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娟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教研室,浙江 金華 321000)
多聽 多唱 多重復
——談中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背唱
方秀娟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教研室,浙江 金華 321000)
中小學生普遍存在背唱能力差的問題,很多學生對于學過的歌曲都不能完整的唱出來。本文對當前中小學學生背唱能力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重點分析背唱教學的優化策略,提出多給學生聆聽的機會、重復的時間和記憶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背唱能力。
中小學音樂;歌唱教學;背唱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中小學音樂教學作為美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學生在音樂課學習之后,能夠背唱出學過的曲目少之又少,有些學生甚至連一首歌曲都不能完整的背唱出來。背唱這一要求似乎在多樣化的音樂課堂中被忽略了。能背唱,意味著比較熟悉,人只有對熟悉的東西產生感情,熟悉了,有感情了,傳承才有可能。對經典作品的背唱的意義也正在于此。而且《2011版新課標》在“演唱”中明確:每學年能夠背唱一定數量的歌曲(其中包括中國民歌和戲曲)。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歌曲背唱方面的教學。
結合當前的教學現狀來看,中小學生多數不會背音樂課學習的歌曲的現象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的音樂課堂給孩子們歌唱的機會太少。原本很自信的學生,也變得不信任自己;音準好的學生也出現跑音、唱錯詞等現象。在大多中小學音樂課堂上,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歌唱教學”一唱到底的模式,給歌唱教學注入了綜合、多樣的元素,歌唱教學的課堂呈現出豐富、有趣的可喜場面,但是教師往往為了完成課時教學內容,將課堂時間分散給聽范唱、畫畫旋律線、看書聽琴唱詞、唱譜、師生討論演唱處理、綜合表演、拓展延伸等眾多活動中,學生真正唱的機會很少,這成為了中小學生背唱困難的主要原因。
(一)多給學生一些聆聽的機會,讓歌曲旋律熟記于心
研究表明,通過視唱方式學會的歌曲不如多聽學會的歌曲記憶時間長。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多種機會多種方式讓學生多聽,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注意,在不知不覺中聽熟歌曲的旋律。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進行教學。
唱前欣賞,在聆聽感受中熟悉旋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整體聆聽歌曲,在聽賞中感受歌曲音響的美感,體驗歌曲的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為學習和表現歌曲做好鋪墊。以《剪羊毛》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增加學生聆聽的次數,并且不讓學生產生倦怠情緒。第一遍聽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伴著歌聲有節拍地在教室里行走律動。第二遍時,教師可以根據樂句,樂段,不斷增加律動的要求,單純地走步——加上抬手——增加擊掌——邊走邊拍擊節奏——節奏型變化拍擊。連續的滾動音響,重復的旋律在不斷變化的律動要求中不斷給學生的無意注意帶來新的刺激感,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熟悉了旋律。之后,出示樂譜,,再一次引導學生聆聽,并要求學生在每個樂句的第一拍拍拍手,感受樂句。學生在欣賞、律動、聆聽中熟悉了歌曲旋律,感受了歌曲的美,為進一步學習歌曲、做了很好的鋪墊。
參與活動,在體驗中聆聽歌曲,熟悉旋律。參與表現是體驗音樂的最好方式,在歌曲教學時,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教學目標設計多種聽音樂表現的活動。如邊聽音樂邊模仿指揮的揮拍參與表現,邊聽音樂邊用打擊樂器和固定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邊聽音樂邊律動表演參與表現,邊聽音樂邊玩聽辨游戲等等。在隨音樂表現中,即培養了學生敏銳的聽覺感知,增強了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又讓學生在“聽”中熟悉了歌曲旋律,突破了歌曲的難點。
(二)多給學生一些重復的時間,讓歌聲多次響起
學習時的重復。除了多次聆聽能帶來聽覺上的熟悉,還應該在課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多次演唱歌曲,真正熟練演唱歌曲。同一個樂句,請不同的學生演唱,比一比,誰唱出了歌曲的情緒;分小組互助練習,爭奪優勝演唱小組等等。多種形式的演唱活動既給學生提供了多次演唱歌曲的機會。又在不斷重復中提升了對歌曲的表現力。學習后的重復。在學習過歌曲之后,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課后多重復歌曲,有很多歌曲都已經傳唱了幾十年,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你們的爸爸媽媽曾經唱過這首歌,回家你把這首歌唱給他們聽,考考他們還記不記得。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廣播,在早上、中午、課間、放學等不同時段播放不同情緒、類別的歌曲,營造學校的音樂環境,讓學生的歌曲學習重復的時空得到轉換,讓音樂隨時響徹在耳旁。多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讓背唱不再艱難。實踐證明,音樂記憶力可以通過練習、培養得到提高。因此,在歌唱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記憶規律為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記憶方法,把歌曲背唱鞏固起來。
在游戲中主動背唱。主動背唱就是不靠外力促進而自動參與的背唱。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好動好玩的心理,設計學生喜愛的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組織“我愛記歌詞”的游戲,讓學生進行分組pk,具體可設置組內輪唱、小組齊唱等,最后給不同的組計分算出勝負。
創編動作表演背唱。《奧爾夫——學校音樂教材》中說道:“沒有動作就沒有音樂,沒有音樂也就沒有動作”。根據音樂蘊含律動的特點,根據歌詞描繪的形象,引導學生創編簡潔大方的動作邊唱邊演,既有利于準確表現歌曲內容,又形象地幫助學生記憶了歌詞,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如《剪羊毛》一曲中有這樣的歌詞:“潔白的羊毛像絲棉,鋒利的剪刀咔嚓響,只要我們大家努力來勞動,幸福生活就會來到來到。”教師可以結合歌詞創編幾個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動作,這樣一表演起這幾個動作,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詞來,并且一點也不會唱錯。雙簧表演合作背唱。合作背唱就是由兩個以上的成員合作共同完成歌詞的背唱。“雙簧演出”也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喜劇表演形式之一。兩名學生合作準備,一人臺前,一人幕后。幕后的學生根據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演唱,臺前的學生根據幕后學生演唱的音色、強弱對口型,口型和聲音的吻合是成功背唱的關鍵。無聲背唱、圖片提示背唱、對比背唱等等背唱的方法很多,無論哪一種方法,適合學生的,學生喜歡的,在長期的練習中背唱歌曲的能力定將獲得提高。
背唱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十分重要。因此,建議廣大教師們要高度重視和關注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并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幫助學生背唱歌曲,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的開展背唱活動。
[1]陳孝余.中小學音樂欣賞有效聆聽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2]潘海燕.初中音樂課歌唱教學現狀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3]陳孝余.音響“視界”:音樂聆聽導示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5(01):9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