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影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社交禮儀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研究
劉 影*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職業禮儀在職場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社交禮儀,就很有可能給面試單位帶來負面印象,不利于大學生選擇心儀的職位。本文以大學生社交禮儀掌握現狀為切入點,系統的闡述了社交禮儀對大學生的就業影響情況,旨在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高職院校;社交禮儀;大學生就業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職場也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一些新的元素在新環境下得到了成長,而那些舊的、落后的職場因素也逐步被社會所淘汰,進而退出歷史舞臺。近些年來,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一些新興產業誕生了。而在這一大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職業禮儀掌握程度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甚至直接關乎著大學生的就業情況。[1]所謂職業禮儀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包括各行業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其中包括誠信、互幫互助等精神,這些雖然是公共禮儀,但也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內容。另一方面是針對各行業專門的行為規范,這些規范的適用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只能適用在某一個部門或是在某一個環境。
在人們價值觀形成以及品行的培養中,禮儀教育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甚至直接體現在人們的言行舉止等方面。但通過長期的研究與實踐,筆者發現現如今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不斷加強自身文化知識積累和職業技能提升的同時,卻忽視了自身職業禮儀素質的提高,導致大學生禮儀修養缺失,給自身的發展和今后的就業帶來了負面影響。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學生禮儀缺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公德以及職業道德的缺乏。遵守社會公德是維護公共秩序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現如今,我們往往會通過評價一個人的社會公德來了解其所在國家和所在民族的綜合素質。如果每一位社會成員都能夠做到嚴格遵守社會公德,那么我們就可以進一步降低社會公共生活秩序的維護投入,社會的糾紛也會大幅度減少,即使出現了社會糾紛我們也能通過自行調解糾紛來解決,避免因為小小的一件事情釀成更大的人間慘劇,這樣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實現安居樂業。然而,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卻缺少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在他們眼中,這些內容往往輕如鴻毛,缺乏遵守公共秩序的自覺性。[2]
(二)感恩和服務意識缺乏。在應試教育這一大背景下,學校、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掌握情況和應試能力的提升問題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使得很多學生都處于一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種窘境。在漫長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重作用下,部分學生開始呈現出急功近利,對個人和集體漠不關心的發展態勢。在關鍵時刻,僅僅注意個人得失,對集體和他人的付出和利益表現得麻木不仁。如果這種現象不能夠得到解決,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服務社會的意識將會越來越缺乏。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部分大學生也具備較高水平的社交禮儀,能夠遵循社會公共秩序,懂得感恩,具有一定的服務意識,但在社會飛速發展,人們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情商要求越來越高的大環境下,如果我們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社交禮儀水平,那么就會導致一定程度上降低自身的就業競爭力,使得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處處碰壁,難以擁有較大的作為。
近年來,各院校在不斷的進行擴招,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社會競爭力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作為21世紀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內容,人才競爭已經得到了大家普遍的關注點。[3]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搖籃,必須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和企業的高智商、高情商的“雙高”人才,這是現階段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禮儀教育應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禮儀教育對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具有規范作用。作為公眾認可的普通行為規范,禮儀教育可以更好的幫助高職院校大學生學會支配和控制人際交往活動,使其在交往活動中留給溝通交流對象一個良好的印象,贏得他人的好感。
(二)禮儀教育可以推進大學生的社會化。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可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大學生社會心理承受力的增強。可以說,禮儀是一切美德之上的華麗辭藻,它對其他一切美德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可以幫助行為人獲得想要的尊重和好感。
(三)禮儀教育幫助大學生實現成功。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可以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而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則是用人單位錄用人才的最起碼的要求。現階段,很多職業院校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接觸的都是高水平的道德規范,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很難應用到,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禮儀教育的缺失。
(一)大學生禮儀培養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對大學生進行禮儀培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禮儀知識,提高相應的人際交往技能,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尋找到與自身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工作,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大放異彩。正因如此,在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職業培訓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當以學生禮儀技能的培養為基本依據,加強對大學生儀表和儀容以及儀態方面的培養,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個人修養。使大學生學會運用日常的交際禮儀,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個人魅力展現出來,從而為大學生贏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禮儀的培養路徑。首先,高職院校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社交禮儀水平,潛移默化的帶動學生,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向教師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禮儀應用能力。其次,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論教育,通過設立相應的禮儀課堂的方式,將與就業禮儀有關的知識講述給學生聽,使學生能夠熟知更多的社交禮儀,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再次,要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禮儀實踐。[4]學生在掌握禮儀知識后,必須將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當中,如果不能夠將理論和具體實踐結合在一起,那么禮儀的講述就會成為紙上談兵,因此,需要教師多多鼓勵學生,使學生做到多聽、多讀、多看。最后,應當加大宣傳力度,使大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禮儀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當中,規范大學生的言談舉止和音容笑貌。
總而言之,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職場也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一些新的元素在新環境下得到了成長,而那些舊的、落后的職場因素也逐步被社會所淘汰,進而退出歷史舞臺。近些年來,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一些新興產業誕生了。而在這一大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職業禮儀掌握程度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甚至直接關乎著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高職院校大學生必須注重自身社交禮儀的掌握情況,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升自身應用社交禮儀的水平,為學生進行的就業和求職奠定基礎。當然,這一過程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夠實現。
[1]宿廷敏.試論社交禮儀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科技視界,2015,27:58+240.
[2]任新悅.高校大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提升小組計劃書[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趙倩.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分析及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2.
[4]阮婉瑩.社交禮儀對90后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J].作文教學研究,2015,04:190-191.
劉影(1982-),女,吉林長春人,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學。
G
A
1006-0049-(2017)17-0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