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梅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地理實踐活動設計
——以西安“絲綢之路”的實踐活動為例
謝 梅*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在新一輪課改中提出了地理核心素養,而地理實踐力作為地理核心素養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基于地理核心素養背景下設計了為了提高學生地理實踐力的西安“絲綢之路”的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活動設計,筆者主要從實踐區域概況、實踐活動的開展、實踐活動的總結以及評價與反思這四個方面闡述,為其他教師進行實踐活動設計提供參考。
地理實踐力;地理實踐活動設計
近年來,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日益成為促進國家和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此背景下,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學校要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地理、物理、生物等課程應結合教學環節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1]。為此,國家對學校的課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即將到來的新一輪的地理課程改革中,提出了四大地理核心素養,其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為在真實的情境中去觀察、體驗、感悟、和理解人類長期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以及在人地協調基礎上所孕育出的優秀傳統文化。
基于此,筆者立足于地理實踐力素養的內涵,選取西安“絲綢之路”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遺址作為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載體,通過設計野外地理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具有地理意涵的文化遺跡,促進其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西安,又稱“長安”,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河,南依秦嶺,古有“八水繞長安”之美稱。長安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將國內的絲綢、瓷器和茶葉等遠銷到中亞、歐洲等地區,除此之外也把這些地區的先進農產品、工藝品等也匯集到長安后在擴散至國內其他城市。當時,來自各地的商人、傳教士等在此從事商業、宗教和文化交流活動[2]。在漢唐時期,古長安與古羅馬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市。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西安憑借其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可以再次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
(一)活動準備
將全班分為6個活動小組(每組5-6名成員),每小組選出兩名負責人,分配各組實地考察的任務:①各組通過網絡、報刊、書籍等渠道,獨立收集、整合西安絲綢之路遺跡的資料。②每組對應承辦一個文化遺址的解說工作,其內容包括該古跡與古時“絲綢之路”的淵源、發展歷程和文化價值的要點。在活動開始之前開展學生的安全教育會議,并發放告家長書。除此之外,為了使學生在進行實地考察時能有針對性地實踐,應在開展實地考察之前公布探究的課題。筆者根據學情、課標要求和西安絲綢之路可挖掘的地理探究點,設計了難度與能力分層明顯的3個類型、6個實踐活動子課題,并在實地考察半個月前發布,供各組自由選擇(見表1)。

表1 西安“絲綢之路”課題研究相關子課題
注:難度依據主要從思維力深度、拓展領域、操作的難易等方面來劃分。

圖1 西安“絲綢之路”部分景點游覽示意圖
(二)實施過程
在同一天時間內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個課題進行實地考察。比如第四小組選取的是探究佛教信仰在西安興起的原因,在進行實地考察過程時,首先要確定考察路線(圖1為學生繪制的游覽示意圖);其次,每到一處遺跡,組長要進行解說;之后組織組員逐一參觀、考察,而組員則認真聽講、記錄。在此之中,學生用心去感受絲綢之路古遺跡和文物,在真實的情境中強化感性認識。
為了進一步能夠對學生實地考察結果進行評價,筆者堅持發展性的
地理學習評價方式,設計了評價量表并采用開放式的“自我評價(30%)+小組評價(30%)+教師評價(40%)”模式從而對學生的研究學習成果進行不同維度的評價[3]。

表2 西安“絲綢之路”課題研究學習成果評價
評價表的填寫說明:
評價表滿分為100分,各項分三個等級:A代表20分、B代表14分、C代表8分,綜合等第80-100分為優良,60-79為合格,60以下為不合格。[4]
在匯報展示之前,各小組提交一份實踐活動總結書面報告(書面報告應標明每位成員的分工),然后由組員代表在班內匯報展示課題研究情況(包括搜集資料的內容、方法、步驟、小組的分工等)。每組完成匯報展示后,師生認真填寫評價量表,并提交給專人負責統計分數。匯報結束前,公布得分結果。
在學生匯報展示階段學生已經進行過自評,此時教師要把學生自評的分數統計起來,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開展過程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這兩方面來進行點評。此次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實踐性活動設計,滿足地理核心素養的要求,將文化教育、體驗式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應用于戶外地理實踐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其燦爛輝煌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激發民族自信心。但是在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查找資料的不完整性、有些課題操作起來困難可能有些大、部分小組之間的合作不密切。這些都反映了學生平時知識學習比較僵化,不能夠學以致用,所以以后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開展一些探究性的實踐學習活動。
[1]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印發[Z].教育部,2014.3.
[2]李傳順,孫建華.將西安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橋頭堡的重要承載區[N].西安日報,2013-12-09(010).
[3]黃榕青,楊如樹.高中地理過程性評價模式的探討——以人教版“必修3”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15(1):37-39.
[4]周寶春.初中物理探究學習過程性評價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08.
G
A
1006-0049-(2017)21-0083-02
謝梅,女,漢族,陜西安康人,福建師范大學,2016級學科教學地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理課程與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