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偉 徐子然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民族大學生就業困難及應對策略
宋 偉*徐子然*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本文對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探討分析,發現民族高校的大學生就業難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卻經濟危機,就業政策的改革,大學生畢業人數的增加,大學生學識、心理等自身的原因外,還有民族地區學生享有的高考分數照顧政策所以導致學生的成績不是如同其他地區漢族學生的分數高便同樣可以被錄取,這一點也是造成民族高校的民族生就業難的原因。本文通過深刻剖析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大學生由此進一步總結到自身情況,以能找出合適自己發展的路,減緩自身就業難的壓力。
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難;心理;對策
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在2000年之前,因為我國實行的對大學生的包分配制度,所以畢業的大學生都可以有接收單位,不用擔心就業問題。當然這不是說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是包分配,這種就業制度到自主選擇但國家保底,最后自主就業,雙向選擇這種變化造成的。所以,我們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應從多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找出背后的多個因素,讓人們更直觀、更全面的去分析自己的就業方向,提早做好正確的準備,讓就業難帶來的壓力和困難得到一定的自我調節,也能幫助大學生找到更好的努力方向。
1999年,為了解決人才短缺更是實現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也是為了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的發展,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統一實行了大規模的擴招。高等教育也由曾經的精英教育轉變為了大眾教育。畢業生待業人數的增多這一問題在2003年開始顯著表現出來的,這一年是1999年第一批大學擴招后的本科畢業生即將就業的一年,高校畢業大學生在就業時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社會上也是普遍的反映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而從2003到現在,隨著大學畢業生的逐年線性增加,同時這一年也是金融危機全球席卷的時候,它對我國的就業市場也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甚至很多的用人單位因為受其影響而不得不紛紛裁員,這就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變得越發嚴峻了。
近些年來,心理學也越來越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心理學其實是一個交叉學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談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就不可避免要涉及其他學科領域的一些觀點和研究結論。
步入大學后,大學生的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的成長,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是在這個時候得到完善,同時,這個時候的大學生需要的不再是刻板的言傳身教,而是來自這社會的各種復雜的而又龐大的信息,但是在面對并處理這些信息時大學生便會有了自身不同的變化。
大學生為什么就業難?這個問題不能說都是那些既定的客觀原因造成的,還有大學生本身的一些因素,現在雖然高等教育在實行普及,而大四的學生之所以能更為理性地去評價自身,不僅有學校教育和就業指導這些方面的影響,還有就是求職的挫折,直面社會所迎面而來的種種困難,這都是直接打擊自信心的,使得大學生有了不同于成績差這樣的挫折體驗,所謂進入社會才真的體會到社會的殘酷,便是如此。但是挫折會讓人成長也會讓人一蹶不振。自然在面對了求職挫折后,大多數的大學生都會開始重新評估自己,這時便也就會有了一個更為合理的自我分析,對于自我收入的預期也能更加客觀去正視它。民族院校的少數民族學生雖然可能還會有一些自卑的心理但是仍會有高估自己的預期收入的這種現象。
下面就談一談家庭是如何來影響到到學生就業難這個問題的。首先民族高校的民族生都是有他們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影響,所以這點也就會使得他們的就業觀可能會有所不同。這里的關系網是指父母的交際圈,認識的朋友、熟人很有可能就是以后你的交際圈。我們知道每天信息都在變化,即便是一個二三線的小城市,我們也不能說只依靠網絡就可以知曉所有的這個小城的招聘信息,這個時候就體現出關系網的作用了,關系網可以幫你盡快獲悉最新最詳細的招聘信息,而我們知道我們都是對于自己相關的事情知道的是最清楚的,上面說的這兩點都是針對自己的一些來說的,接下來就用人單位這方面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探討。現在擴招后,用人單位可能對大學生的質量也會有一個新的評估,這就也使得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期待降低,而要求反而增高,這也是會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因素。當然,很多人都聽說過“非211、985大學畢業的不要”這樣的話,很多人覺得備受歧視。
通過以上的綜述可以發現,民族大學生就業存在很多難題,而就業難這個問題的原因也是有各種各樣的,不是單一方面所造成的,而是多方面的綜合。同時本文側重于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有個人的原因,有來自家庭的因素,更有用人單位方面的問題。在這里也就從心理學角度的原因從而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迷茫的大學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與社會相比有更多的自由,身為一名成年的大學生,我們不能過分地依賴于學校給我們傳授知識,也應該學會獨立、自立,能夠自己學會管理自己,并且去適時地了解社會,了解日后我們所要工作生活的社會的大概面貌是什么樣的,這樣才能在大四的時候不至于慌張不知所措,對自己有正確的定位。
其次,用人單位方面對于一些地區、民族、大學這樣的限制應該避免,因為一個人更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這些身外之物,應當以事實客觀去評價一個應聘者或者是員工,這樣才能真正招來有能之士。
最后,民族生可以說回到自己的民族地區自主創業可以說是更有優勢,因為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還是有著很大的經濟差異,民族地區的相對不發達,這是不可忽視的,但是這也是一個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可以讓我們大學生去發揮,而民族地區對民族生而言會比漢生更有優勢,民族生在自己的家鄉會更容易獲得認同感,也會讓當地的百姓更容易接受他們,同時民族之間的相通,也會讓他們更了解本民族的需求市場在哪里。
[1]曾湘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J].經濟研究,2004(6):87-88.
[2]陳旭峰.從社會學視角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教育學術月刊,2010,12:72.
[3]薛泉,劉園園.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10,13-14:82.
宋偉(1994-),女,內蒙古赤峰人,沈陽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專業;徐子然(1994-),女,遼寧本溪人,沈陽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專業。
G
A
1006-0049-(2017)17-02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