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斌 趙小蓮
1.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2.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高職院校智能化管理方式探究
楊 斌1趙小蓮2*
1.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2.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近些年來,高職院校發展水平日益提升,招生規模也日漸擴大,實現高職院校智能化管理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努力實現實踐智能化管理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為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文以高職院校智能化網絡考核平臺建設的意義與價值為切入點,系統的闡述了高職院校智能化方式的需求。
智能化;網絡考核平臺;自主學習能力;高職院校課程改革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探究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利用先進的信息工具實現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以解決高職院校學生規模日漸擴大,教師管理壓力大這一現象。高職課程智能化網絡考核是現階段教學改革的主導方向,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經途徑。高職院校智能化方式的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成本優勢的發揮,教師工作強度的降低。現階段,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仍然采用筆試這一方式,而這種筆試的考核方式往往多方面的部分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教務處、學生處、教研室、系部等部門缺一不可。然而,如果應用網絡考核這種全新的考核模式,也可以有效減輕相關教師的壓力,簡單設計好題庫和考核平臺就可以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打造環保型社會。
(二)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學質量。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實際情況出發,設計相關考核題目和測試,這種做法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三)有利于考核靈活性和科學性的實現。眾所周知,想要實現網絡考核,就必須建立完整的網絡考核系統,從而實現主題的靈活性。教師可以在不同階段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進行測試,在此基礎上,運用電腦閱卷,這樣可以迅速的算出成績,從而進一步提高考核的靈活性和規范性。
(四)有利于實現公平,打造公正的考試環境。這是因為網絡考核的的模式比較特別,它只要每位學生準備一臺電腦,而且題目大多隨機產生,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了泄題和互相抄襲這一現象,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考風和學風。
(五)有利于實現學生技能的提升,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自學能力。與傳統的考試形式不同,網絡考核系統的優勢比常規的考核優勢特別明顯,它除了有常規考試的功能如: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對于自身的靈活應用,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利用其它各種資源自主學習,汲取知識。培養了終身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也能夠利用網絡考核的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能夠制定更加合適的教學計劃和目標。
高職院校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搖籃,主要以打造一線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因此,我們應該以打造一線應用型技術人才作為教學改革的目標,根據這個目標有計劃的規劃教學內容,設計精細化的教學過程細節,有條理。有秩序的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工學結合得以實現。工學結合課程的培養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其特征決定了高職院校應當構建不同學科的考核評價體系,實現教育教學改革。
創新與改革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與新時代的發展相契合,正因如此,必須打破原有的學生評價體系,不斷地探索與此相適應的、科學的、全面的考核體系,這樣才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同時,高職院校應當探索出適合的考核方法,打破以往落后的閉卷考核模式,實現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有機聯系,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知識、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技能考核為主的原則。培養高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習成效,也有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高職院校實現智能化的方法終身學習能力。
實現高職院校管理和考核的智能化,應當以充分研究現階段我國國內高職院校課程考核實際情況為切入點,并借鑒國內高校網絡考核平臺建設的經驗,打造出與高職院校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網絡考核平臺。其中研究的重點應放在考核平臺建設實效性方面——網絡考核平臺題庫的開發與設計問題。與此同時,還應當充分研究網絡考核平臺對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以湖南某示范性高職院校為例,該院校通過建設網絡化考核平臺得出了一些經驗和教訓,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在研究該平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總結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推廣。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智能化方式的需求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高職院校應當切實采取有效對策,實現對學生的智能化管理和考核,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高職院校的全面發展鋪平道路。當然,我們也應當充分意識到這一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個系統的過程,需要我們大家給予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
[1]蔡澤寰.智能制造來襲,誰能從容笑對[N].中國教育報,2015-12-10(009).
[2]張鏡懷.高職院校貧困生資助方式的構建與完善:基于高校貧困生需求的視角[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1):107-109.
[3]劉菊堂.工學結合下高職院校對企業報關人才需求情況的調研方式分析[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3(04):68-72.
[4]朱景華.高職院校學生畢業綜合實踐與就業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1.
TU
A
1006-0049-(2017)21-0130-01
趙小蓮(1984-),女,漢族,畢業于湖北師范大學,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學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