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莉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素質化建設探析
張艷莉*
吉林大學北區科技辦公室,吉林 長春 130012
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科技管理人員隊伍,對于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突出高校在創新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高校科技管理人員素質提出了建議和意見。
高校;科技管理人員;素質
科研工作作為高校服務地方、服務社會的重要內容,在當今知識經濟大潮中,發揮突出重要作用。高校科技管理人員作為重要的發起和組織者,已成為影響高校科技水平、學術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且發揮日益重要的功能。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其自身專業化程度和管理水平高低,管理質量優劣,直接關系到高校科技工作的正常運轉,影響科技管理質量的提高”。此外,高校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教學和科研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關系,科研工作的組織順暢,必將進一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
(一)崇高的職業精神
“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結合為高校科研管理人員提出的新要求。高校科研人員應按“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積極進取、甘于奉獻、公平公正、廉潔奉公,以崇高的職業精神,合理有效推動高校科技工作開展。要甘于奉獻,科技管理工作量大,從論文統計、成果轉化到項目中期檢查和結項審批,都需大量精力才能完成,作為管理人員并不像科研人那樣在物質和名譽上有所收獲,只能充當幕后工作角色,默默無聞工作。二要是非公正,科技管理人員務必要擁有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要熟悉相關部門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國家和學校利益為重,做事公正、尊重知識,嚴肅抵制不良風氣,對弄虛作假和學術腐敗給予堅決回擊,營造良好學術氛圍。三要團結協作。科技管理過程中需接待數量眾多的人,需向其詳細的介紹不同立項單位的不同要求和特殊政策,需向其細致傳達有關的管理辦法和填報注意事項。此外科技管理人員作為上級科研單位和科研工作者連接的紐帶,要注重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和主動性,團結一致,共同提高高校科研質量和科研水平,溝通協調能力至關重要。
(二)高超的業務能力
科技工作內容繁雜,處理匯總學術成果、組織課題申報結項外,還包括召開學術講座、組織學術會議,規范經費管理等多項專業性強的業務工作。因此要求科技管理人員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根據不同形式的變化,及時指導科技人員在具體工作中做出調整,實現科技成果最大能力開發。首先,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對科研工作的術語、原理、方法、體系等內容,有清晰的認識。其次要具備扎實的學術功底,對高校自身的強勢專業和優勢學科的學術動態、開發前景、價值利用等方面有準確把握。再次,要具備現代化管理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變化,給科技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要不斷依據形勢的發展需要,不斷改進管理工作水平,更新觀念,創新工作理念,更好服務于科技人員,服務于高校和社會。
(一)加大獎懲力度
鑒于科研管理人員工作熱情不強、待遇不高的突出問題,高校和相關機構應及時制定一系列政策給予指導和推動。對于工作業績好的人員,除在榮譽方面給予表彰之外,還應在物質方面給予傾向,可按科研款額的一定比率進行獎金發放。此外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評優獲獎方面也應體現優勢。
(二)開展系統培訓
高校科技處要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和科技管理人員自身情況,科學制定學習計劃,加大培訓力度,有針對性開展專業素質培訓,提升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水平,及管理人員所應具備的各項能力。同時要注重形式多樣性,以“請進來,做出去”的各種學習培訓形式,打造一支強大的科技管理隊伍。同時要注意培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為科技管理人員打造更為廣闊的平臺和空間。
(三)實行輪崗鍛煉
科技管理工作的穩定性,有助于工作規范的開展,少走彎路,少犯錯誤,但同時也嚴重制約科技管理人員的革新和創造意識。高校科技管理部門要采取多種渠道,設置合理的輪崗方式,最大限度開發個人能力,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科技管理機構整體水平。此外在輪崗過程中,還可進一步提升人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意識,實現多方面“雙贏”。
(四)培養現代意識
現代意識是當前管理學領域的熱點詞匯,包括政治、創新、法制、競爭等多方面因素。高校科技管理現代意識既要突出創新發展的價值取向,還要務必堅定政治取向和價值追求,以國際、學校、集體利益為重,同時要注重個人價值的追求,體現各方面利益,抓住機遇,積極向上,想他人未曾想,做他人未曾做之事,全力體現知識經濟的價值方面。
(五)樹立優良道德
服務師生,全心全意為學校貢獻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價值體現,愛崗敬業和甘于奉獻的工作作風是管理人員的重要追求。科研管理人員一定要培養科技管理工作熱情,把奉獻和服務放在首位。但目前一些高校科技管理人員,把工作崗位當成晉升機會跳板,在服務意識上存在嚴重偏差,相關部門應采取多種教育形式,務必改變奉獻精神薄弱的狀況。
(六)改革傳統模式
傳統高校科技管理模式單一,以學校部門管理為主,學校科技處直接抓項目,管經費,嚴重限制二級學院的權利和功能。因此,必須在模式創新上下功夫,改革傳統管理模式,用多層次、多極化的現代管理模式,最大程度拓寬聯系渠道,多方共舉、全力以赴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綜上,在現代社會日益發展變化的今天,學科間交流和融合日益盛行,如何在高校科技發展中培育一支強大的管理隊伍至關重要。高校相關部門應加快政策制定和出臺,最大限度保障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加大培訓力度,為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高校科技工作者本身也要潔身自好,積極進取,不斷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全力提高高校整體工作水平,為實現學校整體研究水平提高和科研工作跨越式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1]徐國華,張德,趙平.管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沈玉春,江子章.科技管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
[3]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化建設[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4]張丹.創建高校科研管理學習型組織的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0(9).
[5]周敏,閻樹剛.再談科研管理人員服務與創新意識的培養[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2(3).
張艷莉(1981-),女,碩士,任職于吉林大學北區科技辦公室。
G
A
1006-0049-(2017)22-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