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秦
大連大學,遼寧 大連 116622
淺談小學生數感的培養
李 秦*
大連大學,遼寧 大連 116622
在《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十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新課標把“數感”作為數學學習內容明確地提出來,這充分說明“數感”是目前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視的話題。分析了數感的教育價值,探討了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感,對小學生數感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小學生;數感;數學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下,數學已成為促進科學技術進步的強有力武器,“數感”也成為當下研究熱點。擁有良好的數感能夠幫助學生體驗數的存在、理解并用多種方法表示數,用數來交流和表達信息,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用數學的方法認識和觀察身邊的事物,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數感指導數學實踐,又來源于數學實踐。小學生要學好數學必須擁有良好的數感。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數感”位于十大核心詞的首位,學校、教師以及家長都對小學生數感的培養高度重視。筆者對數感的教育價值作了如下三點總結:
(一)數感能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好數學不僅是指答題的正確率、計算的準確度,更重要的是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好數學。培養學生的數感能使學生用數學的方法去思考問題與分析問題,能用數學的語言來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例如,數學課上當小學生看見冰融化成水時,會想到冰融化成水體積會不會發生變化,這時他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冰融化成水這一自然現象上,而是冰融化成水以后體積是否會發生變化。他能夠從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并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答這個問題,將學過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可以說明這個學生有較高的數學素養。過于強調計算能力只會割裂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學習脫離實際。
(二)數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數學這一極其抽象的學科,很多學生學起來都很費勁,采用機械記憶、死記硬背的方法只會使自己變得非常疲憊,最終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教師過于強調知識與技能,反而使學生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很多學生將每一步的計算方法都背下來,形成一種機械的程序。如果教師能將解題思路形象具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不僅能提高數學成績,還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數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培養學生的數感能促進學生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面對生活中的同一問題學生們都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學校操場一圈多少米?”學生們有不同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會交流各自的解決方法,取長補短。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在生活中領悟數感
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把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發現數學無處不在,用數學的視角去觀察事物,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交流,從而逐步建立數感。并且小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還要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自己去感知數感。比如,讓學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稱一稱自己的體重;列舉生活中的小數,如超市中的價簽,體重示數等;讓學生測量黑板的長和寬,數一數教室中有幾扇窗。這些活動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將抽象的知識賦予真實的生活意義。
(二)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
皮亞杰認為活動是兒童最根本的學習方式,學生動手操作時,眼、耳、口、手等多種器官同時參與,使學生加深理解,容易記憶。動手操作的方式有多種,如:1.分一分,在講解分數的認識時,讓學生小組討論表示分數的方法后上前面展示,學生可以采用分小木棒的方法呈現。2.做一做,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下節課需要的材料。3.找一找,找出軸對稱圖形。4.畫一畫,用畫圖的方法解決數學應用題。動手操作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而發展學生的數感。
(三)創造表達交流的情境
用“數”來表達交流信息就是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的過程,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充實自己的知識,吸取別人的優點,加深對知識的認識,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為學生創造表達交流的情境,如在生活中你都看見過哪些小數?班級里有幾名男生幾名女生?還可以創設情境讓同學之間進行討論,表達交流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學習周長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里的黑板,讓同學們測量黑板的周長,首先讓同學們在下面自由討論,再讓學生到前面展示整個測量的過程,這個過程能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數感。
(四)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估算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如估計物體的重量、人的體重,通過聲音判斷人的年齡,通過視覺估計人的身高等。然而估算能力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要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師對估算的強調,多讓學生運用估算的方法,理解估算的原理,體會估算的好處。現在很多教師都提倡學生使用估算的方法,而學生卻依賴于精算,總是要通過筆算得出精確的結果。比如在解答應用題時,題干末尾有括號標注用估算的方法,而大多數學生都會用計算器或者筆算,算出精確的結果,最后采用四十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而真正的估算所得出的是一個范圍,得出的結果在這個范圍之間都是正確的。只有在學生理解估算原理的基礎上,反復運用估算的方法才能讓學生有效的積累估算的經驗,提高估算的能力,逐步提高小學生的數感。
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是家長和老師熱切關注的話題,當前核心素養熱潮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也成為小學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對小學生數感的培養研究不僅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有效的依據和方法,還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資源。
李秦(1993-),女,遼寧大石橋人,大連大學,小學教育專業。
G
A
1006-0049-(2017)17-01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