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晶晶
陜西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陜西 咸陽 712046
淺析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梁晶晶**
陜西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陜西 咸陽 712046
加強學風建設對提升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有著重大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學風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學生自身方面上,包括缺乏學習動機,自我約束能力差等。針對這些原因,可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以教風帶學風,課程體系改革,發揮高校思想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途徑來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
大學生;學風建設;途徑
學風,就是指學習的風氣,是思想作風在學習上的集中表現。學生的學風是廣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精神、態度、風格、方法、習慣等要素的綜合體現。學風主要由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四個方面構成。
良好的學風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高校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嚴謹的治學態度是在為大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實踐能力提供重要保障。一所高校的學風優良與否所關聯的不僅僅是學生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途徑問題,還涉及到學生人格品質的塑造問題,這也就會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成才與否。從學校角度來看,學風是校風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營造和諧校園文化的基礎。因此,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學習目標模糊,缺乏遠大理想
我國學生在高中階段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考上大學,而在進入大學后則往往喪失了學習目標,大多數同學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及未來的人生目標比較模糊。進入大學后,學生們會明顯感覺到自己擺脫了中學階段的“寒窗苦讀”,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因此很多學生樂在其中迷失了前進的方向,降低了對學業上的要求。很多大學生沒能在大學伊始養成積極嚴謹的學習態度,甚至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前景產生疑慮或困惑,取得一定成績或遭到一些挫折就會失去學習動力,出現厭學情緒。
(二)自我約束能力差,易受外部環境干擾
有些學生認為,在學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因為到工作中需要的更多的是實踐經驗,而這些經驗是需要在實踐鍛煉中慢慢積累的,所以并不注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教學。不少學生在學習中抱有得過且過的態度且缺乏實事實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進入大學后不懂得約束自己,紀律松散,對考試抱著僥幸心理,置學校考試制度于不顧,在考場上做出違紀行為,盡管學校采取了許多制裁措施,可是還有少數學生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同時,當代大學生抵御外部誘惑的能力也亟待提升,當今新一代大學生正趕上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階段,生活物質水平都有顯著的提高,同樣這也是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他們有很多機會和途徑接觸新鮮事物及思想潮流,當代大學生思維更新速度快、樂于接受潮流也同樣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無法及時看清自身狀況以及周圍環境的健康與否,這類大學生由于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就會受到很多消極因素的影響,喪失人生目標,精神渙散,在學習上不再投入大量精力,影響整體學風。
(一)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奮發向上
激勵機制,也稱激勵制度,是指通過一套理性化的制度來反映激勵主體與激勵客體相互作用的方式。良好的學風需要管理者運用恰當的激勵機制進行引導,而良好的學風反過來又促進了激勵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實踐證明,建立激勵機制,健全學生的自我管理機制是在學風建設方面必須而有效的途徑,如現今各高校的獎學金制度,榮譽稱號評選制度,都是對大學生極大的鼓勵。而僅僅擁有好的機制遠遠不夠,機制的良好運轉需要實踐的默契配合,因此在機制運轉過程中應注重激勵制度的宣傳工作,使大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積極主動地進行身心的鍛煉和修養,自覺地參與到學風建設的各項工作中來,在參與過程中認識自我、挖掘自我,完善自我。
(二)以教風帶學風,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孔子說過“教學相長”,端正教風是學風建設的突破口。教風與學風是相互影響與制約的一個整體,學風教育既是德育的內容,也是智育的要求,教師的思想行為、學識水平等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示范作用。為了確保以教風帶學風的效果,要有一套適應高校狀況的教學質量監控和考核制度,以此督促教師保證優良教風。還應采取培訓教育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也可適當采取激勵手段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從多方面綜合作用下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推動大學生的學風建設的目標。
(三)課程體系改革,切合學生現實需求
為促進學風建設,改革不合理的課程體系也是一種重要途徑,課程設置一定要科學、合理、有魅力。由于高校的課程設置關系到畢業生的就業,因此課程體系調節要保持動態性即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理論和實踐學時搭配的同時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可以通過增加實踐內容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此外,教學內容還應該始終充滿新意,反映當前理論和實際發展的最新趨勢,使學生既能得到較為系統的理論知識,又能在走上社會后緊密聯系社會趨勢的要求。綜合而言,高校的課程設置要一切以學生的利益為重,顧慮學生的意愿,這樣學生才有興趣投入更多的經歷在學習之中,學校的學風建設也會有突出的效果。
(四)充分發揮高校思想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思想理論課程肩負著培養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任務,也是通過教育塑造學生個人來促進學校學風建設的最直接手段之一。在教學手段上摒棄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模式,更多組織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讓學生有參與感,可以采用演講、辯論、小組討論等多種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教育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讓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成為大學生的精神支柱和努力奮發學習的動力源泉。
[1]武宇坤.從科學發展的角度加強高校大學生的學風建設[J].科協論壇,2010(3).
[2]趙駿,張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0).
* 陜西中醫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學科配套資金(項目編號303061129)。
** 作者簡介:梁晶晶(1991-),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陜西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