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日拉·托里吾 哈米達·哈那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天山區勝利路新疆大學本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
哈薩克族現代婚禮伴娘團現象研究
努日拉·托里吾 哈米達·哈那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天山區勝利路新疆大學本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哈薩克族傳統婚禮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哈薩克傳統的婚禮受到一定的沖擊,受經濟,文化變遷等因素形成了哈薩克族現代婚禮儀式。在現代婚禮儀式中有伴娘團等新的婚俗,本文主要研究哈薩克族現代婚禮當中的伴娘團的產生時間,由來過程,哈薩克族對其態度及其帶來的影響,最終將分析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哈薩克族;現代婚禮;伴娘團
(一)哈薩克族“伴娘團”的現狀
1.女方家婚禮
在女方家婚禮儀式上男方家會將商定的彩禮送到女方家,女方將宴請女方家親屬前來參加婚宴,此后新郎即可住在女方家。在這一過程中,新娘身邊必須有主伴娘陪同,前來參加女方家婚宴的伴娘團成員早上幫新娘化好妝,陪伴著新娘在另一間房間中與新郎伴郎們一起就坐,還有雙方的嫂子。在多數哈薩克族現代婚禮女方家婚宴當中伴娘團成員對于服裝要求不是很嚴格,多數穿自己的服裝參加,并且在女方家婚宴當天也不是所有的伴娘團成員都會到齊。
2.男方家婚禮
在哈薩克族婚禮當中男方家婚禮是重頭戲,男方家婚禮是喜慶隆重的,一大早新郎在朋友及親人陪同下前往女方家接親,在新娘家就餐后由阿訇看到新人結婚證后主持念“尼卡”經,并讓新人吃下泡了鹽水的馕,象征著兩人從此成為永恒的伴侶,同甘共苦,永不分離。在這一過程中,伴郎與伴娘始終陪伴著新人。在新娘入門前還有踏過火盆的習俗,會在火盆上倒些酥油,由此可以看出哈薩克族的婚俗中還保留著原始的拜火教習俗。隨后新娘與伴娘團成員們新房一起就餐。晚宴開始的時候,伴娘團與伴郎團成員陪伴新人入場,一般伴郎團成員集體穿黑色的西裝,而伴娘團成員穿同一顏色款式的禮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哈薩克族婚禮當中,有部分哈薩克族新人婚禮前都會有議婚宴,即宴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宣布伴郎伴娘及讓各位伴郎團成團與伴娘團成員相識并宣布在婚宴上各位的分工及要求,同時向幫忙的親朋好友送上禮品。
(二)哈薩克族伴娘團的發展趨勢與特點
娘團作為調適與傳統婚俗的新民俗在其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文化的自我調適與主題性文化的選擇的現象。隨著現代婚禮形式的日益多樣化,參加哈薩克族婚禮的人數也不斷增多。在現代婚禮當中伴娘團與伴郎團的人數也不斷增多。伴娘團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表現在伴娘團人數上的不斷增加,相比過去2-5個關系極其密切的姐妹或朋友,發展到現在為了撐起婚禮場面即使不認識或僅一面之緣也要請來當自己婚禮的伴娘團。伴娘團出現的也由原來的婚禮上到割禮,耳環禮等都開始有所發展,形式也日益豐富。隨著時代發展,更多的年輕人為了面子將伴娘團與伴郎團陣容不斷地擴大。
相比傳統而言,在婚禮場所,服飾等都有發展與變遷,婚禮的程序時尚、便捷、時代化,婚禮的舉辦場所多樣化,婚禮的服飾日益民族化與現代化相結合。
(三)哈薩克族群對于伴娘團的態度及影響
將哈薩克族現代婚禮中的伴娘團的影響一分為二看待,伴娘團帶來的積極影響為增添婚禮氣氛,使婚禮更加熱鬧非凡;減輕了新人負擔,在現代的哈薩克族婚禮當中伴郎團與伴娘團成員明確分工,伴郎們主要負責出車,出力,伴娘們主要負責幫新娘化妝等;同時伴娘團的發展推動美容化妝業發展,為了婚禮上更美觀,伴娘們都會選擇去美容店里化妝做頭發;伴娘團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民族品牌服裝業的發展。為了適應人們更高服飾要求的需要,誕生了一批民族服品牌,如jarjar、aysulu、bawray、bul bul、gaohar、jasbulah、金香人、愛博等品牌禮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哈薩克族服裝業發展;伴娘團使婚禮更具時代化,現代化。于此同時伴娘團帶來的消極影響可以歸結為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浪費,加劇了攀比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婚禮等。
哈薩克婚俗作為重要的社會文化禮儀,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伴娘團作為新的婚俗產生與演變。隨著社會的發展,哈薩克族婚俗在不同的時代表現出不一樣的形式。那么影響哈薩克族現代婚禮中伴娘團的因素有哪些。將哈薩克族現代婚禮當中的伴娘團發展的影響因素分為兩方面,即內因與外因。
(一)影響婚俗的外因
1.政治改革,婚姻自主,女性在婚姻中的主動權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政治制度的改革日益民主化,公平化,人性化,現代化。政府作為改革的主體,越來越關注少數民族社會的發展,推動少數民族社會全面的進步,關注少數民族婚姻制度的同時尊重少數民族的婚禮習俗。與此同時,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在婚禮上相對于過去而言可自行設計婚禮的過程,滿足婚禮的需要,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哈薩克族現代婚禮中伴娘團的發展。
2.全球化背景下異質文化得傳播
隨著全球化的日益加劇,多元文化傳播越來越廣泛,異質文化在哈薩克族生活中的傳播也越來越廣泛,歐洲、哈薩克斯坦等部分國家的一些文化沖擊著哈薩克族的傳統文化,同時有一部分哈薩克族青年外出打工或出國探親旅游等,返鄉后將外來的文化帶入哈薩克族的生活中,改變著家鄉人的傳統生活方式與觀點,在婚俗方面哈薩克族通過創造新的文化因素或借用其他文化因素,改變著部分的婚俗,伴娘團傳入哈薩克族的生活中,異質文化傳播功不可沒。
3.族際交流,文化適應
隨著哈薩克族的定居與城市化,與其他各個民族的交流日益頻繁,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越發有寬度與廣度。在此過程中便出現了一種文化適應與另一種文化的現象。在現代哈薩克族婚禮習俗上,更多的哈薩克族年輕人穿婚紗,開林肯,在餐廳舉辦婚禮,婚禮形式日益多樣化,開始慢慢呈現民族傳統婚禮儀式喪失的現象。
4.科技的發展,媒體網絡的傳播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網絡信息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哈薩克族接觸并使用于網絡,形成了“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的局面。尤其是哈薩克族青年,受網絡的影響較大,在網絡上了解社會新現象,并將其運用到自身的發展上,因此伴娘團等新婚俗發展到哈薩克族婚禮當中。
(二)影響婚俗的內因
1.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哈薩克族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斷上升,在此次的研究中也有大量的哈薩克族大學生,值得一提的是哈薩克族大學生作為具有特殊民族屬性與民族身份的群體,在各個高校中與各個民族交往,在交往過程中受文化因素,心理因素,區位因素等綜合的影響,表現出了總體交往和諧的特征。
2.文化觀點的轉變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哈薩克族的文化觀點也在不斷地發展改變,哈薩克族的文化轉型是看的見的,哈薩克族的傳統意識,行為模式,生活方式,起居文化,飲食文化,消費文化包括服飾文化,審美文化和風俗習慣方面發生了變化,出現了過去的封閉型向開放型,傳統型向現代型的轉變,從依附型向自主型,從保守型向進取型,從單一型向多樣性的轉變,大大的加快了新疆哈薩克族農牧區的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適應性,而且使新疆哈薩克族的生活水平更加豐富多彩,生活質量更加提高。①因此在這種文化觀點不斷進步的今日,哈薩克族現在婚俗中也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
3.經濟發展
經濟是基礎,隨著商品經濟意識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自然經濟相適應的觀點也開始發生變化和動搖。哈薩克族作為歷史悠久的游牧民族,開始適應與經濟的發展,在政府的幫助下實現了牧民定居與部分城鎮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哈薩克族轉變了傳統的觀點,部分哈薩克族從事商業活動,并從事各個行業,同時發展哈薩克族特色的旅游業,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遺產進行商業開發,如傳統生活方式的旅游化,婚俗的商業開發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哈薩克族經濟的不斷發展。
哈薩克族現代婚禮當中的伴娘團作為一種新的婚俗,在近幾年內傳入到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其自己的趨勢與特點,并且對于新婚俗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各持己見。同時伴娘團在哈薩克族現代婚禮當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既有積極地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并在文中對于伴娘團產生的因素進行了簡單的分析。伴娘團作為一種哈薩克族現代婚禮當中的一種新鮮血液,是該保持原有的婚俗對之進行排斥還是接受新的事物吸收接納它?對此在哈薩克族現代化的進程中應怎樣對待新文化?除了提高自身的文化軟實力,同時應認識多元文化的重要性。順應社會的發展規律并將保護與發展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堅持創新,做到對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 注 釋 ]
①賈合普·米爾扎汗.哈薩克族文化大觀.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
[1]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學派[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2003.27.
[2]賈合普·米爾扎汗.哈薩克族文化大觀[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
[3]馬莉莉,吳興紅.對哈薩克族傳統婚禮的法律分析與思考[J].法律與社會,2011.03.
[4]白潔,陳賓.新疆哈薩克族婚姻制度的法律思考[J].新疆大學學報,2011.06.
[5]古力扎提.試述哈薩克族城鄉婚慶習俗變遷[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9.03.
[6]阿依登.新疆農牧區哈薩克族婚姻變遷調查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2007.
[7]賈靜.哈薩克族村民婚之變遷[J].商業文化,2009.
J
A
1006-0049-(2017)11-0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