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斌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我國公證制度的發展改革與創新研究
蘆 斌*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本文對我國公證制度的現狀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對我國公證制度的發展改革與創新思維展開了策略性研究,以期促進我國公證制度的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
公證制度;發展;改革;創新;研究
公證制度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是一種對于價值取向的證明制度,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我國的公證制度也逐漸對接國際,當不同體系的公證制度相碰撞時,如何對公證制度本身進行完善和創新發展成為了當前研究和探討的主要方向之一。當前,我國公證網絡體系已然覆蓋至全國大多范圍,公證機構和配套體系也在逐步的完善,公證業務能力也從民事公證拓展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多方面,對公證制度的發展改革與創新研究迫在眉睫。
在《中華人名共和國公證法》中對公證的定義、原則、機構、程序等均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但公證相關事項僅在一些部門規章做了零星的規定,并未將其寫入其他實體法中。公證的法律性質僅僅是作為公眾信用真實性的證明,實行的是公證機構的本位制度,具有一定的外部監督力度。在過去,我國的公證管理工作一直以來多是以行政命令、政策的形式進行,法律手段較少,到后來,通過長期的制度改革,和立法實施,雖然證實了公證機構的證明作用,但相關的法制化程度還是較為混亂和欠缺。由于公證機構所屬的體質多為事業或行政,在機構的獨立性上嚴重缺乏,所以在一些專業性問題上多會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對相關的依法專業性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預,也會無形中忽視相關的社會需求,影響服務的質量和公證的效果,另外由于體系歸屬的因素,公證機構的財政權無法獨立,也就意味著《公證法》無法外形成獨立承擔的民事責任。《公證法》在實際的實施中并沒有賦予公證機構調查權,這就造成了公證業務開展是,事件真實性調查難得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實踐推動這公證服務的強大需求,盡管公證法對法定公證制度進行了相關規定,但是公證機構的公證服務收費定性模糊,僅用“非營利”作為收費標準的定位,不切合實際,易造成收費混亂的現象。我國公證管理制度主要有行政和行業兩者相結合的管理形式,但是由于相關規定和界定的模糊性和籠統性,公證協會和司法形成部分對公證管理的權限劃分不清,無法正確執行監督與指導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程度的缺失。
(一)逐漸完善法律制度,建立獨立公證機構
從公證制度的發展改革與創新的角度上看,構建民營化的公證服務制度是促進我國公證制度創新發展的道路之一。公證制度的實施與發展具有公權性、公證事件法定性、效力的特殊性和管理的雙重性。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驅動下,政府職能對公證服務的需求不斷發生著變化。法律是改革公證制度的基礎,完善《公證法》中公證機構所需要的民事主體性是不以盈利為目的,通過完善法律來授權公證機構具有調查、審查等相關權力,并對公證事件進行相關法律規定,使公證報告具有效力。在公證制度的改革中公證機構應該改革獨立,成立公證事務所,自主開展業務的層面進行公證事項。使公證機構的財產權得到獨立,只有擁有獨立的財產權才能取得客戶的信任,承擔起一定的民事責任。
(二)構建互相對等權責,健全公證法定事項
對公證制度的發展改革創新研究,需要從公證機構和公證人的權責對等角度進行改革,實現其權責的對等,權責對等需要從公證機構和公證人獲取公證事項的權責對等的調查權,例如保證公證機構和公證人在對公證事件不僅具有真實性進行主動調查的權力,還具有維護其調查權的義務。構建公證機構和公證人想對等的財產權,是保障財產的獨立性,保證公證機構和公證人通過公證業務獲取的報酬除繳納的稅務以外,其余歸公證機構和公證人所有,并承擔公證機構和公證人所應有的相關債務,從而降低職業風險。在公證過程中對公證機構和公證人構建對等的偽證追責權,可以最大程度的抑制民事事件中偽證的出現,維護當事人的利益,有助于公證事業的有序發展。對公證制度的有效改革和創新,就是從公證制度的職能層面進行公證制度長處發揮,不僅能促進公民的依法意識,還能減少訴訟案例的發生。
(三)建設合理收費標準,明確公證監管體系
公證事項的開展實際上是社會福利的一種,應該是屬于非盈利性質的,而公證服務的非營利性不僅需要對公共利益進行維護,還需要對當事人,即是申請人的利益進行維護。所以對公證事項的收費需要做到合理化。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收費標準應該是在公證事項過程中的所需費用,即是成本,的基礎上加上需要上繳的稅務費用的總和。但處于對公證事項的專業性層面的考量往往還需要將公證相關技術風險的成本進行合理的加入。由于現階段公證機構的雙向管理體系的存在,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公證服務具有一定的壟斷性,其收費標準與市場的經濟原則有時相互違背,所以可以建議相關機構對公證服務的具體事項進行統一價格的管理,例如將各類業務進行分類后統一制定合理的服務價格。在公證服務的監管體系中,需要對行業協會與行政單位雙方的監管職能和界限進行明確和強化,強化行協會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管理,能較大程度的提高公證的業務質量,從專業化咨詢服務、培訓和業務查詢角度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管,而行政單位則可以從規章制度、審批流程、任命審核等方面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指導。
公證制度是我國司法證明中的最具有重要性的制度,盡管當前我國的公證制度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和弊端,但通過對我國工程制度的發展改革與創新的不斷研究后,一定能尋找到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公證制度合理化創新發展改革之路。
[1]吳建華.比較法視野下我國公證制度的發展和改革[J].群文天地,2012(24):206-207.
[2]劉博.我國公證制度的發展改革與創新[J].中國司法,2011(10):24-27.
[3]王作森.我國公證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創新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6(37):193-194.
D
A
1006-0049-(2017)21-0206-01
蘆斌(1977-),男,河北保定人,碩士,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