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帆
中共鐵嶺市委黨校,遼寧 鐵嶺 112000
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引領工作的思考
張 帆
中共鐵嶺市委黨校,遼寧 鐵嶺 112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明確指出必須將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就意識形態的引領工作而言,我國農村地區意識形態的引領工作是其中最為薄弱的一環,而對于如何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進行引領的研究幾乎是空白。因此,有必要就如何開展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的引領工作加以研究。文章試圖通過分析得出在我國農村居民中進行意識形態引領的有效路徑。
農村;意識形態;引領
意識形態是人們對事物的評價標準,它是人們的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的總和。意識形態是可以通過有效的引領工作滲透到大眾的內心當中,使之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意識形態的危機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演變為政治上的危機。意識形態工作是國家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意識形態工作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執政黨的執政根基,影響國家的長治久安。蘇共亡黨亡國的教訓告訴我們必須要筑牢理想信念、意識形態的銅墻鐵壁。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截止到2015年我國仍有農村人口60346萬人。對于農村居民的意識形態的引領工作關乎到社會的穩定,必須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農村居民意識形態的開放性。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農村居民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條件而選擇外出務工。當農民工們步入城市融入城市生活的同時也接觸到了更多的新鮮事物、新的觀念、新的理念,這些與農民固有的舊觀念之間不斷撞擊。由于多數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對事物的辨別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農民對意識形態領域出現的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悖的思潮,認識不夠清晰,不能積極的進行抵御和反擊。
農村居民意識形態的復雜性。客觀來看,西方世界對我國的意識形態輸出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西方國家利用宗教作為自己的宣傳手段,不斷的對我國農村居民進行意識形態的輸出。雖然我國宗教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離。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引領工作的缺位,給農村居民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困難。
農村居民意識形態的敏感性。農民階級是一個既單純又敏感的階層。近些年來,政府把大量的財力和精力投入到發展農村經濟上而相對忽視了對農民階級的思想引領。對財富的渴望和對提升社會地位的迫切要求使得部分農民精神高度敏感,一旦觸及到其利益就有可能爆發影響惡劣的群體性事件,對社會的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以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作為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引領的主要載體。毛澤東時期提出從階級分析視角來看待一切問題,這種做法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觀念已經與社會發展脫軌。在新形勢下,我們黨要處理好日常管理性事務,要和人民群眾維系良好的關系就不能盲目采取強制手段和措施,而是要結合意識形態領域自身特點實現引領手段的多樣性和可行性。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以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引領社會思潮,可以最大程度上凝聚力量,在思想價值上形成巨大的合力,實現黨的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對于農村居民的意識形態引領,更要借助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這一重要載體,在農民階級中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統一思想,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引領的輔助手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的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傳承,是中華文明史中各種思想和精神觀念的總和。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的引領不僅要靠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也要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輔助作用。經濟的發展極大的提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但是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務工,農民階級的生活方式在不斷發生著變革,這些都使農村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在加速流失。當前,在農村居民中踐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就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的精神力量,用它來純潔人們的心靈,形成巨大的引領力量。
集聚各方力量,提高農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實現對農村居民意識形態引領的關鍵一環。只有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他們才能自覺的接受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才能真正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農村教育水平的提升,讓農村的孩子可以得到與城市孩子一樣的教育資源。針對當前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留守兒童現象要加以重視,留守兒童是農民的未來,要增強對這一群體的教化關愛。
守住宣傳陣地,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當前,西方勢力之所以可以在農村借助宗教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原因之一就是基層黨組織在意識形態領域對廣大農民階級的宣傳工作不到位。基層黨組織可以定期開展各類針對農民階級的弘揚正能量的講堂、文藝匯演。借助各類新興的網絡載體宣傳,充實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深入人心。
[1]陳錫喜.當前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矛盾和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思路的探索[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5).
[2]陳錫喜,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構[J].理論探討,2007(1).
[3]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 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
[4]習近平談國家文化軟實力[EB/OL].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15-06-25/104831986904.shtml,2015-06-25.
[5]習近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EB/OL].中國文明網.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xdj/hxjz/hxjz_ls/201403/t20140305_1780335.shtml,2014-03-20.
[6]賀雪峰.新鄉土中國:轉型期鄉村社會調查筆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方付建.論網絡時代的社會思潮[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2(1).
[8]鄒東濤.如何釋放多元社會思潮的正能量[J].人民論壇,2014(10).
[9]朱文婷,陳錫喜.意識形態安全視域中的社會思潮辨析與引領[J].湖北社會科學,2015(6).
[10]王曉升.強化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主導地位的幾個策略問題[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8(6).
D
A
1006-0049-(2017)21-02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