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武旸旸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民營化:一種新的合作關系
焦武旸旸*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自從新公共管理時代到來以來,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模式就產生了變化,即由原來的只有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轉變為供給主體由民營部門承擔,這就是所謂的民營化。可以說,民營化是新公共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民營化都一直是世界各國對于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舉措。
民營化;公共服務;公共物品
民營化是由管理學家薩瓦斯所提出的,他有一本非常著名的著作——《民營化與公私部門的伙伴關系》,這本書對民營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推進作用。作者在民營化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從理論上對民營化進行了系統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其著作能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讀者提供豐富的知識。雖然限制政府干預的呼聲一直都不絕于耳,但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政府廣泛干預經濟社會生活卻是一個看起來不可逆轉的趨勢。可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限制政府的思潮逐漸被接受,民營化逐漸成為政府改革的趨勢,人們更愿意支持“有限政府”或“小政府”的理念,人民相信管的少的政府才是真正的好政府,因此縮減政府規模就成為了最急迫的做法。因此將公共物品以及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轉變為民營部門就更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具體的說,公眾對于大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產生了不信任的現象,因此人們更愿意政府進行規模縮減,并將提供公共服務與公共物品的職能讓渡給更能提供優質資源的民營部門,一旦民營部門作為供給主體,人們不但可以擁有更多的參與權和選擇權,還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而私營企業也可以通過政府讓渡職能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商機,因此,眾多因素的推動,最終使民營化登上歷史的舞臺。而政府部門則因為需求的增長、供給的增長以及效率的降低等原因而不斷擴大規模。當然,政府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無數的借口,比如人口結構的變化、再分配收入、滿足特殊利益以及一些特殊的使命等,但實際上政府更關注自己的利益,比如選舉、爭取更多預算、保持壟斷地位等,或者僅僅是出于自身的惰性,就使得服務的供給不斷增加,進而使得政府的規模不斷擴大。而之所以說政府的效率不高,還是因為政府在進行提供各項服務時,由于成本意識不強,所以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過度超額,而并不管性價比是否合理。政府還存在著很多類似于人浮于事的行為方式,因此,政府的變革便成為了社會間的共識,加上剛才提到的那些推動因素,民營化就逐漸在政府改革的實踐中被試驗和推廣。
在探討民營化的理論與實踐之前,薩瓦斯為了對物品和服務進行分類,對物品和服務的基本性質做了對比,這一舉措是必要的,通過對比,我們將會更理解民營化,并且對于政府供給機制具有公益特性這一理解誤區也有了更深入的體會。薩瓦斯并不像其他大多數的經濟學家一樣,對物品和服務通過排他性和競爭性兩個角度來區分,他是通過排他性和消費性組合成兩個維度,并將個人消費品與共同消費品納入兩種極端,從而分為了個人物品、共用資源、可收費物品和集體物品這四種形式,其所對應的維度特征分別為完全排他的純個人消費品、完全不排他的純個人消費品、完全排他的純共同消費品以及完全不排他的純共同消費品。薩瓦斯還特意使用集體物品這一詞匯,為了將公共物品和政府提供的物品進行區分,從而也表達了這類物品是可以由其他部門來提供的。這種區分有助于我們理解不同物品在提供主體上的不同,可以看出,可以由市場進行提供的個人物品和可收費物品,具有排他性,所以可以通過對物品征收費用來收回制造成本甚至到達獲利。而共用資源就需要政府來提供并進行保護,因為這類資源是共有的,不具有排他性,政府如若不進行管理,就很可能導致“公地悲劇”的現象產生,政府保護的方式也同樣可以區分為多種形式,可以是傳統的政府規制,而更有效的方式則是將共用資源轉化為個人所有,并確認這些私人產權以保護資源的責任,從而使這些資源能夠在私人產權的保護下得到更合理的使用和可持續的利用。而集體物品因為具有不可排他性和共同消費性兩大性質,因此集體物品不同于其他物品,由此可見,只要滿足集體物品的特性,供給部門是誰就變得不重要了,當然現實中能夠滿足這些條件的并不多,政府自然有天然的必要性提供這些集體物品,因為有些物品和服務,比如國防還需要政府這個強力組織來控制。但是,盡管營利性的企業很難提供集體物品,但非營利組織,包括自發組織、社區和各種團體卻同樣具有能力提供集體物品,并且在特定物品的供給上其效率比政府更高。
明確了物品的性質和分類之后,我們可以看出,公共服務的供給機制是非常豐富而多樣的,政府提供不僅不是唯一形式,政府提供自身也存在多種制度安排。在政府特定提供某種服務的時候,如果政府不能將提供物品和服務的效率進行提升,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完全可以將物品和服務的提供轉包給其他的政府(如其他層級或者區域的政府),除此之外,政府出于規模經濟或者類似于專業性等其他原因的時候,為了更高效和更合理的提供服務,也可以進行轉包。與此同時,政府起初為了提供一項服務或物品而專門建立了一個新的組織,或者專門建立了一些特定的基礎設施,還可以通過政府出售的方式加以利用。而針對上述提及的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效率低下的問題中,為了解決政府效率問題而將這些服務轉交給私人部門,例如合同承包,通過招標競爭等方式來選擇合適的承包商提供服務,而政府通過監督的方式來確保服務供給的數量和質量。
毫無疑問,在進行民營化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甚至很有可能造成一些損失,但為了提高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的供給效率,民營化則是一種非常有效且不可放棄的重要手段。我相信,只要經過不斷地完善,民營化的理論與實踐就可以真正的對服務和物品的質量進行改善,從而公眾就會得到更多更好的服務與公共物品,由此進一步使大家的生活品質得到提高。從這個層面來看,“民營化不僅僅是一個管理的工具,更是一個社會穩定治理的基本方略”。
F
A
1006-0049-(2017)21-0090-02
焦武旸旸(1993-),女,山西運城人,山西財經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