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中共本溪市委黨校,遼寧 本溪 117000
羅爾斯的正義原則與中國社會公平的構建
王彬彬
中共本溪市委黨校,遼寧 本溪 117000
羅爾斯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和以分配平等為主要內容的正義思想。當前我國社會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現實,導致這種不公正的原因很多,其中以制度方面的原因最為凸顯,我們應該改變社會制度從而更好地構建公平正義的和諧國家。
羅爾斯;正義觀;社會公平
社會公正問題可以說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熱點問題,對正義的追尋是人類的永恒目標和價值取向,也是當前社會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正義是很多學科和學者們一直研究的對象,其中以美國當代著名學者羅爾斯在其1971年出版的巨著《正義論》中提出了兩個正義原則,在西方社會引起的影響最為廣泛。
羅爾斯的正義觀提出了一種作為公平的正義。這種正義主要意味著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正義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平等的自由原則,第二個原則是公平的機會原則和差別原則。這兩個原則存在一種優先關系。第一個原則優于第二個原則,第二個原則中的第一個部分優于第二個部分。這兩個原則分別強調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在第一個原則中羅爾斯認為,人是自由的。人的自由性決定了人不受客觀必然性的支配,人要為自己訂立法則。這里的自由主要是指政治上的自由。這種自由主義正義觀認為,正義在于合乎自然。這種自然對于人的本性來說,無非是人性、人的主觀必然性和人的普遍自由。正義必須以自由為準則,捍衛人的自由。
在第二個原則中,主要指的是在社會經濟和其它權利方面的分配問題。其中尤其以差別原則是羅爾斯正義論的最重要也是最獨特的創新之處。這種差別原則是指在確保社會全體成員的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使最不利群體得到最大利益,以確保社會成員的經濟分配和社會利益的平等。也就是說,使社會最低收入階層的人們享有更多的利益。為了達到真正的公平正義,這種差別原則要求我們必須更多的關注那些天賦不好社會地位低的人們,使他們可以享有真正的平等機會。
社會不公現象在我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貧富差距和社會分層。貧富差距是人們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不公正,還有收入差距導致的社會各個階層的不斷分化。隨著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問題日益惡化,社會不公正對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心理感受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嚴重,具體表現為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等各個方面。
另外,以這種貧富差距為主要背景的社會階層逐漸分離及固定化,使得我們國家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人數眾多,但他們對社會資源的占有卻非常稀少。而與之相對比的是人數極少的社會上層卻占有了絕大多數的社會資源?,F在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已經由政治分層逐步轉變成經濟分層,由過去的“一個階層兩個階級”到今天階層的逐漸分化。中國社會主要群體在弱勢化的同時,也在逐步邊緣化,其社會及政治地位在逐步下降。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社會精英群體的結盟。精英群體之間利益結盟的實質在于,不同精英群體之間越過各自的職業邊界,通過非正常的方式如制定帶有利益偏好傾向的政策,以損害公眾利益為代價,來實現精英群體相互之間的利益互換,增加各自的經濟利益。這就使得我國的社會階層結構的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并且嚴重影響社會公正。
在我國造成社會不公的因素也是方方面面,而最主要的是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國在轉型過程中,經濟體制急劇轉軌,政治結構發生變革,在這樣的劇烈變遷中很多政策制度不健全,使得社會不公現象非常嚴重。政府的職能本來應該是,公共投入以確保社會公正,實現絕大多數人都可以享受到社會資源。但過去幾年我們國家在公共投入的順序上并沒有把民生問題作為首要考慮的公共投入予以重視,比如說在教育、醫療等方面我們政府的投入要遠遠少于西方國家。
另外,中國社會也缺乏完整的社會流動體系。當精英群體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時,會造成對社會階層之間平等原則尤其是機會平等原則的扭曲。在精英群體逐漸固化后,他們不愿再有更多的人進入他們這一群體,而他們又是社會中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所以他們制定的政策和制度使得社會底層的人們很難通過某種社會制度有機會進行向上的社會流動。這些政策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都是造成我國社會不公正的主要原因。
羅爾斯的正義理論立足社會的基本結構即制度,從社會結構和社會制度的角度探討正義,即使社會全體成員的基本利益得以合理的分配,這樣的社會制度才是公平正義的制度。但羅爾斯與以往學者研究正義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他提出了差別原則。即對那些弱勢群體要有意識地給予傾斜照顧,不能一味的施行絕對平等。一刀切的平等對于一個國家來講還是存在不公正的模式。只有讓社會的底層人享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合理有序的社會制度是保證一個國家公平正義的必要保障。只有制度公正才能確保每個人權利的公正,從而實現財富和機會的公正。程序上我們要堅持機會均等,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后結果上實現分配正義。我們應該遵循“差別原則”,不能只在效率的標桿下進行分配,而應更多關心那些先天或后天條件不好的人們,給社會的弱勢群體足夠的關注和傾斜,從而真正實現羅爾斯提出的正義原則。我們只有建立健全各種社會制度,才能確保我們的社會是正義的和諧的社會。
公正與社會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它們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公正是社會政策的基本依據,同時公正必須通過社會政策才能體現出來。社會公正對制定社會政策具有積極的影響。其一,社會公正決定制度有“好的”特性,所謂“好的”制度是指這種制度符合現代社會“共享”的基本價值取向,這種制度能被廣大民眾普遍認可和接受,這種制度能夠增進社會的團結和合作;其二,社會公正決定制度有“有效”特性,“有效”的制度是指社會成員每個人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其三,社會公正決定制度有“公平”特性,基于公平公正的理念建立起來的制度才能是公平的;其四,社會公正決定制度具有“可行”特性,只有公平的制度才能被廣大社會成員自覺遵守,從而發揮制度的作用。
[1][印]森.正義的理念[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2][美]桑德爾.公正[M].中信出版社,2011.
C
A
1006-0049-(2017)21-0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