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媛
習仲勛與中國傳統文化
樂 媛*
西安理工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中國的傳統文化由古時賢人學者開始,經歷過數個朝代,也經過了戰亂、繁華、凋零和衰落,甚至走到了幾乎斷層的局面,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仍在歷次磨難中幸存下來,而且成為了我們現在寶貴的財富。現今的社會正面臨一個高速發展時期,我們面臨著很多從未見過的事物和人生百態,這物欲橫流的世界也需要我們重新去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來幫助自己找到正確的方向。本文就是對習仲勛先生生平的事跡來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財富;習仲勛
(一)“以人為本”的本精神
以“人”為本,以“民”為貴,為人民造福,更好的推動社會的發展。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會上習仲勛先生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充分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認為統治者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仁愛”之心對待民眾,《尚書.五子之歌》中說到:民為邦本,本周幫寧。《孟子》中:民為貴,社稷其次,君為輕。這些都是民本思想的體現。一方面,習仲勛吸收了這些思想中的重民,親民,愛民,護民,富民,利民的思想。另一方面,習仲勛先生又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果斷拋棄了傳統民本思想的糟粕及不合理的內容,與剝削階級的特權思想及等級觀念決裂。
(二)大一統傳統精神
崇尚民族融合,團結統一。習仲勛一直以來都將統一戰線及民族宗教的實踐與探索作為最終目標,為堅持并全面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及政治協商制度,徹底鞏固并大范圍擴充愛國統一戰線。正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加強工,青,婦群眾組織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習仲勛先生還在實現祖國統一,反對分裂祖國圖謀,加強香港,澳門,臺灣,華僑工作等方面投入許許多多的精力。
(一)無私奉獻
我們縱覽習仲勛先生的一生可以看到,在一九六二年的時候,習仲勛先生被審查,下放。但當他遭受生活得磨難,歷經坎坷,不被理解的時候,依然堅強的面對生活,無怨無悔,無私奉獻。該謙讓的他謙讓了;該忍耐的他忍耐了;該承擔的他承擔了;該挺身而出時,他挺身而出了。習仲勛先生曾經由衷的說:“我這個人啊,一輩子沒整過來。”他說:“我身上的芝麻,放在別人身上就是西瓜;別人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許多人聽了習仲勛先生的這一段話都落淚了。
(二)家國天下
關注家庭、強調家風這一思想理念深深地刻在習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想當中。于2016年1月12日,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強調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強化黨性修養的過程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領導干部應將家風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家國天下”的情懷已深入到所有人的身體里,與我們的血液融為一體。習近平如何“齊家”而后“治國”,值得我們深思。
2001年10月15日,是習仲勛老先生的生日,身為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先生由于工作較忙很難出席父親的生日宴會,由于滿心于愧疚給父親寫了一封祝福信。信中寫道,他“從父親這里繼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質很多”,學習父親的人與事,以及對信仰的執著,和父親所具有的赤子情懷,乃至儉樸的生活。習近平深情地回憶說,“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嚴厲的家教,盡人皆知,由于父親從小時候對我們就非常的嚴厲,因此我們已經養成了勤儉持家好習慣。這則是一代模范的老共產黨人的所具有的家風習慣。這樣的好家風應該世代相傳”。
(三)重視教育
習近平的母親齊心在回憶錄《我與習仲勛風雨相伴的55年》當中我們能夠得出,在習總書記小的時候,習仲勛老先生擔任的則是副總理兼國務院秘書長這一職務,雖然他在當時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仍然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習仲勛家里沒有請保姆,“他寧可在業余的時間多關心孩子們一些,有的時候還要給這四個孩子們洗澡和洗衣服等。對此,他視之為天倫之樂”“也許是仲勛特別愛護孩子的原因,因此他尤其注重從嚴教子。”
(一)關心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我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發展與建設先進文化中發展教育事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習仲勛先生對中國教育事業一直都很上心。
首先,習仲勛先生積極興辦教育事業。習仲勛先生在陜甘寧邊區時的時候,大力促進了當地的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1939年9月,陜甘寧邊區第二師范正式成立,習仲勛先生就是這所學校的主要創立者,并擔任這所學校的第一任校長。第二師范的成立,對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其次,習仲勛先生重視發展成人教育,業余教育等。因為當時反動集團對中國社會的長時間的剝削及壓迫,民眾的文化水準相對較低,特別是農村區域,文盲比率相當的高。習仲勛先生專門針對這一現象開設了“冬學運動”和“邊區婦女運動”等,幫助廣大民眾提升文化水準。
(二)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
新聞媒體是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新聞宣傳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文化傳播必然少不了優秀的新聞宣傳工作來幫助。習仲勛先生非常注重新聞的宣傳工作。一方面,在陜甘寧邊區創建了《邊區群眾報》,成為指導邊區工作,干部學習,廣大人民群眾學習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他在新華社建社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曾這樣說道:“新華社作為國家的重要宣傳工具,不但是國家的通訊社,而且還是人民群眾的喉舌。”習仲勛先生還強調了“一篇新聞報道,說總要讓人民大眾受到教育,受到鼓舞,精神振奮,斗志昂揚。”
中國傳統文化是廣博豐富,深奧精微的,習仲勛先生的一生都在保持著中國文化的傳統。不僅對自己嚴謹更把自己的子女培養的都很優秀。習仲勛先生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的。《中庸》說:“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要貫徹落實公平公正的價值取向,執政者必須樹立“天下為公”的執政理念,防止社會財富過度集中和富差距無限放大,并照顧弱勢群體的需要。
[1]《習仲勛傳》編委會.賈巨川執筆.習仲勛傳(上卷,下卷).
[2]習仲勛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12.
[3]習仲勛革命生涯編輯組.習仲勛革命生涯.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4.
樂媛(1991-),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G122;K
A
1006-0049-(2017)22-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