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欣
北京師范大學株洲附屬學校,湖南 株洲 412007
老舍作品的幽默特質分析
李雨欣
北京師范大學株洲附屬學校,湖南 株洲 412007
老舍的作品展現了普通人生活中的一幕幕喜劇,他的主人翁幾乎都來自于底層社會,老舍將他們的生活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陷入深深的思考。本文就老舍作品的幽默特質進行分析。
老舍作品;幽默特質;小說
老舍是我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悲喜交集的創作特色和幽默諷刺的藝術風格,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精神家園。了解老舍作品中的幽默特質,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老舍對中國文學寶庫的貢獻,從而深入挖掘其作品的深刻內涵。
對老舍先生的作品,我們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悲喜交集。老舍的作品多半著眼于社會最底層形形色色的小人物,通過底層人物語言經歷的描寫,以戲謔的筆觸,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殘酷。老舍將悲劇因素和喜劇因素兩種獨立的美學元素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形成獨特的“老舍式幽默”。在老舍的作品中,通過借鑒西方文學的寫作技巧,對荒唐可笑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描寫,在增加作品喜劇性的同時,使人對現實世界的荒誕滑稽感同身受,進而產生悲劇意味。例如,在《抱孫》中,老王太太兒媳婦頭胎懷孕了,為了能如愿抱上孫子,老王太太謹小慎微,規定兒媳婦不準有任何大的動作,甚至夜里也不許翻身。然而,懷胎五個月的時候,兒媳婦因為多眨了幾下眼睛,小產了。多眨了幾下眼睛就小產了,可笑至極。第二胎的時候,老王太太借鑒頭胎的經驗,對兒媳婦眨眼睛的幅度用尺量,甚至打哈欠也得兩個丫鬟扶著。終于,到了臨產日,然而老王太太卻不準送兒媳婦上醫院,她認為,上醫院剖腸破肚,孫子是被掏出來的。而她想要的是,孫子應該是被“養出來的”,反映出了老王太太的愚昧。最后,生出來的孫子沒活過五天就死了,也增加了故事的悲劇性。全文從懷孕到生產過程的每個細節,讀來都讓人忍俊不禁,具有很強的喜劇效果,然而由于老王太太的封建愚昧,導致故事以悲劇收場,又增添了故事的悲劇性。表面上作者是在做一臺喜劇,實際上卻是對社會最底層的封建落后、愚昧無知的無情揭露。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類似于《開市大吉》、《離婚》等也和《抱孫》一樣,表面上令人捧腹,實則是個悲劇。淚中含笑,給人悲喜交集之感。
老舍作品具有幽默諷刺的藝術特色。他認為,幽默是一種心態,由于人類天性的欠缺,于是會做出很多人才發笑的事。因此,幽默要立足于現實,只有在了解生活的基礎上,才能頓悟生命。基于此,老舍作品中除了對社會底層人物的悲苦命運表示同情外,同時也對封建落后的舊社會予以了無情的諷刺和批判。例如,《老張的哲學》中,作者就用夸張的藝術手法,對老張奇丑無比的外貌和財迷心竅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畫,“紅紅的一張臉,微點著幾顆黑痣,按《麻衣相法》說,主多才多藝,兩道粗眉連成一線,黑叢叢的遮著兩只小豬眼睛。一只短而粗的鼻子,鼻孔微微向上掀著,好似柳條上倒掛的鳴蟬。一張薄嘴,下嘴唇拍上翻著,以便包著年久失修漸形垂落的大門牙,因此不留神看,最容易錯認成一個夾餡的燒餅。”老舍緊緊抓住老張的外貌特征,將他丑惡的面孔刻畫的淋淋盡致。在對老張財迷心竅心態的描寫中,他說老張竟然幻想著魚吐水泡是因為有人往水里扔銀元,在增強文章語言喜劇性的同時,對人物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大快人心,同時也引人深思,鞭撻人們進行自我反省。老舍認為,諷刺和幽默是有機統一的,如果只有幽默,文章就失去了思想底蘊,不符合創作的初衷;如果只有諷刺,文章又會成為說教的教科書,讀來索然無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老舍創作的作品具有幽默諷刺相統一的藝術特色。例如,在《柳家大院》中,兒媳婦端灑了一鍋飯,公公和小姑就挑唆丈夫教訓她,兒媳被打的人事不省,醒來后上吊自殺了。他們認為,兒媳婦是用一百塊買回來的,所以就該逆來順受。文章以幽默的方式寫出了兒媳婦的命運還不如一鍋飯值錢,實質上則是對封建吃人社會的無情諷刺和批判。
眾所周知,老舍的作品中,多數是對封建守舊的老派市民進行批判,雖然他們都是城里人,但仍然飽受封建思想包袱的禁錮,他們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都很封建守舊。老舍在對這些人物批判的同時,也對這些人物寄予了自己的同情和憐憫。例如,《離婚》中的張大哥,一生的愿望就是做媒人和反對離婚,他認為離婚破壞了社會秩序,而他的任務是調和人們之間的矛盾,維護秩序。老舍塑造了張大哥墨守成規的人物形象,在批判諷刺的同時,又流露出對他的憐憫。在《駱駝祥子》中,老舍認為,祥子的命運是值得同情的,虎妞和祥子結婚當天,虎妞就告訴了祥子自己懷孕的騙局,讀來讓人捧腹,實則是對祥子悲劇命運的同情。老舍在真實刻畫底層勞動人民悲劇命運的時候,幽默的筆端實則蘊含著深深的同情。例如在《有聲電影》中,二姐認為有聲電影就是電視的聲音特別響亮而已,在電影中的男女主角互動的時候,劇烈鼓掌,以符合“有聲”電影的特征。在刻畫二姐自以為是形象的同時,并沒有嘲諷二姐的可笑,而是對她表示深深的憐憫。
老舍憑借其悲喜交集的創作風格、幽默諷刺的藝術特色、幽默背后的憐憫情懷,創作出一大批經久不衰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笑中含淚,淚中含恨,通過對西方文學的借鑒和嫻熟幽默的敘事技巧,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幽默特質,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1]潘佳麟.談老舍幽默語言的技巧[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5).
[2]李春英.老舍幽默特質探微[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3]王俊虎.幽默:老舍文學創作的一劑良方[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7(04).
[4]李福揚.淺談老舍幽默的形態特征[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11).
I
A
1006-0049-(2017)20-0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