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立軍 李成秀
(阿壩師范學院,四川 汶川 623002)
永靖乃古河州北部,位于甘肅中部偏西南方向,西接青海、東臨蘭州和臨洮,北隔湟水與蘭州紅古相望、南靠劉家峽水庫與臨夏縣為鄰。其境內有大夏河、湟水河、洮河三支直流交匯而入黃河,史稱河湟地區(qū)。
秦代之前,永靖境內所居住的羌民族,古代稱為“西羌”之地①。距今約三千年左右的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峴塬鄉(xiāng)姬川村文物等諸多考古發(fā)掘都有力的證明了其古羌文化遺存的真實性。
關于儺的起源徐建群在2010年6月撰寫的《永靖儺文化》中所載說法有三:其一儺戲表演是源于本土羌民的原始巫教信仰;其二是羌民們?yōu)樘岱劳罗硕鴰Иb獰面具,鳴鑼擊鼓以防秋;其三是明代劉釗此地涉獵,遺留的哈拉會事演化而來,②以上三種說法歷史跨度之久遠、象征意義各有不同。
儺戲脫胎于古代的儺祭儀式活動,在原始先民的神秘主義和儀式世界里,歌舞并非當今所理解的藝術,而是神權力量的某種象征,人們通過歌舞搭建橋梁,使人們的主觀意識與神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以此通神、娛神、控制神靈等作用,使神靈免災降幅。
整的儀項活動緊密連接而成。看似繁瑣的“跳會”儀式活動,其儀式也可歸結為“三部性”原則,即“請神—祭神—送神”三個步驟。
永靖儺舞戲音樂旋律平緩,伴奏樂器常以鑼、鼓等打擊樂器最為多見,偶而有竹笛、嗩吶等樂器伴奏,整個儀式表演大多由鼓指揮場面,永靖儺舞所用鼓與其它地方略有不同,均以手提式牛皮鼓為主,直徑約50厘米,高20厘米,鼓面繪太極、鼓身繪彩云紋飾。永靖儺戲音調大都源自當?shù)孛耖g小調、山歌等旋律吸收改編而來,念白與旋律具有典型的洮岷地區(qū)方言音調特征,唱詞以七字句和八字句為主,例如《關公斬貂蟬》唱詞:
沙場外月兒正高,出兵人好不心焦,
想家者盼家著,多多多會者到哩
我去是滴水成冰,我來是楊柳撤清,
桃花杏花開哈者,滿滿滿院里照了
貂蟬女呂布的妻,我問你誰高麼誰低,
呂布們剛強者,不不不如個你了,
關老爺怒氣沖沖,叫周倉扛過來大刀,
面漢的賊妻哈,斬斬斬過去吧!
音樂多表現(xiàn)沉穩(wěn)、古樸、歡快的情緒居多。節(jié)拍以二、三拍為主,多帶有很強的舞蹈性。節(jié)奏頓挫,對比鮮明。從下例不難看出,永靖儺舞戲旋律骨干音是宮、商、角、徵、羽五個音構成的五聲音階為主,與其境內流傳的其它民族音樂音調相比,儺戲音樂旋律更加緊密結合當?shù)胤窖裕髡b性較強。旋律最具特色的是每句末結束音都帶有標志性的下滑音,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了中國音樂帶腔性的特點,顯現(xiàn)出與洮岷型花兒風格相似的特征。
其音域多在八度以內,以五聲音階為主,六七聲音階次之,徵、羽調式主流,宮、商調式次之。偶有偏音清角、變宮隨之。
由此可見,音樂在儀式活動的存在不是以其曲目和內容而決定的,儀式活動中更重要的不是音樂本身,而是人的主觀意識形態(tài),其音樂在儺戲祭祀中,主要起引導性作用,銜接著整個儀式活動,意義在于通過音響表現(xiàn)情感并制造出宗教互動的氣氛。
如果說,食物獻祭是為了滿足神靈的味覺需求,那么音樂和舞蹈則是為了滿足神靈聽覺與視覺需求的獻祭。因此大量的祭祀儀式活動中,都借鑒吸收音樂、舞蹈這類表現(xiàn)手段以此歡娛、取悅神靈,其儀式活動均帶有濃厚的巫術意義。
人類創(chuàng)造文化現(xiàn)象的目的就是讓其發(fā)揮功能作用來完成使命。每一種文化對象都擁有某種特殊的功能意義,儺舞戲音樂無論應用在哪段儀式活動中,都發(fā)揮其功能特性。
儺舞戲本身也潛存著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功能。儺戲在永靖地區(qū)歷史悠久,在發(fā)展演變中還生動的保留了其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是歷史的見證、時代的印跡,是永靖地區(qū)的文化符號。遠古的神話傳說、歌詞、諺語是人們長期以來不斷選擇、口頭創(chuàng)作的民間文學,反應著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感、思想和文化。
永靖儺舞戲從其表演內容又有潛移默化、寓教于樂之功效。永靖儺戲積淀了自上古至近代各個歷史時期的宗教文化與民間藝術歷經(jīng)漫長的演變和發(fā)展,現(xiàn)如今的表演更多則是迎合觀眾的審美娛樂,逐漸淡化其宗教儀式程序,無論是從傳統(tǒng)的祭祀儀式還是由娛神到娛人改變,藝術往往通過典型的形象反應時代生活和精神面貌。
注釋:
① 永靖縣志編纂委員會.永靖縣志[M].蘭州大學出版社,1995,10:35.
② 徐建群.永靖儺文化[M].敦煌文藝出版社,2010,7:12.
[1]薛藝兵.神圣的娛樂[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
[2]薛藝兵.論儀式音樂的功能[J].音樂研究,2003,03.
[3]朱運來.傳統(tǒng)廟會現(xiàn)代意義的人類學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12,05.
[4]孫茂文.道教場所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研究[D].長安大學,2011,06.
[5]耿少將.羌族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4.
[6]徐建群.永靖儺文化[M].敦煌文藝出版社,2010,7.
[7]石林生.甘肅永靖儺舞戲[M].貴州民族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