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學中有思、悟中求進*
——基于高校訪學的感受與體驗
張新華*
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蘇州 215000
結合親身經歷的國內訪問學者生活,簡述了訪學期間的感悟和體會,并進行自我反思,對未來的發展進行了思考。
高校訪學;課程研修;學術研討
在江蘇省教師教育指導委員會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國內訪學項目資助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有幸在蘇州大學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訪學。時光荏苒,訪學已經結束,回顧訪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
訪學過程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研修專業課程、聆聽學術報告、參與學術活動、閱讀專業書籍等,從與導師商議好研修計劃之后,便開始進入了豐富、忙碌而充實的學習狀態。
(一)研修專業課程
訪學期間,研修的主要方向是教育測量與統計,在導師的建議下,共研修了六門課程,其中二門本科課程《實驗心理學》、《教育統計與測量》,三門碩士課程《教育與心理研究方法》、《高級心理測量學》、《高級統計學》,一門博士專題研修課程。通過課程研修學習到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基本過程,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技術與方法;學習到了心理測驗項目的編制與編排,心理測驗項目分析與心理測驗的標準化,心理測驗的實施與計分,心理測驗結果的報告與解釋,以及能力測驗、學業成就測驗、人格測驗、態度、興趣和價值觀測驗等;學習到了卡方檢驗和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因子分析、模型建構等方法的適用范圍、應用價值、計算方式、結果的解釋和表述。
(二)參與學術研討
導師對學生要求嚴格,指導認真,每周有二個固定時間段進行團隊學術研討,每周二中午小型學術研討會及每周三一天的學術例會。團隊人員每人都有老師分配的科研任務,每周定時匯報任務進展及下一步計劃安排,聽取匯報后及時給予指導。訪學期間導師組織的團隊學術研討主題主要有選題、文獻檢索、樣本選擇、問卷編制、研究方法選擇、論文撰寫及發表等。導師結合自己以前所帶研究生的選題舉例對我們進行指導,提出多閱讀文獻資料,學會確定樣本量及抽樣,對問卷要做好信效度檢驗分析,選擇適宜研究項目主題的科研方法,并要嚴格遵循學術規范。
(三)聆聽學術報告
大學里每天都有專家學者們的學術講座,聆聽他們的學術報告,更加豐富了訪學生活,積累了專業知識,拓寬了視野。有關于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腦神經科學方面的,有關于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方面的,有關于新教師成長、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有關于研究方法方面的學術報告。專家學者們激情四溢,收放自如,風趣幽默,有感于他們深邃的教育眼光和淵博的知識及廣博的見聞;不僅了解到了各領域多層次的發展前沿,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提升了專業理論水平,同時也感受到了大師們的人格魅力。
訪學期間,從教師的角色轉到學生的角色,靜心在學校學習,有很多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體會一: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教授們課堂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課堂是互動研討式,師生互相對話中,思維得到了鍛煉,能力得到了發展。課堂中體現著新課程體系的價值觀——以學生為主體,把教育教學活動看成一個動態的過程,課堂生成動態資源,學生思維時刻發生著變化。
體會二:對測量和統計有了更深的理解。測量和統計是對教育中無序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出規律的學問,在學術研究、制定決策時,發揮著重要作用。量化研究需要測量和統計學作為基礎,將教育問題與現象用數量來表示,進而去分析、考驗、解釋,從而獲得意義。
體會三:對學術嚴謹有了更深的理解。學術講究的是嚴謹,得出結論需要有嚴謹的論證過程。訪學期間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更是學習到了他們對待學術的嚴謹、研究的規范等。例如實驗研究中提出假設、實驗設計、變量控制、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等各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規范與標準。
體會四:對團隊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訪學期間每周的團隊研討,研討中思路開拓,靈感爆發,碰撞出新的火花。課題項目的進行,團隊合作是極為重要的,團隊的建立有其一定的條件,團隊里要有領頭人,有團隊目標,團隊發展計劃等。
訪學過程中,也在不斷的反思,進而發現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不足之處:
問題一:我沒有把訪學期間學到的量化研究方法繼續應用到實踐。
問題二:我的科研問題意識較為薄弱,在課題研究中有時會盲目選題。
問題三:我的科研缺少主動意識,動力一般來源于外部壓力。
問題四:我的科研成果都是一般性成果,缺少有重大核心意義的。
問題五:我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包括科研計劃設計能力,資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總結能力等。
《禮記·學記》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今后的打算如下: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把學習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實踐。“學海無涯,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科研的青春和活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多學習、多培訓、多聽課等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前行。其次,要向同事們請教學習,注重團隊學習與交流。目前學校有不少教授、博士,有科研教學團隊,在工作中虛心求教,主動向領導、同事們請教,學習他們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再次,要善于積累,提升專業能力。科研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突發奇想而能得之,一直以來,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停滯不前,且逐漸下降,是自己平時用心不夠,所以難有學術成果。最后,要勤于讀書,不斷反思,提高科研的問題意識。勤于讀書,才能了解時代發展,才能捕捉研究熱點,形成對研究的敏感性。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及時更新原有知識觀點,開闊視野,不斷培植自己的“反思”意識,提升自己的問題意識,進而提高教科研能力。
訪學,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研究思路、方法和理念的創新能力的提升。訪學經歷是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更是我今后更加努力的新起點,我將以嶄新精神面貌迎接今后的教科研工作!
G712.4;S
A
1006-0049-(2017)21-0042-01
*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項目資助。
張新華(1983-),男,漢族,河南固始人,碩士研究生,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學前教師教育,兒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