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菡 秦宏宇
社會工作推動老年社會參與的實踐路徑
張 菡*秦宏宇*
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北京 102628
隨著我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益成為社會的焦點。老年人作為典型弱勢群體成為社會工作專業重要的服務對象,本文深入分析了社會工作專業從理念和方法上推動老年社會參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進一步梳理出社會工作推動老年社會參與的實踐路徑。
老年;社會參與;社會工作;實踐路徑
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養老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需要共同努力攻克的難題之一,在眾多選擇中,老年人社會參與是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走出養老之熵的有效途徑。在這一領域,以“助人自助”為宗旨的社會工作專業顯然能夠起到更加有效的推動作用。
老年社會參與,學界也稱之為“老有所為”。“老有所為”的概念最早由鄔滄萍教授明確提出,即“老年人自愿參與社會發展,為社會所作的力所能及的有益貢獻”(鄔滄萍,1991)。1994年,《中國老齡工作七年發展綱要(1994—2000年)》提出了老齡工作“五個老有”(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在這一官方文件中將“老有作為”具體定義為:“低齡和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參與社會發展,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這是中國政府在政策層面對老有所為內涵進行的解讀。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明確提出了“參與社會發展”一章,并從內容上規定了老年社會參與的八項具體內容,進一步明確了老年社會參與的概念內涵。
在老齡化日趨嚴峻的背景下,如何切實推動城市老年社會參與行為的真正實現,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城市老年人平等地參與到社會發展中去是目前應該著力思考的關鍵問題。社會工作自始至終都以關注弱勢群體的利益為使命,老年人作為社會建構背景下典型的弱勢群體理所當然成為社會工作重要的工作領域和服務對象。無論是對老年個體的服務、社區環境的提升還是政策環境、體制機制的健全,社會工作專業均能發揮巨大作用。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綜合助人的專業,其關注的核心是幫助人們提升社會功能,社會工作專業始終堅持其最基本的使命是直接服務于有需要的人,同時使社會制度更好地回應人們的需求。這與老年社會參與概念的兩個層面是高度契合的,一方面社會工作的基本目標是對個體的照顧、治療,即促進個體的人的改變;另一方面社會工作還致力于宏觀社會環境的改變,致力于改革既有的法律、程序和社會態度,直至他們能夠更好地回應人的需求。因此社會工作不僅能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服務,同時還能增加老人的社會性產出。在老年社會工作領域,社會工作者除了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照料服務之外,推動和運用社會資源,使低齡健康老年人有更多選擇的機會乃是社會工作體現其專業水準的重要方面。當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關注還停留在如何滿足機構老人的身體和醫療需求的時候,社會工作者已經著手于如何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感覺到活得更有價值,并繼續成為家庭和社會發展的資源和推動力量。中國的社會工作正在快速發展,已經從民間的呼吁進入了官方的話語,因此以社會工作獨特的價值追求和促進社會改變的宗旨來推動當代中國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社會參與狀況的改善和提升,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是必然選擇。
優勢視角理論是當代社會工作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優勢視角的提出針對的是社會工作傳統的理論模式“問題模式”、“病態模式”,在社會工作專業發展史上有著“范式”革命的意義。“優勢視角”著眼于個人的優勢,以利用和開發人的潛能為出發點,協助其從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掙脫出來,最終達到其目標、實現其理想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
社會工作的優勢視角理念反對將服務對象問題化,因此社會工作者對老年群體的支持是基于一個最基本的假設:老年人是有價值、有能力的,這些價值和潛能需要挖掘而得以發揚。
在優勢視角理論看來,不能把老年群體看成是一個問題,實際上,盡管有一部分高齡體弱老人是需要照顧和支援的,但這部分體弱老人并不能籠統地代表所有老人的境況。大部分老人是健康的,具備社會參與的意愿和能力。社會工作的優勢視角理念一方面將專業介入的目標鎖定在強化老年人面對困難的能力,促進老年人在個體層面的參與意愿,提升參與能力;同時還致力于在宏觀層面改善老年人的社區環境,乃至于推動政府政策改變、社會改革等。
社會工作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助人專業,有著一整套科學且豐富的專業方法,其實務方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保證了社會工作推動老年社會參與實踐的有效性。總體來看,社會工作有兩大類工作方法:社會工作直接工作方法和間接工作方法,其中直接工作方法在吸收了多學科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發展、兼容并包,形成了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三大實務方法;同時社會工作行政和社會工作研究作為間接社會工作方法也成為社會工作者的基本方法。
(一)個案工作方法在推動老年生產性社會參與過程中的實踐路徑
個案工作實務方法是社會工作發展歷史最悠久的實務方法,有著豐富的治療模式和方法技巧,其進行的微觀層面的復健性工作能夠有效解決提升個體和家庭的功能。個案工作的目標是面向社會中一切有需求的服務對象,滿足其生理、心理、社會、精神多方面的需求。在面向老年人,提升其社會參與方面,個案工作方法可以從兩大方面發揮作用:
1.從老年人個體角度,以“增權”理論為指導,通過引導老年個體以樂觀的態度、較高的自我價值感和權力感,挖掘和激發老年人的潛能,促使其積極參與決策和采取行動來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提升自己的權力和能力。
2.從家庭層面開展工作。個案社會工作的家庭治療模式以家庭為治療和干預的對象,通過改變家庭結構以及成員之間的互動方式來解決個體面臨的問題,提升其功能。基于家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以及目前中國老齡化社會面臨的特殊現實必然使得家庭成為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歸宿。
個案社會工作可以通過家庭生活教育提升老年人家庭關系的品質,協助老年人有效運用家庭支持系統,通過提升家庭關系的質量維護老年人的心理、情緒和社會健康,進而形成有利于老年社會參與的家庭支持網絡。
(二)小組工作方法在推動老年社會參與過程中的實踐路徑
小組工作是在小型的治療性和任務性小組中開展的,以滿足社會——情感需要、完成某些特定任務為宗旨,以目標為導向的活動。這個活動是在一個社會服務系統內進行的,針對個體組員和全體小組而開展。(Ronald W.Toseland,2010)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小組本身就是一種參與,僅僅簡單的參與小組也能夠對老年社會參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小組過程中所產生的動力關系可以給小組成員帶來積極的效果,從而實現以有限的專業社會工作資源使更多的老人受益。
在不同類型的小組工作中,其中教育小組、社交小組和任務型小組在推動老年社會參與的實踐中能發揮顯著作用。教育小組集中于通過教育和培訓促進老年社會參與的能力建設;社交小組為老年人提供社交生活內容,鼓勵老人積極地生活,建立友誼和學習新事物。任務型小組以完成特定的小組任務為目標,社會工作者在此可以將鼓勵老年社會參與為目標的任務納入小組工作中,譬如激發老年人志愿服務的熱情,以小組形式培訓老年人的參與技能等等。
(三)社區社會工作方法在促進老年社會參與過程中的實踐路徑
社區工作是以社區為對象的社會工作介入方法,它透過組織區內居民參與集體行動,合力解決社區問題,加強市民的社區參與及影響決策的能力和意識,發揮居民的潛能,以達致公平、正義、民主及和諧的社會。
社區社會工作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資源整合的優勢,除了傳統意義上“社區照顧模式”下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基本的健康、照料服務之外,社區社會工作的福利性和政治性特征使得通過這種社會工作方法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有著更加鮮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一方面,社區社會工作通過有效促進宏觀外部環境的改善為老年人社會參與創造條件:首先,通過開發老年社會工作領域的相關服務項目,廣泛吸納各類老年人,發動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和生產活動,為老年人創造更多的社會參與的機會,搭建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平臺。其次,通過在社區層面開展教育活動為老年人提供相關服務,教授知識、培訓技能,切實提升老年社會參與的能力。另一方面,作為政治性色彩濃厚的社區社會工作,“參與”是其靈魂:首先,通過對面向老年人的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發展可以全方位立體性地推動老年社會參與;其次通過發揮“社會倡導”的功能,爭取老年人權益,反對年齡歧視等工作在全社會范圍內為老年群體營造一個公平、開放的參與環境。因此宏觀層面社區社會工作的介入必將在老年社會參與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社會工作先進理念與老年社會參與的概念,個人層面與社會制度層面雙焦點的高度契合方面;還是社會工作方法的科學有效性方面而言,以社會工作推動老年社會參與顯然具有明確的實踐可行性,而具體的實踐路徑經過本文的梳理也有章可循,在應對中國日益發展的老齡化社會的挑戰之際,以社會工作的專業理念、價值觀和方法為指引,在微觀和宏觀層面開展多層次的老年社會工作實踐推動老年社會參與,充分挖掘老年人口的潛能和資源將會取得可預見的豐碩成果。然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推動老年社會參與作為一個綜合性的工程需要個體、家庭、社區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具體的實踐環節還有待實務工作的進一步檢驗和論證。
[1]梅陳玉嬋,南希·莫羅-豪厄爾,杜鵬,編.老有所為在全球的發展——實證、實踐與實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11.
[2]鄔滄萍,著.鄔滄萍自選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8.
[3][美]莫拉萊斯,謝弗,主編,顧東輝,王承思,高建秀,等譯.社會工作:一體多面的專業[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9.
[4][美]斯特蘭,[美]李瓦斯,著,劉夢,等譯.小組工作導論(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9.
[5]張友琴.老年參與的理論與實踐[J].第八屆亞洲/大洋洲地區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大會“積極老齡化”中文論壇論文專輯,2007.10.
張菡(1979-),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北京政法職業學院社會法律工作系,講師,研究方向:老年社會工作;秦宏宇(1984-),女,漢族,山東威海人,碩士,北京政府職業學院應用法律系,講師,研究方向:社會學。
C
A
1006-0049-(2017)22-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