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茜瑤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
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媒介批評
——以中國電視新聞節目中的女性偏見現象為例
于茜瑤*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2
21世紀的社會,是一個進步與文明的社會。女性在不斷崛起,隨著女性主義運動的推進以及人們思想的進步,越來越多優秀的女性出現在電視熒屏上。電視作為影響力深遠的傳統大眾媒介,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世界性的“女性=第二性”思想以及中國傳統封建文化“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電視新聞在報道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別歧視。“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成的。婦女在社會中是次于男性的第二性?!雹?/p>
:女性;偏見;媒介批評
電視媒介作為傳統大眾媒介,在報道女性新聞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電視新聞媒體也是研究女性形象報道的最佳角度。為了確保文本的新鮮度以及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筆者選擇了近年(以2015年為主)省級及以上電視臺的相關新聞報道為研究文本,在量化統計的基礎上分析其內容和報道框架。
根據電視新聞和女性自身的特點,本文將按以下類目進行建構。分別有報道數量、新聞類型、報道主題、情感表達、報道性質。
本文對報道樣本的以上五個方面進行量化分析,并對電視新聞中有關女性的報道框架進行探究,從而了解電視新聞中女性偏見問題。
(一)報道數量和類型
在這次的研究報道中,總共搜集了近年來產生的105條有關女性的新聞報道。涉及到的新聞類型有消息類、新聞評論類、專題報道類、調查性報道類、連續系列報道類以及其他類。從與女性相關的新聞類型分布來看,消息類新聞占據了報道類型的絕大部分,但深度類報道也不在少數??赡苡捎诓コ鰰r間的限制,目前有關女性的新聞報道仍以消息類新聞為主,但電視媒體還是發揮了其自身的優勢,利用深度類型的新聞報道了塑造女性形象,彌補了紙媒傳播符號單一的不足,使所報道的女性形象更加生動立體,更可捕捉細節,渲染情感。
(二)報道主題類型分布
從圖表可以看出,關于女性的電視新聞報道中,有關安全類和政治類的新聞比其他主題類型的新聞要多。在有關安全類的新聞中,主要是針對女性被害事件進行的安全教育,為女性保護自身安全出招,教育女性遇到危險時應該如何防身。而有關政治類的新聞中,主要是講述女性在政治上取得的突破,新聞標題多用“首位”“首次”“第一票”等等關鍵詞。從下表也可以看出有關女性的新聞在軍事類型上涉及甚少,由此也能看出女性和男性在有些領域的地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新聞報道情感表達分布
從圖1.2中的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在有關女性的新聞報道中,主要的情感色彩是問題和擔憂,唯一較多的積極性情感是鼓舞。在有關女性的駕駛類報道中,多數報道都是表現女性駕駛員駕駛失誤引發事故,給受眾形成女性駕駛員駕駛技術差,反應慢,遇事愛緊張的印象,從而在報道中表現出問題和擔憂的情感。在積極性情緒方面,本次筆者在整理樣本資料時發現,由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女性在利用互聯網方面取得成功的新聞占經濟類新聞的大多數,新聞報道中采用“她時代”等關鍵詞表示對女性成功的贊揚。
(四)報道性質分布
有關女性的新聞報道性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媒體對待女性的態度,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于女性的總體態度。從下圖可以看出,在電視新聞媒體中,積極性報道雖然是報道數量最多的,但沒有形成絕對優勢,消極報道還是占據一定的分量。但從總體上而言,對于女性的新聞報道還是以中性和積極性報道為主。結合圖1.3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女性的媒介形象與報道性質基本吻合,消極的女性媒介形象數量與消極性質的報道數量相比有所下降,中性的女性媒介形象數量與中性的報道數量相比則有所提升。
21世紀多元化價值觀念的出現,女性群體在各個領域的不斷活躍,大眾媒體漸漸被新的價值觀念所影響,從而改變了原本有關女性的報道手法和思維方式,大大拓寬了有關女性新聞的報道領域,使得女性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報道領域都嶄露頭角。然而,有關女性的新聞報道雖然呈現出在不斷完善的狀態,但是在女性的新聞報道中仍然有女性形象失衡的現象。
(一)女性話語權缺失
“話語是一個更具廣泛意義和獨立性的語言命題,既具有語言意義,還具有非語言意義,它已經進入社會生活、文化、經濟、政治、社會制度,作為推論或實踐而形成的語言事件。”②女性的媒介話語權,就是女性通過大眾媒介向公眾表達自己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看法和觀點的權利。無可否認,如今男性仍處于話語主導地位,媒體也自然會以男性話語取向為標準,而女性在話語表達權上缺少自己應有的分量,尤其是在政治和軍事類的新聞報道中,女性“失語”現象嚴重,很少發出屬于女性的有影響力的聲音。
(二)電視新聞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媒介反映了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價值觀念,從而對女性或對她們不予表現,或用刻板印象對她們進行描述,以此象征性地貶損婦女?!雹鄄沸l將刻板印象定義為人們對某個社會群體形成的過分簡單化,落后于現實變化的以及概括性的看法。④雖然在現在的媒體報道中,正面積極的女性形象時有出現,但仍有不少女性報道“重男輕女”、強調兩性分別、貶低女性形象和價值。
(三)女性形象的低俗化、扭曲化
在有關情感類的電視新聞中,女性總是會涉及到“情感詐騙”的新聞中,CCTV13的《法制在線》節目、CCTV12的《道德觀察》節目和CCTV2的《經濟半小時》節目都播出了有關女性情感詐騙的新聞,在其中,女性會“勾引”男性為她們的消費買單,形成天價賬單,女酒托從中吸取暴利。電視新聞媒體在報道這類新聞中會傳播一種“紅顏禍水論”,受眾在這種潛意識觀念的引導下,就會把很多公共的問題歸結為女性的問題,把一些復雜的社會問題簡單化、片面化。造成這種電視新聞中女性形象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傳統男尊女卑的思想,將有關女性的桃色新聞作為賣點奪人眼球,女性新聞工作者數量的稀少等等。這些原因都值得我們當今媒體深入思考,找到解決的方法。
雖然當今時代種種新媒體發展迅猛,但電視仍是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傳媒,所以電視應該樹立男女平等的報道理念,破除封建文化對女性的束縛以及商業文化對女性的包裝和利用,媒介及其工作人員應該采用公平和平等的報道視角和報道話語來報道有關女性的新聞,消除電視新聞中的性別歧視,樹立真實優秀、獨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從而為現代女性獲得全面的自由的為發展提供有力的輿論環境。
[注釋]
①[法]西蒙娜 德 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309.
②凌青.從話語角度透視女性報道[J].當代傳播,2002(4).
③G.Tuchman.Heart and Home:Images of Women and Media[M].Oxford Press,1987.5.
④卜衛.媒介與性別[M].江蘇:江蘇人們出版社,2001(84).
[1][法]西蒙娜 德 波伏娃.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309.
[2]凌青.從話語角度透視女性報道[J].當代傳播,2002(4).
[3]G.Tuchman.Heart and Home:Images of Women and Media[M].Oxford Press,1987.5.
[4]卜衛.媒介與性別[M].江蘇:江蘇人們出版社,2001(84).
于茜瑤,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G
A
1006-0049-(2017)20-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