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琦 袁陽康
贛南醫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微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研究
——以贛州市為例
李 琦 袁陽康
贛南醫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微時代”是一種新媒體的傳播形態。是以微博、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時代產物下的新媒體傳播工具。高校輔導員從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學生的“政治領路人”。“微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工作在面臨嚴峻挑戰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機遇。贛州市作為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科技教育的進步,以及“微時代”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創新工作,成為培養學生,謀求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主要路徑。本文闡述了“微時代”的定義,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現狀以創新路徑,以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微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贛州市
微時代,是新媒體時代下的新的傳播形體,也是以微博、微信等為基礎和代表的新興形態。高校輔導員作為教學的重要一環,在目前的形勢下,必須創新出新的發展路徑,以利贛州市教育事業的經久發展。
(一)“微時代”基本概況
“微時代”是一種新媒體形式,也是時代的產物。微博和微信的助推,強調創造和欣賞,更強調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能夠讓受眾通過藝術家的手法實現對生活的感悟和體現,從生活和教育層面來說,是一種感性社會的極致化體驗。
“微時代”技術的加盟,更從深層次體現了一種潛在的可能。隨著手機攝影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在社會范圍內的流行,形成了一種獨特時代下的新興文化意蘊。
(二)贛州市輔導員工作現狀
1.輔導員工作評價與工作內容相關性不高
輔導員是一種特殊的老師群體,是學生思想政治發展的啟明燈和引路人,輔導員的日常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法學以及相關聯的專業知識。隨著高考錄取率越來越高,大多數學校輔導員對學生的比例遠遠高于國家規定的1:200。而輔導員的工作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界限。職稱晉升也與教學崗老師一樣在科研方面有很高要求。輔導員經常忙于事務性工作,要么就是忙于搞科研提升職稱謀求轉崗。這種情況下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很難做到位。
2.學生心理把握難度大
“微時代”背景下,學生多呈現出張揚、心理脆弱、敏感等特點,一個輔導員要帶幾百個學生,很難把握好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況。再者大多數輔導員比較年輕,生活閱歷不豐,這都給輔導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題。
(一)明確輔導員的工作職責
輔導員的本職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在學生管理上給予必要的指導外,更多的要從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走出。明確自身的責任和職業認同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避免一些“校漂者”找不到自己工作重點,影響工作效率。贛州市就輔導員工作進行的專項培訓,以提高輔導員待遇、明確輔導員管理責任。
(二)強化對輔導員工作的具體技能培養
輔導員面對性格和生活習性截然不同的學生主體,使用靈活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助合作平臺,尤其可以善用“微時代”下的新媒介加以溝通,尤其是“網絡論壇”和“微信公眾號”。對一些年輕化的輔導員,進行經驗和技術的傳授和交流,加強校際合作關系,共建網絡交互式溝通平臺。
(三)創新輔導員的知識結構
在“微時代”背景下,知識傳播由自上而下到扁平化發展,輔導員的管理工作,也要逐漸迎合市場規則,創新知識結構和路徑。將知識的引導和文化的意蘊與教育的協同考慮在具體的知識創新之中,學校在招聘輔導員時優先考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畢業生或鼓勵在職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繼續深造,提高輔導員老師的專業技能和政治素養技能水平,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專業度。
(四)改進管理方式
“微時代”是一種強調人的基本需求和個人需求的工作,更是一項具有時代意義的工作,將學生的特點和管理經驗累積協同到具體的專業處理問題的具體方法和策略之中,與學生展開討論和談心,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各項問題進行探討交流,面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環節遭遇的問題,以靈活多變和富有人文關懷的處理策略和技巧,深入到學生管理中去,針對學生逆反心理的基本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著手,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尤其是基于學生自尊心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同時避免過激的管理有礙學生的自主發展。
(五)增強輔導員和學生的自我認同感
自我價值的實現,是輔導員和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和重要環節,也是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重要和關鍵環節。學生需要的自我價值,能在“微媒介”中實現。輔導員需要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部分和全部工作環節進行必要的融入和了解,進而實現對學生行為和思想的全面和科學管理,在未來的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的實現和職業的歸屬感體驗。
(六)從“微時代”中的虛幻中走出
“微時代”下的學生管理,是給予現代新媒體時代下的科技進步和教育創新。從“微時代”的虛幻中走出,迎向另一個燦爛發展的明天,不僅是時代對人性的需求,也是對輔導員工作的全面實施和踐行,期間所承擔的工作重心和關鍵,是一種區別于時代特色發展的中重點和關鍵環節,對未來的指向作用明顯。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加之高校擴招進程的加快和網絡信息化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學生心理也在時代下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贛州市不同區域間受學生習慣的差異限制,也給輔導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難度。盡管各地區針對輔導員工作中的輔導員隊伍加強做了大量嘗試,但是輔導員結構的不完善和工作中職權部分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都成為輔導員工作中必須充分考慮的問題,創新輔導員的管理工作也成為勢在必行的選擇。
[1]潘麗娜,張倩,張薇薇,等.微媒體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與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4(1):59-61.
[2]龐煒,王華彪,孫智宏,等.3G時代以手機媒體創新高校輔導員工作[J].教育與職業,2014(8):74-75.
[3]陳向凡.基于“95后”大學生特點的輔導員工作新思路探究[J].文教資料,2014(24):97-98.
[4]孟繁中,陳明長,侯可,等.網絡應用條件下輔導員工作的創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1):130-131.
[5]歐重香,賈坷,葉俊,等.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創新[J].柳州師專學報,2015,30(6):84-86,131.
G
A
1006-0049-(2017)17-0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