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艷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從龔琳娜“新風格”音樂看民族聲樂教學
胡 艷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2010年,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忐忑》,帶我們認識了龔琳娜,她的作品和表演風格給人們帶來了聽覺與視覺上的沖擊,這種新風格的音樂成了人們討論的話題,民歌也因此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把民歌與流行樂相結合,推動民族聲樂的發展,使民族聲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也成了人們探討的主題。
新風格;民族聲樂;教學方式
近年來,民族音樂在樂壇一直浮浮沉沉,沒有什么大的影響力。龔琳娜的老師是鄒文琴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嚴格訓練,龔琳娜也是學院派的優秀代表。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青歌賽中名列三甲。龔琳娜和丈夫老羅合作的《忐忑》一夜爆紅,既是想象之中,又是意料之外。這首歌成就的不僅僅是龔琳娜的演繹,也成就了民樂,將民樂發揚光大。從民間人士到專業人士,紛紛進行模仿演繹,至今余熱未退。這首歌曲的演繹打破了傳統民歌的演繹方式,同民族服飾也進行了結合,顛覆了民歌演繹和民族藝術,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那么如何將這一熱潮帶入課堂,就成為民樂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時至今日,如何發展中國民族聲樂以及教育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在大部分人看來,聲音是表達情感和優美音色的介質,但是在民族聲樂表演方面,大部分都是“千人一聲”的呆板模式,這種程序化的演奏方式束縛了人們情感,也束縛了民族音樂的發展。為了聲樂事業的發展,許多音樂家都在努力探索,試圖找出一條具有民族特色又有利于民族聲樂發展的新方式。縱觀國內,民族聲樂教育工作還處在教學方法以及聲音訓練探索的階段。
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忐忑》2010年在網絡上刮起了一陣民族聲樂的熱潮。龔琳娜用夸張而又新奇的表演形式給中國傳統民族聲樂帶來了很強的沖擊。通過《忐忑》,我們不難從中發現許多民族元素:歌曲本身就具有濃郁的民族性。這首歌曲的走紅,使龔琳娜成為新風格民樂的代表人物。具體剖析這首作品,用專業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與價值。不論龔琳娜所帶來的是一種文化現象還是一種藝術方式,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風格就是指在創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特點,可以區分出不同的流派,是不同的文化藝術的標志。龔琳娜的演唱與民族聲樂進行了完美的融合,既有流行音樂元素,也有傳統音樂的韻味,這就是傳統音樂的創新。這種方式方法給許多研究者帶來了啟發,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對民族音樂進行演繹,使聲樂的教學更加生動,傳播的范圍更加廣闊。
在理論上,聲樂工作者對這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細致,一方面豐富了聲樂理論與體系,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很多問題。在龔琳娜的音樂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之后,新藝術風格開始被人們探尋。我們可以以龔琳娜的演奏方式和音樂為基礎,努力在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新風格的嘗試,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進行運用并加以總結,豐富創新聲樂教學的方式方法,為今后的教學之作提供初步的教學思路。首先要對聲樂研究的進程和現狀有深入的了解,總結出有利于聲樂發展的理論體系。參照龔琳娜的音樂之路,我們需要去學習各種文化以及音樂表達技巧,保護自然地音樂的發展。分析龔琳娜的民族音樂,其成功離不開注重中國音樂的內在底蘊,開辟了創新性方法,突破了傳統的民族聲樂演繹方式,為民歌注入了世界音樂的個性化元素。對于新風格的民族聲樂,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風格的改變上,還要注重理論的研究,把新風格音樂的理念用在民族音樂的教學發展上,深入歸納分析音樂的特點和內涵,總結出可以幫助民族聲樂發展的指導思想,為中國的新風格民族聲樂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民族聲樂在音樂史上是不可或缺的,近年來民族聲樂的發展與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百花齊放的發展背后,不少問題也暴露出來。許多學院的音樂教育方法固定死板,培養出來的歌手缺乏個性,舞臺展現方式單一。導致中國民族聲樂的道路越走越窄,民族聲樂的發展應避免這種情況,深入研究民族聲樂演唱風格單一性的根本原因,找出根源進行改進。
我國的民族聲樂課程設置缺少民族性。大部分學生逐漸被訓練成學院派民族歌手。這一情況喜憂參半,既是對于民族聲樂的傳承,更是民族聲樂的發展,但是學院派不能完全代表民族聲樂。民族聲樂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是學院派不能與之相比擬的。所以在聲樂教育中,不能只注重學院派的民族聲樂發展而忽略了對民族聲樂的傳承與創新。
自上世紀20年代起,美聲唱法傳入我國,開始產生一定的影響。民族聲樂也開始運用美聲的方法,借鑒了美聲唱法寬廣的音域和渾厚的音色,促進了中國的民族聲樂事業的發展。現階段,全國各個音樂院校都設有民族音樂專業,這些院校都結合了美聲理論來進行民族音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目前的聲樂教學中一直采用這種方法,卻沒有一套完備的有著民族鮮明特征的教學體系,把西方聲樂中的美式唱法作為嗓音的評價標準,很難區分民族與美聲的尺度,導致一部分民族聲樂具有濃郁的美美聲特色的情況發生。
和其他學科一樣,民族聲樂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要有理論和技巧作為支撐,又要有藝術的實踐,訓練的技巧,只有將這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全面發展。大部分學院只注重了訓練的技巧,對一些重要的理論知識不夠重視,事實上,這些訓練的技巧以及實踐都是要在理論知識的指導下進行的。如果理論知識掌握不到位,就很難理解更多的技巧并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是不可分割的。課堂是實踐的前提與基礎,實踐又是課堂效果的完善和保障。這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缺一不可。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知識,運用理論知識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學生既可以學習認識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熟練地掌握基本的聲樂知識,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全方位發展的全面音樂人才,促進民族聲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在當今世界文化的發展潮流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為多民族國家,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的民族聲樂教育同樣需要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適應世界發展的潮流。不難看到,打破傳統的民族聲樂教學模式,建立創新性民族聲樂教學模式是一項長期且艱難的任務,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理念。只有教師擁有了正確的觀念,扎實的教學基礎才能使學生有一個寬廣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認識和深入了解我國民族聲樂的獨特魅力。在聲樂教學中增加學生與民間音樂藝術接觸的機會,樹立正確的音樂價值觀,加強教師與學生對于聲樂的認知,建立多元的聲樂教學審美標準。教學成果的檢測也不能拘泥于幾首歌曲的演唱上,不能只重視演唱的技巧卻忽視了對于文化的理解。要讓學生理解到,要想唱好民歌,發揚民族聲樂,就要展現出特點鮮明的民族風格,真正意義上的掌握民族語言和文化內涵。不同的學生對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作靈感,尊重學生自己的思想,讓學生去體會,去感知音樂的獨特魅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深切體會到音樂的震撼,學生的表演才能感動自己,感動觀眾。
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感知。民族文化要想立于世界文化發展之林,就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中國聲樂教育中,既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特點,也要結合其他民族藝術精華,在聲樂教學中要博采眾長,汲取可以運用的音樂元素來豐富民族聲樂,引導學生創造出更多的演唱方式。西方音樂對于我國的聲樂教育影響深遠,如果不加以改變,長此以往,我們就很難培養出創新性的音樂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接觸不同風格的音樂,改變以往只是對作品進行技術性分析的模式,不僅了解唱法特點,還要借鑒表演技巧與文化內涵,做到為我所用。音樂來源于生活,不同的文化生活產生出不同的音樂元素,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知音樂,切實提高演唱的技巧與水平。
注重學生的創作能力。在教師保證自身知識掌握的前提下,把創新精神與民族音樂結合到教學中去,引導學生學習不同民族的音樂,從歌唱的技巧和知識的運用等方面進行分析,發展自身的特點,培養創作能力。
幫助學生克服聲樂表演中的緊張情緒。在聲樂教學中開設音樂心理輔導,有效地指導學生認識到自身歌唱心理,避免產生與演唱無關的事情干擾表演的情況。除了克服緊張的情緒之外,有許多問題也可以運用心理學手段來解決。比如合理的安排排練學習時間,結合自身的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保證效率。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文化如果完全脫離了自身文化最終都會走向消亡。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要加強對民族聲樂的民族性研究。目前學生對民族聲樂技巧的民族化基本了解不夠多,民族唱法還處在一個摸索前行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汲取養分去探索和發展。中國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如果可以把我國民間藝術和民族聲樂完美結合起來,不但能使民族唱法突破束縛,走向世界,更能開拓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民族聲樂發展的道路。
流行音樂與民族聲樂的結合。時代的不同,純粹的民族音樂并不能吸引人們的目光,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到流行音樂的重要性,將民族聲樂和流行元素相結合,引入一定的流行因素,保證民族聲樂的發展與傳播。
雖然目前龔琳娜的音樂有著較多的爭議,褒貶不一,但是我們應該辯證的去看待這種新風格音樂帶給我們的影響。龔琳娜的音樂既是對傳統音樂的文化繼承,又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由此引發的音樂研究也越來越多,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也因此得到了發展。民族聲樂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實踐的基礎上,還要深入研究理論知識,讓“新風格”聲樂教學開展的更加順利,在音樂教學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長遠。本文只是針對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和建議,還不夠深刻不夠完備。對于龔琳娜的音樂研究還在繼續深入,希望可以通過本文引起更多音樂人的關注,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事業。
[1]吳慧敏.中國民族聲樂美學的傳承與創新研究[J].黃河之聲,2013(10):111-112.
[2]蔡多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J].音樂探索,2011(02).
[3]王發財,王玉.龔琳娜:神曲“忐忑”之母[J].特別關注,2011(03):10-13.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