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基于網絡技術的高校鋼琴教學策略分析
楊 靜
(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作為高校音樂專業教育的基礎,鋼琴教學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巧,還要注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品位,強化情感投入和心靈感悟,在做好技巧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情感教學,以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違背教學目標和規律的問題,重技巧輕情感、重理論輕實踐,等等。對此,本文從分析當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以網絡技術為切入點,分析了應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了改進高校鋼琴教學的若干策略,從而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鋼琴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的知識、技能、藝術和審美都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鋼琴;網絡技術;必要性;教學策略
作為樂器之王,鋼琴一直被認為是高雅藝術的代表。自古以來,鋼琴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無數人參與到了鋼琴的學習中。鋼琴的學習有助于藝術氣息的培養,有助于提升審美情操。而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在當前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成為人們溝通的重要渠道。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成熟,網絡技術也被廣泛運用到高校課堂教學中。
在鋼琴教學中,網絡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教學體制,轉變了鋼琴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應用網絡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的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下面從分析當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在鋼琴教學中應用網絡技術的必要性出發,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當前高校鋼琴教學存在一個較為顯著的問題就是教學觀念相對滯后。大多數老師認為鋼琴教學就是讓學生練練手指,培養一下情操就可以了。然而鋼琴教學的作用遠不止以此,有更多的作用,比如提高學生的音樂愛好、曾強學生的音樂智力等。教師觀念的相對滯后給鋼琴教學帶來了的效果則是不盡如人意的,使課堂成為學生放松、流水式的學習陣地。
傳統的鋼琴教學存在著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傳統的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特點,往往將教學內容一刀切,呈現著千篇一律的特征,難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教師注重對傳統名曲的教授,使得鋼琴基礎知識的學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學生在長期的名曲學習過程中若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久而久之會產生厭煩和灰心的心理,對鋼琴教學產生一定的恐懼感,大大降低了學習鋼琴的興趣和效果。
傳統的高校鋼琴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主要是表現為過多注重技巧傳授,輕視學生的情感目標。鋼琴教學是技巧和情感的融合,要注重技巧的培養,更要注重情感的塑造。高校鋼琴教師要把情感目標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授指法、基礎理論等知識時注重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個性化入手,讓學生在鋼琴教學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當前高校鋼琴授課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大班授課,二是個別授課。對大班授課這一方式而言,它是主要的授課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交流學習,還可以集體化講解鋼琴演奏的基礎理論知識,以節省教學時間,方便教師掌握教學進度。但是,大班授課存在一個較為顯著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以得到保證。由于學生的差異性,在大班授課過程中教師難以兼顧每一個學生,就會以老師為主體進行填鴨式教學。這樣忽略學生差異性的教學也就較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對這門需要動手實踐的鋼琴課程來說,大班授課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實踐的機會。
對個別授課這一方式而言,與大班授課相比較,其鮮明的特點就是一對一輔導。在一對一輔導過程中,教學環境是封閉的,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從而實現因材施教。但是也應認識到個別授課方式的不足,一對一教學直接增加了高校的教育成本和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加大了教師教學的壓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個別授課是非常有效的,學生能夠獲得有針對性的指導,但是學生適應這樣的一對一教學方式時,一旦環境發生變化,或者轉為大班授課,則難以適應后來的授課方式,這樣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考驗較大。
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網絡技術,可以為課堂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網絡技術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極大地拓展了學生學習的視野。作為一門藝術教學,鋼琴教學需要大量的藝術資源作為鋪墊,而網絡則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強大的空間。
通過應用網絡技術,師生可以接受最新的音樂資源,不斷培養和豐富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尤其是在沒有機會參與一些高水準的音樂會和學術活動的情況下,讓學生觀看一些國際性賽事,則大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在開闊學生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鑒賞與實踐能力。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鋼琴教師需要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將課前準備工作做足起來,這樣就加大了教師教學的壓力。而如果應用網絡技術,則可以讓學生有效地融入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的教學過程中去,大大減少教師備課的壓力,同時又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另外,在一些課程設計中對理論知識的講解,有了網絡技術,則可以形象、生動地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從而提高理解能力。在這樣的信息時代下,鋼琴教師借助網絡技術大大實現了教學課堂安排的靈活性,集動態交互于一體。
三是學生動手能力比原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不論是學習資料的收集,資料的整理,還是實驗教學當中的實驗器材的操作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網絡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可以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難以提起學習興趣,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而網絡技術的應用,則轉變了師生的課堂地位,實現了由過去的以教師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這樣就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有效培養。
此外,通過網絡創建有針對性的情境,既可以增強鋼琴教學的藝術魅力,又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身臨其境地獲得技能學習和情感體驗,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高校鋼琴教學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和教學途徑。通過對網絡技術的應用,鋼琴教師可以有效改善以往教學模式的不足,從而使鋼琴教學進如信息化的課堂教學時代。
高校鋼琴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認識鋼琴的發展與演變過程,了解鋼琴藝術的發展簡史等一些基本理論知識,掌握鋼琴演奏的基本方法與技巧,可以初步演奏中等程度的樂曲及伴奏曲;培養學生的配彈伴奏能力,強化與聲樂教學的結合,提高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理解、分析、鑒賞鋼琴音樂作品及其演奏風格的能力,初步具備能夠準確再現鋼琴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對此,鋼琴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豐富教學模式。而通過對網絡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更多與鋼琴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比如視頻影像、錄音信息、真人考場和三維動畫等。通過依托網絡資源,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形象、有趣,讓學生可以進行再現式學生,渲染鋼琴學習的氛圍,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鋼琴教學的有效實施。
與此同時,在開展網絡教學過程中需要借助教學工具,亦即計算機。計算機是開展網絡教學的載體,這就就對鋼琴教師尤其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程資源、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設備整合為一體的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網絡應用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網絡鋼琴教學的效果。就目前我國鋼琴教師網絡應用能力較低的問題來說,加強鋼琴教師的信息化再培訓是更好地開展網絡教學的客觀要求。
同時,通過網絡平臺引導學生了解聲樂及舞蹈的伴奏樂曲,使其最大限度地提升個人的音樂創造力。此外,在幫助學生建立豐富表象儲備的基礎上,應鼓勵并引導學生對網絡上著名音樂作品的形象進行重新設計,根據現代人的生活、審美需求重新演繹作品或創作新的作品,根據其心中對于好的音質、音色、旋律的判斷標準,在忠于原作品的基礎上,適當地對形象進行改編和發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在網絡環境中進行學習,更可以利用有效資源進行創新,為社會各種文化活動演繹和創作優秀作品,成為創新型人才,從而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愛音樂、愛鋼琴,就要有效地利用現有的網絡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要變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為啟發式教學,把學生潛在的能動性激發出來。在當今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網絡多媒體視頻教學方式不失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探索。
例如,針對鋼琴演奏抽象的特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網絡多媒體圖片、聲音、視頻等直觀地向學生講解鋼琴演奏所蘊含的內在情感,讓學生獲得聽覺美和意蘊美的雙重感受。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風格相近的鋼琴曲目,引導學生通過CNKI、讀秀等網絡資源媒體自主查閱并搜索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析其調式調性、曲式結構、和聲織體及內涵情感等。
總之,在鋼琴教學中,網絡技術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教學體制,轉變了鋼琴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通過應用網絡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的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在當前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網絡成為人們溝通的重要渠道。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成熟,網絡技術也被廣泛運用到高校課堂教學中。在當前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只有充分借助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優勢,并將其加以充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技巧與情感素養以及審美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方面發展。
[1]周樹德.網絡視野下高校鋼琴教學創新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7(11):235.
[2]賀偉.傳統鋼琴教學中網絡教學的運用探究[J].藝術評鑒,2017(04):79-81.
[3]顧丹.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和展望[J].大眾文藝,2017(01):247.
[4]王佳.基于網絡傳播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分析——評《鋼琴教學法(修訂版)》[J].新聞愛好者,2016(09):94.
[5]杜麗蓉.網絡教學在傳統鋼琴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5(11):231,233.
[6]于夢溪.基于網絡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模式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12):71-72.
[7]朱銀華.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網絡資源的建設與利用[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04):111-113.
J624
A
楊靜(1982—),女,河南漯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鋼琴教育及演奏專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