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校企合作模式下經濟管理專業教學路徑探究
王 娜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高校的教育改革能夠不斷根據學生的表現而改善自身的發展方向,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校企合作模式作為我國大部分高校施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更好的促進了經濟管理專業教學,但是校企合作誕生的時間比較短,其模式的短板還較為明顯。而且面對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各項專業的教學也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變,才能將校企合作模式發揮出最大的力量。文章通過對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提出了幾點針對經濟管理專業教學路徑的發展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教師與學生們。
校企合作;經濟管理;專業人才
隨著社會行業的多元化,為了能夠讓社會中的新型行業發揮出力量,很多企業開始和高校合作,通過高校專項科目的學習為更多的對口的企業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這也是為了更大程度的滿足經濟發展對于實用性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模式的正式施行,可以讓剛剛進入企業的學生快速的適應某一個企業的文化與企業發展節奏,并且通過學生在企業中的實際表現,發現高校在學生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相應的進行改善。同時,企業的優質資源也可以與高校進行共享,這樣校方可以根據優質資源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為企業制定專業的研究成果,并且規模化的運用到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促進企業的進步。而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1],當然,校企合作模式發展還需要不斷的完善,進步空間依然相當大。
校企合作模式作為目前很多高校開始采用的校外合作模式之一,在很多地區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且校企合作模式與經濟管理專業的共同發展也在這個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科改革
經濟管理專業不同與其他專業,部分專業是學習具體的器械、工具操作等實體性質的專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的更多的是系統理論方面的知識,所以就更加需要實踐的驗證。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的發展,學校就可以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到企業目前的發展情況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樣經濟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就不至于太盲目,而是能夠確定一個較為明顯的方向,從而從已經確定的方向開課,培養人才,比如在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中。校企合作模式之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在進入企業之后更加迅速的了解企業的運作流程,快速的熟悉自己的工作崗位,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新崗位的陌生性,這對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改革是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有助于創新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增強專業實用性
目前為止,我國很多高校的經濟管理專業所學的教材版本大都一致,這就決定了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較為整體,但是缺乏創新性。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現狀,學校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開設相關的管理課程,教學內容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的創新,改變了教學內容長期落后于企業實際發展的局面[2]。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之下,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僅是全面系統,而且還是面向企業,學生能夠在沒有進入企業之前就理解到企業管理流程,在進入企業之后,步入工作崗位之后,工作就更加得心應手,自己學到的知識就有了用武之地。為學生學到的知識增強了一定的實用性。
在校企合作的新式校園教學模式之下,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路徑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但是依然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來知道具體的教學路徑的發展。校企合作模式之所以在問世且具體實行以后能夠得到很多高校的采用,就是因為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了以往學校與社會企業互相不進行溝通的局面。以往的高校畢業生在步入社會后,才開始嚴謹的挑選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而具體工作崗位是否適合自己,崗位與自身是否能夠有效的協調還是一個未知數,如果工作崗位不適合自己,那么畢業生就需要從頭再來尋找工作,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還嚴重耽誤了大學生工作的時間與心力。
所以,經濟管理專業一定要與校外企業共同打造一個優質的平臺,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雙向溝通,讓經濟管理專業的確切的了解目前合作企業的管理情況,這樣學生在校的同時就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對企業遇到的問題加以解決,不僅節省了企業的發展成本,而且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是一種提高,同時教師的教學也有了明確的方向,教學效率也會隨之上升。有了這樣一個優質的平臺,校企合作將會進行的更加的順暢和高效。
(一)創建實踐教學基地
學校與校外企業要聯手創建一個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短期內就能夠將知識運用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可以讓知識在沒有完全成型之前發生更加符合企業發展方向的改變[3]。企業可以定期的讓學校組織學生去企業參觀,并且旁聽管理會議,將企業的管理制度在經濟管理的課堂上進行公示,讓學生進行學習與反思,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在實踐中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定向人才培養制度
所有的校企合作的步驟都需要有一個嚴格的制度來約束,將學生的學習、實踐過程的表現以及成績、課堂表現及成績以及未來學生在企業當中的發展等,都設立相應的制度,對成績優秀且思想積極上進的學生給予鼓勵,并且在企業檔案上給予記錄,未來步入企業的時候要加以注重,培養成優秀的管理人才。這樣的制度一方面可以督促學生努力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企業輸送優質人才,減少人才挑選的時間與成本。
校企合作模式在當前高校專業教學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希望高校能夠繼續施行這一模式,培養更多的優質人才,回報社會。
[1]張國平.淺述經濟管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0):159.
[2]夏紅云.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實施路徑探討[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1):170.
[3]羅娟.經濟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創新路徑[J].知識經濟,2015(18):152.
G642.4;F
A
1006-0049-(2017)21-02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