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林
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原則的幾點思考
張依林
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意識形態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黨和國家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個過程中也相應地出現了多元多樣的社會思潮和思想觀念,并給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擾。基于這一背景,本文結合當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實際和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的原則,堅持一元化主導和多樣化共存相統一的原則,堅持民族性和全球性相統一的原則等方面的思考,旨在為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與借鑒。
意識形態工作;原則
習近平曾明確指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意識形態的重要性,越在社會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精神文明相對落后時,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就會愈發凸顯。就越要把意識形態工作看成一項系統性戰略性的工程來做。在做意識形態工作時我們必須把握和堅持相應的原則,以此為工作導向來進行安排,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成果。
要想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就必須正確處理好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在工作的過程中堅持兩者相統一的原則。“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保持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它本質上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它的性質決定了它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黨的領導是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的一條根本性的政治準則,是底線。“堅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人民性與黨性一樣都是以人民為中心開展工作,目標是維護、實現人民大眾的利益,二者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關系,誰脫離了對方也堅持不下去。單一堅持黨性原則容易忽視意識形態工作的指向對象,使得意識形態工作變得沒有目標,沒有意義;一味堅持人民性,容易喪失意識形態的工作的準則,喪失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走向邪路。在意識形態工作中只有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指向,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把意識形態的宣傳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增強人民的認同感,豐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生活。
意識形態工作必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但同時又要包容其他優秀的思想文化理論成果。意識形態領域的支配地位的思想必須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它是由社會中起主導作用的經濟基礎決定的。我國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否認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為主導,但是由于其他所有制經濟的存在,必然產生其他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形成社會思想的多樣化。這兩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存在,社會思想的多樣化也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下的多樣化,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一元化也是在社會思想文化豐富多樣化的基礎上的一元化,這樣我們在做意識形態工作的過程中,既能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時,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包容的胸懷,去學習、吸收、借鑒其他思想文化成果,又能使各種社會思潮、思想文化觀念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獲得更有序、更健康的發展。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不斷推進,意識形態的民族性與全球性特征越來越明顯,要做好是形態工作我們必須把握它的這一特征。張岱年曾指出:“一個獨立的民族文化,與另一個不同類型的文化相遇,其前途有三種可能:一是孤芳自賞,拒絕交流,其結果是自我封閉,必將陷入衰亡。二是接受同化,放棄自己原有的、專業模仿外邦文化為事,其結果是喪失民族的獨立性,將淪為強國的附庸。三是主動汲取外來文化的成果,取精用宏,使民族文化更加壯大。中國文化與近代西方文化相遇,應取第三種態度。”這第三種態度就是堅持民族性與堅持全球性相統一,即在堅持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之一主旋律的同時,積極吸取借鑒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認同感。從而讓世界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上僅有的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減少世界因為“主義”不同而對中國的排斥感。
[1]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陳先達.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3]葛彥東.掌握意識形態話語權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01):73-77.[2017-08-14].DOI:10.16580/j.sxlljydk.2015.01.003.
G
A
1006-0049-(2017)21-0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