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奇威
(晉中藝術學校,山西 晉中 0306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由一化轉為多元化,這對聲樂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培養既要重視專業技能,又要注重藝術素質的提升。首先我們要讓技能學習融入文化,文化背景作為技能技巧學習訓練的依托,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處理好文化背景與技能技巧的關系,使聲樂教育得到良性發展。其次要借助文化滲透提升演唱技能,聲樂的文化形態是知識形態的轉化和提升,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要與社會文化思潮進行互動和融合,讓聲樂思想更好的呈現出來,要讓聲樂演唱富有音樂文化,要不斷超越自我,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
聲樂教學中進行文化的滲透,要求聲樂教師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做到位。首先聲樂教師要擁有過硬的歌唱技能技巧,才能在課堂中為學生做出準確的示范,良好的教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要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其次要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要利用音樂來陶冶學生身心,幫助學生構建審美能力。第三要具備堅實的文化底蘊,要具備全面的文化藝術修養,還要對相關科學知識加以掌握,只有這樣才能利用各種審美手段,去引導學生學習和拓展相應的文化,從而有效的增強教學效果。
聲樂教學中文化滲透對教學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題材的多樣性。我們除了教授經典教學內容之外,還要趕上時代的腳步,要對近些年創作的優秀歌曲進行學習,要讓學習內容具有時代性,在傳承文化的同時,要盡可能多接觸中外優秀的現代作品,要用包容性的眼光與氣魄去對待音樂文化。二是理論的充實性。在現有學習內容的基礎之上,注重鍛煉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實用性且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作為授課內容,增強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知識的能力。在教材的編寫中可以將音樂作品相關的背景、特色、演唱重難點等內容做出詮釋,避免學生學習的盲目性。三是文化的母語性。音樂是一種語境,存在于人的情感之中,存在于社會環境之中。現階段聲樂學習的曲目外國歌曲較多,我們應當對本民族音樂更加重視,讓學生學習和了解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為學習創建深厚的音樂母語學習氛圍,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在多元化學習的過程中,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土壤中。
首先,要遵循以音樂文本的文化滲透,將聲樂作品作為媒介,不斷提升學生自身的音樂文化素養。聲樂課堂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不能單純的對知識進行羅列,要適時適度的圍繞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審美體驗,并進行文化的滲透。
其次,要以理論化為依據的文化滲透。聲樂理論課程應以必修課的形式出現,其教學內容應以音樂文化知識作為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要讓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享受音樂,進一步扎實掌握聲樂知識。
第三,要以培養個性為核心的文化滲透。學生個體存在差異,不同的個體對音樂作品的處理方法和感受都有不同,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挖掘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并讓這些思維得到充分發揮。在培養技能訓練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處理好技術與文化的關系問題,聲樂課程應合理滲透文化,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對人的塑造作用。
聲樂的學習實質是基于文化的學習,對于文化的學習而言,它與技能技巧相比,文化更具有廣博和寬泛的特點。對于聲樂教學中文化滲透的可持續發展來看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加強重視。
一是注重聲樂學習的民族化。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音樂文化,不同民族的音樂給人不同的享受,充分展示著不同地域不同色彩的風俗民情,體現著各民族特有的審美心理習慣。我們擁有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因此要對民族音樂中的優秀文化加以重視,要對其進行學習、借鑒、繼承、吸收。民族音樂文化對學生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教師要將音樂文化精髓傳授給學生。要學習民族聲樂藝術中情感表達的獨特方法,要學習民族唱法中旋律與吐字的科學方法,要學習演唱時的個性化音色。
二是注重聲樂學習的多元化。多元文化的思潮不僅影響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音樂教育的發展,為藝術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發展方向。新時期的聲樂教育應當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學理念,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樹立民族音樂價值平等的觀念,保持發揚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在多元文化發展的今天,我們也要尊重外來文化,要汲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提升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三是注重聲樂學習的靈活性。教師應當除去技能技巧的訓練之外,還要引導學生了解音樂文化的內涵,要在滲透音樂文化的同時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創作表現能力。在采用一對一的授課方式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挖掘學生個體潛能。通過小組課作為聲樂教學的重要補充,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觀摩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音樂文化審美內涵的教育。還可以通過公開課的形式,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理解,活躍課堂氛圍。
[1]范小妹.高師聲樂教育的文化滲透[J].河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