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純佳
濱州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考研學生心理焦慮影響因素及應對
康純佳*
濱州學院心理咨詢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對于考研學生來說,除了繁重的學習任務,還要經受住學習壓力對心理素質的考驗。部分學生對自己的狀態不滿意,出現緊張和焦慮情緒,影響復習效率。本文利用心理學的科學理論闡述了考研學生焦慮的影響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策略。
考研學生;焦慮;影響因素;對策
科學認識和分析考試壓力的原因是積極面對挑戰的前提。國內外心理學家對考試壓力出現的原因,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個:
(一)認知—注意理論認為,個體的情緒不是導致考試焦慮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認知結構中的憂慮、認知沖突和自我貶損等。高度考試焦慮者容易產生消極的認知,比如被無關思維干擾,不必要的擔憂,消極的自我評價。低度考試焦慮者能對情景任務產生的正確認知,對情景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動機—成績目標理論則認為成績—回避目標定向(集中注意于避免比他人無能)使人努力回避消極結果。這樣,在考試中個體將注意力集中于對失敗的預測,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進而影響了考試成績。因而,成績—回避目標是狀態考試焦慮的積極預測者,考試焦慮是成績—回避目標和成績獲得之間聯系的中介。Covinton等人認為害怕失敗(FOF,Fear of Failure)是特質考試焦慮的重要因素或核心成分,并認為FOF與特質考試焦慮在本質上是相同的。
(三)個體應付方式也是影響考試焦慮的重要因素。面對壓力,高考試焦慮者往往采用自責、回避、幻想等消極的應付方式,而低考試焦慮者更多使用問題解決、求助等積極的應付方式。積極的應付方式有助于個體成功解決問題,緩解精神緊張,實現心理平衡。
(一)維護身心健康
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互相依存、互相促進這一結論已經被證實,身體健康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基石。要想保持好的精神狀態,抵抗挫折和壓力,就必須保證身體健康。考研不僅是智力比拼,身體健康也面臨很大挑戰,長期高強度的學習會讓身體感到倦乏,出現各種不適,比如頭暈眼花、記憶力下降、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肌肉酸疼等。一是要適當增加營養的攝入,保證身體對熱量、蛋白質和葡萄糖的需求,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二是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活力,對提高大腦興奮有很大幫助;三是考研沖刺期正值冬季,溫度較低,要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四是要盡可能保證睡眠時間,特別是睡眠質量,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整。
(二)學會與壓力為伴
首先,實驗證明,考試成績與緊張程度呈倒U曲線關系,適度焦慮有助于提高復習效率,所以,對焦慮不要“談虎色變”,只要出現緊張情緒就否定自己,而是要認識到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對提高學習效率是有幫助的。其次,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增強自信心,要多看自己的復習的成果和進步,不盲目與他人比較。再次,要學會接納壓力和緊張,當緊張的情緒發生時,放下任何判斷和評價,放空自己,只是讓自己意識到這種情緒的存在,與這種情緒在一起,不把它對象化、問題化。最后,同學們可以每天花10到20分鐘時間集中精力進行深呼吸使自己得到放松,具體做法是,吸氣時,暗示自己吸進了大量氧氣,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了能量;呼氣時,暗示自己呼出了濁氣,身體得到了凈化。同時,一次嘗試著讓頭皮、面部、頸部,一直到下肢全部放松,這樣一呼一吸之間,身體的狀態會越來越好。
(三)培養堅定的意志力
考研復習周期長,備考難度大,對同學們的意志力是一場巨大的挑戰。不少人前期信心滿滿,輕松自如,隨著時間的推移,復習難度和競爭壓力的增加,不少人開始認為自己的目標不可能實現,不斷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想要放棄。這時,要重新堅定自己的目標,不斷鼓勵和暗示自己,相信目標一定能實現。同時,要多爭取他人在精神上和解決問題上的支持,比如向家人、朋友宣泄不良情緒,獲得他們的安慰,向老師、同學請教遇到的學習難題,這都是克服困難的重要資源。當然,執行計劃的堅定性也不是機械刻板地行動,當客觀環境和條件發生變化時,既不要違背現實蠻干冒進,也不要優柔寡斷,畏縮后退,而是要實事求是,調整計劃,繼續前進。
(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掌握臨考前的復習策略,為了提高自信,考前復習重點應是基礎知識的梳理,而不要把精力浪費在難點、偏、怪的知識點上。第二,對于每門考試科目需要掌握的考點,能做到心中有數,借鑒他人成功案例的經驗,探索有效的復習策略和方法,掌握學習規律。第三,要做好考前細節的準備,比如提前熟悉考試環境,設計好去考場的路線,合理安排飲食、睡眠時間,準備好證件、文具等考試用品,確保萬事俱備,盡量避免出現突發事件分散注意力。
B
A
1006-0049-(2017)21-0189-01
康純佳,男,漢族,山東惠民人,講師,濱州學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