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立博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35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研究
武立博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35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都是能夠促進學生人格完善和思想成熟及身心和諧發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實際情況中,這兩項的關系通常較為疏遠。因此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定的實施策略。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而學生們的心理水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逐漸出現了價值取向多元化、社交功利化等問題,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表現得極為明顯。隨著學生群體的思想不斷進步,傳統的思政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起學生的心理教育,將其和思政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改變當前較為被動的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人們已經意識到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性,并且逐漸認識到了兩者間的區別和聯系,兩者的結合是當前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具有共同主體
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本質上其實都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的,都是以教育模式和發展模式為基礎,在功能、目標和作用等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兩者都是學校德育的范圍,有黨委統一領導,其中的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其實都是思政教育的主體,兩者在人員結構上有著很大的交叉性,他們因為長期從事相關的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非常熟悉學生的心理狀況,兩者相互結合能夠有效提高師資團隊的整體素質。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實施的背景
思政教育的主體是人,因此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規律是其實施的基礎,學生們的心理素質健康和道德觀、價值觀的內化程度,對于思政教育的成效有著重要的影響。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學生必定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和他人友好交往,而具有不健康心理的學生,往往有著自卑、孤僻和偏執等性格,在人際交往方面會出現障礙,也就無法實施思政教育。如擁有抑郁癥以及精神萎靡等癥狀的學生,在覺悟方面并不高,進行思政教育不僅無法解決問題,甚至還會產生逆反心理。
(三)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前提
良好的意志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樂觀的處事方式都是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表現,然而還有部分學生因為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無法接受評價,而表現出了狂妄自大等心理不健康等問題。思政教育則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缺點,讓學生科學地評價自己,并且坦然接受,從而保證自身的心理健康。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觀念,從而讓學生能夠增加學生實現理想的可能性,幫助學生確定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說思政教育能夠引導和促進心理教育的發展,也是學生心理活動水平的重要控制器。
(四)兩者相互促進
學生解決了心理問題,思政問題也會隨之解決,而解決了思政問題,則能夠促進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在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時,還能夠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以及和社會、他人間的關系,從中認識到為他人服務以及為社會奉獻的價值;而思政教育不僅需要解決學生相關的思想認識、政治覺悟以及道德品質問題,還要重視起對于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才能夠有效解決因思想問題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
(一)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有著各自的側重點,然而作為一名學生,所遇到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非常復雜,其中包含了大量所遇見的各種現實矛盾和問題,因此大多情況都是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相互混雜的,單一的教學方式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必須深入到學生中,通過談心和咨詢等方式,來指導學生更好地面對學習、交友、生活和擇業中出現的問題,嚴格遵守學生的思想認識發展和心理健康發展規律,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消除學生出現的心理障礙,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順利成長。
(二)結合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中適當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資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從而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發揮出1+1>2的作用,從而促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有著相同,但是也有著不同姓,因此需要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出各自的優勢,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充分借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真誠、尊重和同感等理念,不斷調工作方式和態度,讓學生該受到情感上的共鳴,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更加主動,在課堂教學、小組討論和輔導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三)結合教育隊伍
目前,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輔導員、專職政工干部以及德育專業教師等人員來進行,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則并不穩定,其中有很大比例都是由思政教育的工作人員來進行,再配合部分的心理學專業教師和醫務人員,這就使得部分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政教育人員并不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因此要想使兩者相互結合,就需要教育者兼具良好的政治素質、道德素養以及良好的自我意識、觀察能力、創造思維等心理素質,其中思政教育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學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技能,才能夠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并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具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自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物質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也逐漸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點,然而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觀念的不斷更新,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人們的心理上逐漸產生了諸多的問題。尤其是學生們更是出現了心理障礙和疾病等狀況,嚴重影響了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只有將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才能夠培養出更加自信、樂觀以及頑強、進取、懂得創新的新時代學生,讓他們在社會中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和價值。
[1]陸玉龍.新時期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科學中國人,2016(8):219.
[2]董婷.高職思政教育當下的突出問題與對策分析[J].孩子天地,2016(9):24-25.
[3]蘭麗.基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的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3):224-225.
G
A
1006-0049-(2017)20-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