換的變革中探尋社會主義。
在經濟、政治、思想同時達到一定階段,在三者高度相結合的情況下以暴力或和平過渡的方式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機器化大生產促使了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分化,馬克思在深入工人階級運動的同時,指出了社會主義建立與發展的政治保證:(1)堅持無產階級專政;(2)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3)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三者缺一不可。因為工人階級特有的堅定性,因此只有以工人階級為主的無產階級專政才能保證人民群眾的利益,而無產階級組成的政黨的領導是其保證,同時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的鋪墊下無產階級組成的政黨的理論和斗爭才能得以實現。
(一)堅持無產階級專政
從《共產黨宣言》的誕生到《法蘭西內戰》的著成,這一期間馬克思深刻了解到發展社會主義離不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機器。馬克思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不僅包括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前如何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還包括了在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以后繼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歷史證明,在建立社會主義之前只有堅持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而在這之后堅持無產階級領導國家的國家政權,是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的需要,以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安寧;是改造舊社會、向新社會過渡的需要,因其擔當著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一系列復雜的歷史任務,以保證按照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的革命綱領和無產階級的面貌來改造整個社會。
(二)堅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曾在一段時期內,無產階級是在沒有自己的獨立政黨的領導之下進行斗爭的,相繼而來的失敗使得無產階級認識到只有成立自己的先鋒隊,并且只有成立這樣一個與有產階級成立的一切舊政黨相對立的獨立政黨才能指導一個階級的行動。
科學的社會主義不可能從自發主動的工人運動中產生出來,主要的創造力來源于那些已經從理論上大大提高的而且已經認識到整個歷史運動的那些具有一定水平的有產階級分子,當且僅當從外部嵌入到工人運動之中,由此產生的無產階級的政黨,這些成立的新型革命政黨即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并由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所組成,同時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合乎最廣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最終目的。無產階級政黨表明了工人運動已經由自發的斗爭變成自覺的斗爭,具有了明確的階級政治意識,有了自己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工人階級的力量由分散走向聯合。因此,走向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勝利的旗幟和保障是由獨立的并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所構成。
(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
伴隨著整個世界形勢不斷的浮動與轉變,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總是可以找到適合的路徑找到證明并贏得勝利。就近現代而言,馬克思所揭示的社會基本規律能夠很好的指導著世界的現實發展和預見性。
“在工人運動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在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任務和使命之后,工人階級才成為了一個自覺的階級。”[2]這也說明無產者的切身利益來源于此,并為無產者逐漸走向獨立、富裕、美好的社會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武器。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無產階級政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依據,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和改革的成功,是被歷史證明了的。
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以后,歐洲資本主義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而遠在東方的中國、印度等國家發生的反對殖民主義的革命熱潮吸引了馬克思的目光。馬克思曾對東方一些國家的社會發展進行了研究,對此有兩個階段:19世紀50年代和19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兩個時期的研究逐漸深入,更加客觀,更加科學。在早期馬克思通過自身閱讀整理和研究大量關于亞洲國家,如印度,中國的著作時開始認識到“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核心特征,并對亞細亞生產方式進行了剖析,認為就是其顯著的特點,將西方的社會路線直接框定印度等國家的社會發展。之后俄國的一些革命家和思想家關于俄國社會如何發展的爭論非常激烈,他們尋求馬克思的幫助以期望能夠得到指導,馬克思在參考文化領域的新發現中,對俄國社會的未來做了大膽的預測,了解到西歐的社會道路不是社會發展的一般道路,俄國等國家完全有階段跨越的可能。
資本世界里的資本家殘酷剝削工人的本質以及資本的滅亡、社會的發展趨向逐漸由科學思想所揭露出來。通過科學社會主義所蘊含的深厚內涵,以及其揭露的資本主義社會本質,不被其表面的經濟繁榮所蒙蔽。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中,一部分人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而忘記了理想的初衷,掉入了資本主義的深淵。科學的社會主義的理論意義就在于引導我們運用其基本原理去認識和分析當代兩大社會陣營的發展,堅定的在道路的前進中不忘初心。
在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階段也是具有其內部發展的不同階段特點的,在發展規律中由空想社會階段演變到空想過渡科學階段,由理論的發展深入到實踐學習發展階段,以及一國實行社會主義到多個國家開始實行的發展階段。聯系中國的具體情況,將其基本理論與社會中的各個方面相聯系,不斷豐富和發展,從而更好的幫助我國發展適合自己的特有的社會道路并逐步給當代社會主義前進提速和中國夢的更快實現。
[1]馬麗萍,李春華.淺析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聯系與區別[J].延邊黨校學報,2012(6):24.
[2]秋石.為什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2009(6):13-16.
薛心怡(1992-),女,漢族,江蘇鹽城人,貴州財經大學,法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
A811;D
A
1006-0049-(2017)22-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