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行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安徽 阜陽 236000
地方紅色資源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實踐運用*
——以阜陽為例
潘 行
中共阜陽市委黨校,安徽 阜陽 23600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奔t色資源是一種特殊的干部教育培訓優質資源,是強化干部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和黨史國史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對地方紅色資源的研究挖掘不僅是干部教育培訓的鮮活素材和本土教材,更能凸顯地方黨校的辦學特色,進而形成富有開放性、活力性的區域特色干部教育培訓體系。本文結合阜陽實際,分析在阜陽地區紅色資源轉化為干部教育培訓資源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問題提出對策。
紅色資源;干部教育;阜陽
(一)為干部教育培訓提供鮮活素材
在中國革命與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華夏這片熱土上進行了轟轟烈烈的革命與建設。在全國各地為今人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與偉大的精神財富。這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紅色資源為干部教育培訓提供了鮮活的地方性素材。1928年4月9日凌晨,阜陽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武裝起義。在本次運動中,成立了“皖北蘇維埃政府”和“皖北工農紅軍”。雖然,此次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它點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①在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淮西指揮部位于現今臨泉縣韋寨鎮。若將阜陽當地這些紅色資源有效的融入干部教育培訓中,將極大的豐富干部教育培訓的內容。
(二)能更好的凸顯地方干部教育培訓特色
十八大以來,我黨加強對黨員干部黨性教育與鍛煉。在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往往選取革命圣地——井岡山、延安等地區進行異地辦學,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本地區的紅色資源。全國各地的培訓班次涌往革命圣地,造成了培訓的同質化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何結合本地實際進行差別化的培訓?這就需要對地方紅色資源進行深入開發與利用,打造地方品牌,凸顯本地干部教育培訓的地方特色。
(三)切實增進干部對市情的了解,提升干部對地區文化的認同感
中國革命大事件,黨員干部耳熟能詳。據調查顯示:阜陽地區大多數領導干部曾前往延安、井岡山、金寨等著名紅色圣地調研學習。本地區的魏野疇烈士陵園、四九起義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等革命紀念地,多數黨員干部也曾參觀學習,但學習仍停留在“走走看看”的淺層次上,對于本地的革命歷史了解不夠深入,精神挖掘不夠到位。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對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培訓,不僅能加強黨員干部對本地區歷史文化的了解,更能增強對地方文化、歷史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一)已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阜陽市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F今在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已取得不小成績?!陡逢柾ㄊ贰?、《魏野疇的故事》等書已相繼出版發行,2015年由楊誠俊執導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四九起義》公開上映?,F已建成首批阜陽市領導干部黨史教育基地,各縣區烈士陵園、紀念館紛紛落建。
(二)存在的問題
1.地方紅色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整合
近幾年,阜陽地區修繕新建諸多革命紀念館,分散在各個縣區。位于阜陽市穎泉區邵營鎮王官集行政村的四九起義紀念館、坐落在臨泉縣老集鎮的魏野疇烈士陵園,這些均是阜陽地區著名的紅色資源。以四九紀念館與魏野疇烈士陵園為例,兩個場館的布展主要圍繞“四九起義”展開,前者為“四九起義”的策劃地與皖北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地,后者為“四九起義”總指揮、中共皖北特委書記魏野疇的衣冠冢。兩處紀念地各自為陣,并無聯動,展出內容上,同質化現象嚴重。在展示形式上,多為圖片布展,史實敘述,缺乏特色與創新。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整合紅色資源,站在全市的高度統一規劃。圍繞“四九起義”打造一條教育培訓線路,使各個紀念地在展出內容與精神挖掘上各有側重。
2.地方紅色資源教育培訓質量有待提升
目前,各個紀念地主要利用現場講解的方式進行教育培訓。講解的內容停留在表面的史實講述,對于史實材料缺乏進一步的深入挖掘,對于歷史故事缺乏生動的演繹,難以觸及聽眾的心靈。講解者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在四九起義紀念館并無專職人員進行講解介紹。在魏野疇烈士陵園與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淮西指揮部、城南新區烈士陵園三處紀念地,有專職人員進行講解,但專職人員的專業化程度并不高。講解過程中,對于參觀學習者提出的問題并不能做出較準確的解答。
3.地方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資源力度不大
對于地方紅色資源的利用形式主要集中在現場講解。圍繞地方黨史的專題授課并未走入領導干部的課堂。編寫的地方史著作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總體規劃布局,打造區域紅色資源品牌
在阜陽地區,低質量重復建設紀念場館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針對此問題,統籌規劃,設計線路。我們以四九起義為主線,打造一條“重溫四九起義、緬懷革命先烈”的精品紅色線路。以王官集為起點,沿當年四九起義路線,到現市區文峰塔,再到臨泉老集。以動態的形式串聯起各紀念場地,突出四九起義的路線品牌。
(二)以黨校為依托,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作用
1.深入研究地方黨史,著力打造地方紅色黨課
積極組織科研力量,爭取各方的支持,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地方黨史,編寫講稿。在史實的基礎上,以生動的語言,圖文并茂的授課方式,力爭使黨員干部在聽課的過程中,從革命先烈的事跡中聯系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對照中反省自己,在沉思中清潔靈魂。②真正的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
2.創新教學方式,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現場教學
以“王官集——文峰塔——老集”紅色線路為例,在不同的教學點設計不同的現場小專題。教師在講解的基礎上圍繞一個專題,闡述歷史事實、梳理歷史脈絡、分析歷史本質、總結歷史經驗,重點在評點該現場的歷史啟迪意義。
[注釋]
①張宇.阜陽通史.安徽:黃山書社,1998:274.
②匡勝.提升干部院校教學水平的思考.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09(3).
G
A
1006-0049-(2017)21-0046-01
*2017年度阜陽市全市黨校系統科研課題立項(立項編號:FYDXKT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