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榮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
美國“付費墻”模式對我國紙媒版權保護的啟示
張寶榮*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付費墻(Paywalls,或者Paidcontentmodel)是傳統報紙對其在線內容實行有價閱讀而建立的支付模式,和報紙提供商對其在線內容實行付費閱讀的“準入”系統。當前我國紙媒的版權保護存在諸多問題,美國付費墻模式的建立對紙媒版權保護具有重要啟發,付費墻模式強調其內容的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紙媒要想實現真正的版權一定要保障其內容的獨創性。
紙媒;付費墻;版權保護
付費墻是傳統報紙對其在線內容實行有價閱讀而建立的支付模式,和報紙提供商對其在線內容實行付費閱讀的“準入”系統。①付費墻模式分為“硬付費”模式與“軟付費”模式,硬付費墻模式是指完全將讀者與報紙數字內容隔離的支付模式,即讀者只有繳納訂閱費之后才能看到相關內容。軟付費墻模式是指允許讀者先閱讀一部分網站內容,若讀者想繼續閱讀,則需要進行付費。
(一)《華爾街日報》的硬付費墻模式
《華爾街日報》于1997年1月開始建立付費墻模式,以獨家新聞和深度分析贏得諸多訂閱用戶。《華爾街日報》采取的硬付費模式,使讀者為看不到的內容買單,采取該措施,一方面由于其獨特內容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其建立的歷史較久,影響力大,忠實的受眾較為固定。《華爾街日報》采取硬付費模式為其紙媒的版權保護帶來進步,有利于其創新性內容的產生,但是采取硬付費模式需要具備深遠的影響力和獨家的專業性分析等,國內紙媒在此存有很大的差距。
(二)《紐約時報》的軟付費墻模式
《紐約時報》付費墻模式經過2005年“時代精選”的探索,其于2011年3月17日宣布正式建立付費墻。紐約時報采用多孔計量收費墻即“籬笆墻”方式,《紐約時報》的印刷版用戶可在任何想用的設備上全面免費獲得該報的新聞、信息、觀點,非印刷版訂戶可以免費瀏覽20篇后減到10篇。
《紐約時報》建立付費墻模式,對其網站上實行收費的內容并不是直接復制紙質載體上的內容,而是在內容上堅持獨創。改變了傳統報紙單純以“內容為王”的理念,數字化發展的今天其建立的付費墻模式融合了“渠道”與“內容”的優勢,既實現了紙媒的版權保護,又讓其利益得以保障。2009年3月《紐約時報》研發實驗室的尼克.比爾頓指出“報紙只是一個載體”下一代人將習慣及時獲取信息,屆時將出現可折疊顯示器、完全定制的視頻和圖片服務、更多的用戶生成內容。《紐約時報》的付費墻模式讓諸多讀者產生版權保護意識,改變受眾之前的“免費”意識。②
《紐約時報》采用一種多孔計量收費的軟付費墻模式,可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其建立的付費墻模式比較靈活,讀者可以在試讀網站部分內容后再選擇付費與否,采用的模式可以讓很多不愿付費的用戶找到系統漏洞進行免費閱讀,這一模式的采用一方面可以保持網站的瀏覽量,另一方面也保護了版權。
(一)紙媒本身維權意識缺乏和獨創性差
許多新媒體在報道新聞時往往采取“拿來主義”的觀念,網絡上報道的內容大多源于紙媒,由于其傳播快速,查閱方便且免費面對讀者,這大大擠壓了紙媒的生存空間。“今日頭條”打出其不做新聞的生產者,只做新聞的搬運工的口號。③其大張旗鼓的進行侵權,而諸多紙媒只能睜只眼,閉只眼,一方面是基于維權的成本問題,另一方面網站的訪問量也間接的提高了紙媒的知名度,除此之外現在中國諸多報紙之間也相互拿來,毫無創意。
(二)紙媒獲得版權保護的力度小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單篇版權作品的權利僅屬于創作者及其繼受權利者,報刊出版單位并不享有對此的版權,這給維權道路上的紙媒帶來難題。2007年《新京報》以浙江在線自2003年至2007年非法轉載7706篇文章為由,向杭州杭州中院提起訴訟,但經裁定,杭州中院認為,該案件不宜合并審理,應當分案處理,七千多篇文章涉及侵權,若一一進行訴訟,是一件耗費精力和時間的事情,縱使最后得以勝利,但其所帶來的經濟補償是無法切實彌補紙媒損失的。筆者認為,當前紙媒獲得版權保護力度小將進一步給紙媒的維權增加阻礙。
(三)紙媒自身數字媒體影響力小
當前,我國許多紙媒開始建立自己的數字媒體但其網站點擊量小,自身數字媒體的建立可以降低其它網絡媒體對其版權的侵害,但隨著數字化媒體的發展,真正具有影響力的還是大型網站。紙媒自身數字媒體影響力小難以真正抵制版權侵權。
無論是《華爾街日報》的硬付費墻模式還是《紐約時報》的軟付費模式,建立的基礎便是開拓自身的網絡搜索渠道,建立自身的數字媒體,方便讀者查詢的同時,也讓讀者逐漸培養了版權意識。此外其在報道內容上均具有獨創性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這說明紙媒在尋求版權保護的道路上,要注意其采集新聞的獨到性和分析的深度性。當前我國紙媒版權保護問題已提上日程,我國建立了專門的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以應對版權保護中的諸多問題,許多報業也積極探索版權保護模式,比如重慶日報聲明版權以抵制侵權、北京青年報與MSN合作增加瀏覽量等,但僅僅依靠這些仍是不夠的。其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一)堅持內容獨創強化自身版權④
美國付費墻模式的建立,前提便是付費的內容屬于紙媒自身的,這一方面有賴于其內容的獨創性,另一方面聲明其版權建立完善的版權保護體系亦非常重要。
許多網絡媒體以紙媒報道新聞為時事性新聞,且紙媒也未聲明版權為由進行大肆轉載,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紙媒的維權意識不強,另一方面則是網絡媒體鉆法律空子來進行侵權行為。紙媒要聲明自己的權利,只有將權利放在紙面上才會有事實根據,當網絡媒體實施侵權行為時亦可以有證據進行反擊。另外建立有效的版權防護體系也有利于紙媒版權的保護。付費墻模式雖仍然處于進一步探索階段,但對于當前紙媒的版權保護方面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措施,但實行這一舉措的同時,我們要注意,不論是華爾街日報還是紐約時報取得的成功,新聞報道的專業性,深度性仍是建立此種模式的基本前提。
(二)建立自身數字化媒體并分類報道內容
美國各大報業設立“付費墻”模式的前提之一便是建立起收費內容的獨立自媒體,用不同于免費網頁的連接方式進入,以此來進行收費。另外其在收費版面上進行報道的獨家內容是無法在印刷版的媒體找到的,其報道內容具有不可復制性,這也就使這一版塊的內容具有真正的付費價值,會讓讀者樹立新聞內容的版權歸誰的意識。當前我國的紙媒在進行版權保護的過程中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自媒體,但瀏覽量仍是不樂觀,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報道內容在不可替代性上的功夫不夠,作為紙媒在拓寬渠道的同時仍要始終秉承“內容為王”的理念,要學會對其報道的新聞內容進行分門別類,對具有獨家意義的新聞要建立一個獨立的網絡鏈接,在進行試讀的前提下進行收費,建立起“付費墻”模式,以此不斷樹立起版權意識。
本文通過介紹美國“付費墻”模式的幾個成功案例,分析了我國紙媒的版權保護現狀,就此借鑒“付費墻”模式設立中的諸多措施以切實對我國的紙媒版權保護問題提出相關方法,但建立付費墻的前提是不容忽視的,紙媒只有切實提高其內容的獨特性,創新性,不可替代性,建立起自己的自媒體模式并與有影響力媒體進行有效合作,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網絡,才能為維護其版權設立其一層屏障,才能真正實現其版權。
我們在呼吁保護紙媒的版權保護時,也要切實的督促紙媒本身的創造力,不能將毫無營養價值的新聞內容也列入版權保護當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內容都是報刊的核心競爭力,是無法替代的產品。紙媒不僅要重視內容生產,還要學會內容版權保護。因此紙媒此刻需要停止免費新聞服務,向一切未經許可轉載說不,如若大家行動起來,都有這樣的版權法律意識,紙媒的生存之路就會在腳下延伸了。
[ 注 釋 ]
①陳剛.紙媒的版權保護研究[J].媒介觀察,2014(5).
②孫志剛,呂尚彬.<紐約時報>付費墻對中國報業的啟示[J].媒介經營管理,2013(3).
③今日頭條副總裁夏勇在出席活動時講:今日頭條自身不產生內容,而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推薦技術,為內容找到好的讀者,為讀者找到感興趣的內容.今日頭條越是快速發展,就越需要優質的內容,因此與內容生產者特別是傳統媒體有融合的“內在驅動力”.http://mt.sohu.com/20150507/n412593337.shtml.
④劉海貴,等.生存危機中的紙媒著作權維護路徑探析[J].復旦學報,2015(2).
[1]喻國明,姚飛.媒體融合:媒體轉型的一場革命[J].2014(8).
[2]陳剛.紙媒的版權保護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4(5).
[3]張文娟,等.海外報業加強版權保護啟示[J].中國報業,2014(5).
張寶榮(1992-),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F
A
1006-0049-(2017)11-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