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艷
分析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趙 艷
同煤集團同家梁礦黨委宣傳部,山西 大同 037000
如今,煤礦資源性產業在生產、生活等方面,都與人們的需求息息相關,這促使煤礦企業既定規模的形成。而煤礦企業加強新聞宣傳,尤其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的新聞宣傳,既貼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要求,又為企業創造更廣闊的市場,還促進企業的長遠和諧發展。
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探索和實踐
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是對企業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報道,更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領域。目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煤礦企業面臨著嚴峻的市場競爭,對于這種情況,充分進行新聞宣傳工作,可以服務職工、鼓舞人心,進而對企業的改革與發展起到積極的重要作用。
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與企業自身建設直接相關,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內容涵蓋的方面有:煤礦企業的建設情況、煤礦企業的動態、煤礦行業的變化、煤礦行業的政策等。而煤礦企業結合本行業與市場的發展趨勢,對社會、媒體等因素準確定位,積極吸納行業內的發展經驗,不斷促進企業的發展與提高。目前,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新聞宣傳工作進入網絡信息時代,這樣的情況下,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迎來機遇的同時,也不斷出現問題:
(一)新聞宣傳指令性強
煤礦企業新聞宣傳稿件不是黨政文件,不能強迫企業員工聽從指導,然而目前的實際狀況是,煤礦企業在新聞宣傳工作中,只一味強調黨性原則,沒有講究宣傳的藝術,沒有注重到新聞傳播的方式和方法,使得企業員工不能信服、不能接受新聞觀點。
(二)新聞宣傳內容欠缺
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中,宣傳內容不到位有三方面,一是,僅僅只有正面宣傳,缺乏那些揭露問題的批評報道,無法起到警示的作用;二是,宣傳的信息內容為了應付門面,有不實報道,無法起到讓員工共鳴的作用;三是,新聞宣傳時,不注重內容的篩選,國家政策、市場行情等消息滯后,無法起到吸引員工關注的作用。
(三)新聞宣傳方式陳舊
當前,仍有部分煤礦企業用紙媒的方式進行新聞宣傳,這種老套陳舊的方式,在更新方面與網絡媒體相比缺乏時效性,不能有效地宣傳企業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前景,另外,部分煤礦企業在新聞宣傳的過程中,只單純依靠人力資源去推進宣傳工作,這樣會嚴重影響煤礦企業新聞的宣傳力度,無法起到宣傳的“上傳下達”的作用。
對于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現狀及出現的問題,必須要盡快解決,可以從新聞宣傳工作中的環節入手,擺正多方關系,立足企業基層,理清宣傳思路,強化宣傳力度,積極探索實踐,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具體如下:
(一)宣傳內容方面
對于煤礦企業新聞宣傳的內容,最首要的一點是寫實報道,務必遵循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一方面,企業要加大對新聞的審核力度,要落實新聞稿件責任到人,另一方面,企業還要核實信息源的真實性,例如企業形象的宣傳、最新發展的動態等,切實提高新聞質量,進而有力促進煤礦企業的發展。
(二)宣傳方式方面
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過程中,新聞傳播方式不僅僅依靠報紙和廣播,而要充分利用一切現代化宣傳技術,例如計算機、互聯網等先進科技,把煤礦企業的內部新聞、煤礦行業實情、煤礦市場等信息進行大力宣傳,讓煤礦企業的員工充分了解所從事工作的相關資訊。
(三)宣傳媒體方面
宣傳媒體分兩個角度,一是新興媒體,對煤礦企業的新聞宣傳工作有積極作用,能把宣傳方式轉變為雙向,增強企業領導員工間的互動,增強企業員工的話語權,增強企業員工的歸屬感;二是社會媒體,社會傳媒需要企業提供的新聞信息,而煤礦企業能借助社會傳媒放大新聞宣傳功能,可以立足二者相互依存的關系,講究策略,大大推進煤礦企業的發展。
(四)宣傳隊伍方面
煤礦企業新聞處宣傳工作,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有活力、涉及煤礦全方位工作的宣傳隊伍,廣泛的提供信息,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宣傳的影響效果,從而促進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
(五)宣傳陣地方面
宣傳陣地是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中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數煤礦企業把宣傳網頁和宣傳欄作為宣傳陣地,還有的企業開辦廣播站、印發刊物、創建論壇等,企業根據自身建設的實際狀況,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探索實踐,為煤礦企業員工打造友好交流平臺,推動新聞宣傳工作水平的提高,促進煤礦企業的長遠發展。
眾所周知,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表現為煤礦企業用新聞傳播進行思想宣傳,能有效提高企業員工的思想素質,進而促進企業的建設和穩定發展。因此,現階段要做好煤礦企業的新聞宣傳工作,必須把握好新聞與宣傳的關系,掌握好新聞宣傳規律,運用好新聞宣傳策略,發揮出新聞宣傳的最大優勢,以促進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企業的長久發展。
[1]郝芳.煤炭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魅力中國,2014(5).
[2]郝磊.新時期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商業文化月刊,2016(12).
[3]李麗.國有煤礦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創新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7).
F
A
1006-0049-(2017)22-01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