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瑩
上海師范大學,上海 200234
?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中國階層問題研究
李 瑩*
上海師范大學,上海 200234
階級階層分析方法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之一,當前中國社會貧富差距明顯,階層“內卷化”現象嚴重,因此,政府需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還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同時要形成一個良性機制,促進中下層群體向上健康發展,這樣才能解決當今中國階層狀況中所出現的問題。
社會階層;階層“內卷化”;貧富差距
階級、階層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大成果之一,其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階級階層分析方法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之一,階級、階層狀況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在進行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1]“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盵2]這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的經典分析。此文很好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階級階層問題處理正確的時期就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順利進行的時期,凡是階級階層問題處理不正確的時期就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出現挫折的時期。[1]
當今的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階層分化也已相當明顯。筆者認為當今中國社會主要存在著階層“內卷化”和貧富分化兩大問題。
第一、階層“內卷化”現象?!皟染砘北硎鹃L期從事一項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層面,沒有任何變化和改觀。階層“內卷化”便指階層的流動性較弱,向上的流動阻力較大?!胺灿械?,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边@是從《圣經馬太福音》中歸結出的“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階層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精英扎堆進名校,這是馬太效應的勝利。馬克思認為“統治階級能夠吸引被統治階級中第一流人才越多,它的統治就越加穩定。換句話說就是人才流動性越強,社會就越和諧。富人擁有先天的政治資源、商業資源、教育資源、人力資源,于是富人的后代越來越富,形成了一個優勢的良性循環,這就是馬太效應中的強者愈強。貧窮的人因為“先天不足”,缺乏足夠的資源,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逃離自己的貧窮身份,于是,底層人民氣餒了,并且高喊讀書無用,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就是馬太效應的另一面,弱者愈弱。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也是社會階層“內卷化”的典型現象。這些家長所考慮的結婚候選人大多擁有相同的或者更好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擇偶標準以“強強聯合”為主,中產階級的女兒是不會考慮下層階級的兒子的。相親角“門當戶對”的擇偶標準使中國整個社會階層的流動性進一步降低,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社會轉型期,階層壁壘正在強化,社會結構也在固化。[4]
第二、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貧富分化指的是一個群體或社會中個人擁有的財富的差距。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貧富分化呈擴大態勢已是不爭的事實?,F行主要是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生產要素在分配中所占的比率過大,公平沒有被很好地兼顧造成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再加上稅收制度的不健全、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造成不同行業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窮人太窮”、“富人太富”已成為我國貧富差距的新特點。
一些人擁有數百億美元,數十億人卻幾乎什么都沒有,全球1%的富人掌握的財富與剩下99%的人一樣多,世界比任何時候都分裂。貧富差距過大使窮人失去尊嚴,窮人被壓在金字塔的最底層,上升通道被堵死,一旦經濟動蕩,窮人首先受害,一旦窮人集體受害,就會出現社會動蕩。擁有巨額財富的富人借助金錢搭建的梯子自然而然地站在了權利的頂端,利用政治權利為自己謀取更大的財富。于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社會的矛盾也更加突出。雖然鄧小平同志曾強調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如果我們的改革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必然會導致差距的存在,我們必須接受差距,但如何將差距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
一個良性發展的社會應該是一個公平的社會,讓每個階層都能感覺到社會的溫暖,能夠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擁有生活的動力和樂趣。社會的弱勢群體要能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懷有奔小康的能力。社會的中產階級應不斷擴大,而上層社會則需要穩定的環境,并且對底層人民懷有同情心,愿意幫助底層人民。通過制度設計維護全社會的公平正義,盡量保證各階層發展起點的公平,對社會既失利益者、生活貧困者,通過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維護其基本生活。
第一、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首要前提,有位教師在2011年發文稱“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經統計發現,80年代中后期是農家子弟和底層人民用知識改變命運的黃金時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學子出自寒門;90年代中期農家子弟的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之后,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僅占一成多。寒門子弟進名校的通道正在變得越來越窄。所以,政府首先保證落后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的占有率,依靠政府補貼等激勵政策鼓勵更多優秀師資到偏遠地區任教,完善偏遠學校的圖書館、食堂、體育場等基礎設施。其次,對于經濟發達地區,也要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加強優秀教師的合理流動,給予所有學校平等選擇師資的權利。
三要響應2017年兩會精神,著力解決進城務工子女和隨遷子女與當地學生平等接受受教育的權利,加大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幫助留守兒童克服生活困難和心理疾病。促進教育公平,要把向農村、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作為根本措施。
受教育權利是人民的基本權利,我們所強調的教育公平是基于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的受教育權利的公平,并不是贊成全國“一刀切”,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偏遠地區再怎么強調教育也不可能像經濟發達地區一樣聘請外教進行國際交流,重點是補短板,通過提高最底層的教育水平來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同時要鼓勵增強學校特色,發揚學校優點。要將實現教育公平作為長期目標。
第二、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是指通過立法實現國民收入再分配從而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的制度。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社會保障事業取得顯著成就,但要真正實現社會保障全民覆蓋,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任務還很艱巨。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滿》一書中認為:“發展不是幫助少數人致富……發展是整個社會的轉型,要能夠改善窮人的生活,使得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并且能夠享受良好的醫療和教育?!睘榇耍瑧獙⑸鐣U系闹攸c首先放在農村,完善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于農村孤寡老人給予特殊照顧,關注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問題和心理問題。針對城鎮低收入和失業人群建立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組建社會培訓提高失業人群的勞動技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最低生活保障的標準要依據當地的社會發展水平和消費標準進行制定,堅持實事求是,同時將堅持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力量,要多挖掘民間力量。
第三、建立一個社會良性循環的機制。我們所向往的社會主義是橄欖形的社會,而不是金字塔形的社會,即要給窮人向上流動的空間,給中產階級保持其身份地位不下滑的保障,遏制富人階層不斷擴大財富的權利,努力協調好各階層的經濟利益關系,其中給底層人群向“上”流動的一個制度性通道,是破解貧富差距代際傳承的關鍵,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讓資源匱乏不再成為資源繼續匱乏的原因,當然我們必須承認任何時候社會都存在階層,可是如何使中產階級占主要部分就是我們的任務重點,特別是弱勢群體如何擺脫貧窮是重中之重。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教育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可是我們發現底層人民的教育意識亟待提高,他們大多數認為讀書無用,可是讀書卻是最公平的教育方式了。由讀書無用的意識而產生的行為使他們農民工的身份一代傳承一代,形成惡性循環。我們慶幸像北大這樣的名校給予貧窮落后地區一定的傾斜政策,讓更多的寒門子弟可以有機會進入名校,國家在給予傾斜政策的同時,應提高貧困地區的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識。只有協調好各階層和平相處,我們才真正擁有一個和諧社會。
[1]郎情.當前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狀況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3]王申賀.階層“內卷化”現象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7(03):65-68.
[4]孫沛東.誰來娶我的女兒[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李瑩(1992-),女,漢族,河南信陽人,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法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
D
A
1006-0049-(2017)11-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