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悄然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王悄然*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2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要樹立并提升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必須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經歷數千年的積淀仍舊生命不息,發展壯大,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資源,也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文化自信;中華傳統;文化基石
(一)文化自信提出的依據
1.歷史依據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積累,對世界的文化發展是不可缺少的璀璨貢獻。四大發明的出現,諸子百家的爭艷,漢字的流傳,詩詞曲賦的悠揚,宗教哲學的推崇等等,絲綢之路的暢通,更是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賦予了我們文化的信心,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過程中,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為我們創造更多的優秀文化奠定基礎。
2.現實依據
文化作為展現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依托,文化力量的每一次擴大,都彰顯了一個國家經濟的繁榮昌盛,所以文化自信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標志。在過去,我們國家經歷過悲痛的創傷,造成文化自信的喪失,然而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黨和人民經過不斷的斗爭革命,開創了新的時代,重新拾起文化上的信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指明前進方向,為完成中華偉大復興提供精神財富。
(二)文化自信的基本內涵
1.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五千年文明塑造的根基讓我們在世界舞臺上獨樹一幟,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樹立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也不能固步封化,要在借鑒學習的基礎上發展;同時,要完成偉大復興,就要掌握足夠的話語權,要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以一種獨立、融合的態度,堅定文化自信,構建穩固的心理依托,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思想資源。
2.文化自信,是展現中華民族強盛的文化軟實力的價值標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對于一個民族的發展,文化軟實力凝聚著精神層面的向心力,承載著歷史和現實的價值取向;作為構成國家綜合實力要素之一,文化軟實力發展的不竭動力就要堅定文化自信這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西方文化的傳播影響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沖突越發明顯激烈,思想的多元化影響精神構建,所以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途中,從精神實踐抓起,牢固理想信念,深入人民群眾,充分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
3.文化自信,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獨特文化魅力的標識
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不僅汲取于傳統文化,同時也包含了革命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儒家的仁政,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等等;在革命斗爭中流傳下來的長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在改革開放中不斷總結出來的思想碩果,五大發展理念等等,這些都為推進現代化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的精神借鑒。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在精神價值取向上總結出了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傳統文化,蘊含民族色彩,繼承中華文化精神命脈,融合現代文明價值理念,為堅定社會主義獨特文化奠定精神基礎。
(一)中華傳統文化,是樹立文化自信的奠基石
首先,相比于其他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文化形態,中華傳統文化在漫長悠久的發展過程中,證明了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抵抗了被侵蝕被腐化的磨難,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獨特魅力。中華傳統文化只有融入新的時代,才能為樹立文化自信奠基根蒂。
其次,堅定文化自信作為當今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必須在一定的文化基礎和條件下才能有序發展。在抗戰時期,為了加強精神建設,中國共產黨人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辯證思想聯合起來創造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質的新文化,成為戰斗中爭取民族獨立的重要思想武器。
最后,在和平發展的時代下,要想在國際舞臺上站穩立足,就必須要在合作與外交方面展示更多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積累了我們民族數千年的智慧與結晶的中華傳統文化,為樹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更突出的優勢,充分顯示我國軟實力的蓬勃發展。
(二)中華傳統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源泉動力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底蘊,為當今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價值資源。儒家作為最重要的體系核心,所提倡的“重人”“仁政”等等。“人”在黨的領導下也是必須遵從的重要核心,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導力量,一切為了人民;“仁”,也在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得到了價值體現;“德”,從古至今,都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孔孟所提倡的傳統美德,也是歷經千年流傳至今的精神財富。
自古以來儒家就強調“任重而道遠”,中華民族都以“自強不息”為榮,在近代被侵略以來,中華民族雖然喪失主權但卻沒有丟掉骨氣。在堅持“兼愛”“仁厚”的美德下開拓絲綢之路;而和平發展的年代,又開拓了壯舉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與世界合作共贏。再有就是“天人合一”,在注重生態文明的當代社會,也要遵守大自然的準則,要與自然和諧共處,堅持綠色發展,為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樣給予了關鍵的精神資源。
(三)中華傳統文化,是完善文化自信的內在支撐
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良傳承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具有不可磨滅的時代價值。追溯到孔孟的廉政愛民等思想,在當今強調從嚴治黨,加強黨的領導,完善領導班子的作風建設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還有“五大發展理念”中,結合“一帶一路”戰略,開放發展是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必須堅持的外交理念。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熱愛和平,崇尚“仁”“德”,推崇“和平”外交,“求同存異”。這些中華傳統的文化美德都給予在當代全球化的世界領域中,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合作共贏的開放發展最牢固的支撐,讓我國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底氣更加雄厚。
綜上所述,文化自信與中華傳統文化必不可分,只有更好的發展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才能在發展中堅定并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1]張繼梅.中華傳統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獨特作用的定位思考[J].前沿,2012.
[2]李敏.文化自信與習近平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新論述[J].黑龍江史志,2015.
[3]趙豐.文化自信的內涵[N].中國藝術報,2016.
[4]劉林濤.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質特征及其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
[5]張婷婷.論優秀傳統文化在堅定文化自信中的意義[J].人文天下,2016.
[6]杜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J].探索,2017.
王悄然(1990-),女,吉林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61;G
A
1006-0049-(2017)20-00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