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偉臣 劉 芳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300
“修身立命”在黨的作風建設中的體現
管偉臣 劉 芳*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300
“修身立命”是儒家的經典學說,強調了君子要實現理想抱負應有的基本素養,是黨的作風建設的理論來源之一。作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作風就充分體現了對“修身立命”思想的繼承。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修身立命”這一中華傳統優秀思想,在新形勢下提出了“三嚴三實”的要求,把嚴以修身擺在了最主要的位置并且賦予其新的時代特征,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加強自身修養的追求。
修身立命;三大作風;嚴以修身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淀了很多的優秀文化,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對歷史的敬重,對古人思想的探究,尤其是共產黨人執政思想的首要基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①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善于學習和運用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運用過程中,“修身立命”思想貫穿于黨的作風建設的過程中。
“修身立命”是儒家提倡的君子處事立世哲學,強調必須要加強自身修養,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是儒家學說的代表者,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敬就是說要從心里保持恭敬嚴肅的態度,修己才可以使周圍的人安樂祥和,使人民群眾都安樂祥和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修身是基礎,是為了更好的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就是說,君子想實現自己的抱負理想,想在國家的治理上有所作為,首先必須要學會“修己”。所謂修己,是指通過倫理、道德對自身修養的影響,讓自己達到君子的標準。
修身立命是敏而好學、發憤圖強。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學者,自強不息。在學習中獲取修身立命的方法和意義。修身立命就是取義舍利。孔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要以義為根本,不要去追求利益的東西。舍利而取義,用道德的尺度來約束自己本身,以提高自己的修養。修身立命是不為世俗所影響。《述而》中講:“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是說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時候,也不要被物質利益所誘惑,要保持一顆初心,泰然處之,借以修身。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要求全體黨員同志“當老實人,講老實話,做老實事。”
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將批評與自我批評概括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之一。對此,毛澤東做出了闡釋,“對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歷史加以分析,這是自我批評;對別人進行分析,就是批評別人”。②黨員干部要在時刻的自我批評中分析自己的行為,敢于正視自己的錯誤,對待別人的錯誤也要幫其指出,加以改正。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作風準則,“務必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從而為共產黨人修身立命立下了標準和規矩。修身是時時刻刻的自省,是持之以恒的精神錘煉,要一以貫之,時時牢記。
劉少奇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我們共產黨員的修養,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必須要的修養。我們的修養不能脫離革命的實踐,不能脫離廣大勞動群眾的、特別是無產階級群眾的實際革命活動。”③因此,修身不能脫離實踐,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修身,從群眾的智慧中反思自己學習知識,使這種修身精神經得起實踐的檢驗,深存于黨員的內心。
周恩來在一九四三年就寫下了著名的《我的修養要則》,其中:“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的堅決的斗爭。”④他對自己嚴格要求,時刻反省自己。修身的本質是一個長期與自己的惡習和薄弱意志作斗爭的過程。反省自己,不斷約束自己的行為,維護純凈之心,用堅強的意志來保持自己的純潔黨性,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周恩來認為作為黨的領導者“要有學習精神”“要有堅韌的奮斗精神”。⑤黨員干部只有勤奮學習,擁有堅韌的奮斗精神,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才能經得起實踐的考驗,才能守得純粹的心來面對物質的誘惑,才能獲得更寬闊的視野,精神更加高尚。
任弼時在《關于增強黨性問題的報告大綱》中,系統闡述了共產黨員的黨性范疇,明確提出了需要增強自身黨性修養的五個方面,要求黨員“在領悟馬列主義理論方面修養自己,培植自己,堅定自己”,⑥良好的修養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前進,學習是提高自身素養,培養自身黨性的基本途徑。黨員干部要把繼承傳統美德和建設新時代聯系起來,始終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這篇文章是延安時期共產黨人“修身立命”的重要詮釋與體現,也是廣大黨員干部對黨風建設的理解。
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已,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期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提出的重要論述。其中,“嚴以修身”居于首位,是踐行“三嚴三實”的前提和基石,可見修身是一切行為的起點,是治國安邦的基礎條件。
黨員干部的處事作風決定了其行使權力的尺度,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從而影響著社會風氣的形成,進而影響了黨對國家的領導。這就體現了“嚴以修身”的重要性,黨員干部只有嚴厲要求自己,規范自己的行為,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講:“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⑦面對目前黨內部分黨員信仰缺失的問題,習近
平總書記認為那些黨員干部沒有堅定理想信念,也就是沒有堅持修身立命。修身立命在此被詮釋為堅定理想信念,黨員干部要加強自身的修養,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樹立牢固的理想信念,從根本上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以良好的思想品德為指導,面向正確的前進方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是修身而后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社會主義建設新式其的新詮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從傳統智慧中汲取治國理政經驗的重要性,他認為:“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揮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⑧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集中體現了這一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大學》有云:“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居于首位,只有個人的品行修養好了,家庭才能和諧,國家才能穩定,天下才能太平。也就是說,黨員要加強自身修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共產主義才能最終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干部強調:“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努力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⑨在物質誘惑的面前,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時刻警醒自己,是否違背了作為黨員的宗旨,是否做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面對自身問題,要擺正個人態度,時刻思考自己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有沒有違背黨員的宗旨,有沒有只注重自己的私利。廣大黨員干部應該和人民一起共進退,在為人民服務中成就自我的價值,在曲折挫折中反思自身行為,時刻自省加強修養。權力是人民的,黨員干部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與修養,做一個坦坦蕩蕩的君子,做一個情為民所系的共產黨員。
由此可見,黨一直以來極其重視“修身立命”,從未放松黨的作風建設,老一輩革命家胸懷天下并以身作則,時刻以自省來修身,嚴格要求自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嚴以修身”繼承和汲取了儒家“修身立命”思想的積極因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總體來講,“修身立命”貫穿于黨的作風建設全過程,既體現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智慧與偉大,又體現了黨對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推進了黨對于繼承傳統文化的高度理論自信。
[注釋]
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405.
②《毛澤東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256.
③《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101.
④《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125.
⑤《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128.
⑥《任弼時選集》.人民出版社,1987:234.
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15.
⑧《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9-24.
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41.
[1]《毛澤東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
[2]《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
[3]《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
[4]《任弼時選集》.人民出版社,1987.
[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6]《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7]《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9-24.
D
A
1006-0049-(2017)21-0147-02
*指導老師: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