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蘭芝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海南 海口 570000
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不可靠性及相關研究
林蘭芝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海南 海口 570000
基于現階段計算在社會各個行業普及應用,以及社會群體加大對計算機軟件技術研發與應用狀況重視程度等實況,提出了積極對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不可靠性成因進行解析,以及編制并推行相關處理措施的建議。本文在解析計算機軟件內涵的基礎上,從不同的角度研究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不可靠性問題,提出應對對策,希望在推動計算機軟件可持續發展進程方面有所助益。
計算機軟件;不可靠性;處理措施;可持續發展
信息時代的到來對國內計算機軟件技術發展進程起到推動作用,計算機技術因為具備便捷性、靈敏性與高效性等優勢,所以得到現代群體的肯定與青睞,這也是其廣泛應用的內在原因。但是計算機軟件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靠性現實情況也被個體探尋出來,它對用戶私密信息以及財產安全性構成威脅。基于此,本文做出如下論述內容。
計算機軟件技術,通常是指計算機流程、方法、規劃的文檔以及在計算機系統運轉中所需的必需數據資源。計算機軟件技術作為一種較為高端的計算機技術,憑借自體運行的快速性、操作的便捷性、與多領域相關聯以及靈敏度高等特征得到個體的認可與關注。通常情況下,計算機軟件技術可以被細化為科學計算、數據處理、過程控制與人工智能幾種類型。計算機軟件系統也涵蓋了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編譯系統、網絡系統、標準程序庫與服務性程序等多項內容。故此,當下通常會應用計算機去處理某些現實問題,計算機軟件技術具體涵蓋構建模型、提出解題的方案與制定實施步驟等內容,同時以計算機系統為媒介獲得預設結果。由此可見,對于計算機系統而言,計算機軟件可以被視為其魂魄,計算機各項功能的發揮均需要軟件技術的導向與輔佐。在知識經濟一體化時代中,計算機軟件技術工作者具備富足的理論知識是基礎,也應該具備自行接收新信息與處理新信息的能力。
一是軟件實效性喪失。硬件設備功能的喪失通常是由物理故障導致的,可以被理解為器件物理化的固定結果,會產生浴盆曲線;但是軟件設備實效性的喪失與硬件在本質上存在差異性,大多數是因為自體不足與程序發生變動導致的,其特征在以下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軟件設備結構的完整性不會被損壞,并且不存在浴盆曲線,但是會有滯后性的問題衍生出來;二是軟件編程易被惡意修改,可能是黑客導致的,也可能是病毒入侵作用的結果。
二是對計算機軟件可靠性產生巨大影響的通常是人為因素。從軟件研發的視域分析,設計出的軟件應該與用戶需求相一致,所以軟件研發人員就應該以用戶現實需求為基點,解析與規劃軟件功能[1]。因此軟件設計的質量通常是對個體智慧的檢測,經驗的考量,軟件設計者能力存在差異性這是極為常見的現象,所以在對計算機軟件規劃過程中技術上存在疏漏或行為方式規范性缺乏,均會使計算機軟件技術存在缺陷,嚴重情況下會導致軟件失效或崩潰。
三是計算機軟件維護工作開展不到位。現階段計算機軟件的維護大體上是借助更換或修理受損系統的方式,這一方式的應用不能實現創新軟件設計技術與節約成本的目標。
四是與計算機軟件可靠性檢測相關的理論體系尚未建立健全,正處于發展階段。
(一)做好前期需求分析工作
當下,若計算機系統中不具備用戶需要的功能,他們通常會片面的認為軟件設計技術存在缺點。為了使用戶肯定計算機功能,強化計算機軟件技術的親和性與可靠性,在研制前期,編程人員不能僅以主觀偏好對軟件性能進行規劃,而是應該積極的參與進系統軟件市場調研工作,對軟件進行全面性設計,對其可行性進行深度解析,始終以眾多計算機設備用戶群體的現實需求為基點,掌控好用戶需求和軟件設計之間的關聯性。同時積極對軟件不同研發時期的組織軟件性能進行審核,評審小組具體是由總體人員、設計師、管理者、質量保證師等人組建,評審組職責在于對軟件開發初期設計人員提交的軟件文檔運行的標準性與規范性進行核實。軟件質量保證師職責為參照評審意見對其進行科學處置。前期需求分析以及審評組的建設,目的均是為了規避軟件技術后期研發工作不可靠性因素,從而實現維護計算機軟件產品應用期間安穩性的終極目標。
(二)認真的規劃功能
為了達到維護與強化計算機軟件技術可靠性的目標,軟件設計人員需在用戶設定的投資規模與交付期限中,呈遞出用戶滿意的優質化軟件產品。上述目標的達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設計者對軟件用戶現實需求有整體性把握,其次從不同的維度歸納軟件開發的要點,最后科學的設定與計算機軟件研發的方案。設計者可以借用最與軟件使用者需求靠攏的軟件開發模型闡述從問題提出至終極產品制成的全過程,并對計算機軟件開發與操縱進程的時段性程序進行解析,同時有規劃的編制每一時段的目標、運行成果以及有關注意事項等多樣化內容。
(三)軟件測試工作
計算機軟件中一些潛在的偏差很難被辨識出來,所以積極對軟件開展檢測工作是極為有效的辦法。軟件測試借助設定多樣化的軟件輸入方式,去實現驗證軟件輸出結果精確性的目標[2]。科學的規劃軟件檢測形式與程序,是確保軟件性能被全面檢測的基礎條件,這樣計算機軟件運行的可靠性也將會得到一定保障。概括的講,軟件程序偏差發現得越遲緩,那么偏差在整改過程中投入的資源量就越大。故此,為了強化計算機軟件運行的安穩性,軟件研發進程中,科學規劃程序是基礎,同時也要把軟件性能檢測工作整合進每一研發時段中,從而確保偏差現象發現與處理工作開展的時效性。這一處理措施的編制與推行,實用價值在以下兩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確保計算機軟件的可靠性,二是壓縮軟件研發環節資金投入量。
綜合全文論述的內容,認識到積極探究處理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不可靠性問題渠道的重要性,這是計算機軟件安穩運行的有力保障。同時也掌握了幾種處理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的措施,即做好前期需求分析工作,認真的規劃功能以及開展軟件測試工作。相關人員在實踐中應該不斷總結經驗,從而最大限度的強化計算機軟件運行的可靠性。
[1]徐燕飛.計算機聯鎖系統安全可靠性設計略談[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7,01:206.
[2]陳彩燕.提高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22:28.
TP
A
1006-0049-(2017)20-02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