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禹霏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81
論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安禹霏
遼寧師范大學,遼寧 大連 116081
著作權的合理使用是一種制度,它限制著作權人的權利,也限制傳播者和使用者的權利,著作權合理使用始終都是平衡這三者的利益關系的一種制度,其目的在于平衡著作權人與使用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可是,就目前形勢來看,科技的進步一直在打破這種平衡關系。網絡的發展具有快速、開放以及瞬息萬變的特點,這種飛速的發展讓合理使用制度在平衡利益時經常措手不及。探討網絡環境下著作權合理使用對于平衡著作權人與使用者和傳播者之間的利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著作權;網絡著作權;合理使用
(一)新的行為引發合理性判斷和復制權爭議
在新的網絡環境下,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平衡著作權人的著作權與社會大眾在合理使用范圍內對信息的知悉權和使用權之間的關系是當前的難題。新的行為也會引發復制權的爭議。社會公眾可以在網絡上自由的下載、復制或者打印所需要的作品,而著作權人在網絡的一端是無法控制這些未經授權的使用行為。網絡環境是著作權人無法隨意控制的,網上經常會出現盜版事件,可見,現在著作權人利益已經遭受了極大的損害,這種局面是難以控制的。我國立法規定在媒體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使用或者再現了已經發表的作品,這屬于合理使用的范圍。但是如今網絡會將這些媒體發表的作品上傳,只要一經上傳,作品的著作權人的權利必定會受到侵害,這是無法避免的現實。
(二)技術保護措施對合理使用的限制
技術措施是對表演、作品、錄音錄像制品進行有效保護的裝置、技術或者部件,它可以限制、防止未經權利人許可欣賞、瀏覽作品、表演、錄音錄像制品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的行為。技術措施保護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讓著作權人在創作的時候更加安心,能夠激勵著作權人大量創作作品。但是技術保護措施如果被濫用,就會影響網絡信心的傳播,影響網絡文化事業的發展,讓社會大眾享受著作權人的知識成果的機會降低。現在技術保護措施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訪問控制措施,另一種是使用控制措施。兩種措施的實際操作方法包括登陸網頁時加密、作品有試用期限、登陸需要電子口令等。這種技術手段擴大了著作權人的權利,從另一方面來看,就相當于縮小了使用者的合理使用權利。我國著作權法中有禁止規避技術措施的規定,這就相當于加強了對著作權人的保護,必定會使得合理使用制度變得更加有限。技術保護措施是合理的,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限度,過度的保護一定會損害到著作權的合理使用。
(一)立法模式的缺陷與不足
現在世界各國普遍采用兩種立法模式,一個是規則主義,另一個就是因素主義。因素主義存在一定的缺陷與不足,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來規范合理使用的情況,法官在裁量時,會憑借四大要素來判案。這顯然是主觀與客觀的結合,這樣做必然會使得法官擁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權,權利的擴大就可能使審判結果各不相同。我國采用的是純粹的規則主義立法模式,就是將合理使用的情形一一列舉出來。這種立法模式雖然可以避免法官擴張自由裁量權,但是它缺少靈活性與前瞻性。網絡發展迅猛,法律相比之下發展遲緩,因此規則主義很可能會影響網絡科技的飛速發展。
(二)著作權法關于合理使用的法律規范之缺陷與不足
網絡的發展對其環境下的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產生極大影響,打破了著作權人與使用者之間的平衡。我國對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的幾種情形中有些必須保留,它們可以適應新的形勢,但有些卻應該及時進行修改。第22條第1款所針對的是個人。筆者認為個人的范圍應該擴大,擴大至第三人,或者是家庭這種緊密的小團體,主體的范圍還需多考慮。其次,我國的立法中沒有對使用的次數進行規定,有些國家的著作權法將這個次數做了詳細的規定。比如少數使用就界定為三次以下,多次使用就界定為10次以上等。筆者建議,我國的合理使用也應對使用次數加以規定,畢竟多和少是個模糊的概念,立法應該加以明確界定。還有第22條第10款,對室外公共場所藝術品的非接觸使用屬于合理使用范圍。非接觸使用主要是指臨摹、繪畫或者拍攝等。筆者認為當非接觸使用于商業時,應當經過著作權人的許可,必要時要付給著作權人一定的報酬。再比如第22條第6款,僅是說翻譯或少量復制的行為屬于合理使用。筆者認為這是不全面的說法。例如一個影視學院為了教學,將已發表的小說改變成劇本,然后翻拍成了電影,那么從合理使用的宗旨角度,著作權人就有權利對這個行為提出侵權的抗議。但是,第22條第6款里僅說了復制或翻譯,并沒有提及翻拍這種情形。所以就第6款而言,這種翻拍的做法就不是合理使用。由此可見規則主義的立法模式的缺陷之處,那就是,不能全面的例舉出所有的合理使用情形。
(一)完善我國網絡環境下著作權合理使用的立法模式
我國采取的是純粹的規則主義,合理使用在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有明確的規定,該條共列舉了合理使用的12種情況。顯然,這種純粹的規則主義有其特有的優點,那就是具有可預見性和穩定性。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將這12種情形應用于網絡環境中,它就顯然無法應對現實的難題。社會在不停的進步,網絡環境更是不斷變化,每天都會推陳出新,這種純粹的規則主義相比之下就顯得缺少靈活性、技術的包容性以及前瞻性。與規則主義相反的就是因素主義,這種因素主義有很高的的靈活性和很強的前瞻性。但是這種立法模式也同樣存在缺點。在法官裁量時,由于靈活性很大,法官的自由也隨之變大,因此會導致不同的法官裁量的案件存在不同的結論。
規則主義立法模式與因素主義立法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優點與缺點,筆者認為,我國現在應該使用規則主義與因素主義相結合的立法模式。例如,讓法官在裁量案件時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利,對我國立法沒有明確指出的合理使用進行自由裁量。這樣就能避免規則主義的落后性,防止規則主義阻礙網絡環境下著作權合理使用的發展,同時也能防止因素主義立法模式的靈活性過大。這種規則主義和因素主義相結合的立法模式,能夠互相揚長避短,可以相互促進,并且對我國的網絡環境著作權合理使用的發展有很大的益處。
(二)擴大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合理使用的范圍
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法律需要不斷的更新來迎合這個社會。現行的法律將著作權法的范圍進行了擴大,那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合理使用的范圍就被縮小了。所以在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的同時,也要同時意識到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使用人的利益的重要性。在平衡了雙方的利益的同時,要適度的擴張合理使用的范圍。例如在進行教育的時候,制作課件用于教學使用,或者其他的一些為了私人的事情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并不是為了謀取利益。這種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合理使用,我國的立法是應該承認其合理使用的合法性的。如果僅僅將傳統環境下的合理使用直接應用于網絡環境,它的效力是很難得到保證的,操作也會變得困難,更有可能使我國的互聯網產業發展緩慢。
(三)平衡技術保護措施與合理使用之間的關系
技術保護措施很重要,我國的法律需要在其范圍內進行保護措施的完善,但是也要讓技術保護與合理使用之間是對等的關系,平衡兩者的關系至關重要,我國立法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第一,技術保護措施是保護著作權人的權利的一項重要措施,但是在作品上需要進行限制,技術保護措施只能使用在著作權人的特定作品上。就我國目前的網絡環境,我們需要通過技術保護措施來保護作品,但是保護也要有一定的限度。第二,著作權人在使用技術保護措施時,其方法需要進行限制,法律應當進行一定程度的規范。對那些進行技術保護措施的作品應當給予使用者明示,讓使用者或傳播者在使用前得知該作品進行了技術保護,防止社會公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或者傳播了實施技術保護措施的作品,讓當事人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第三,技術保護措施只能在著作權人本人的作品上使用,不得在他人的作品上使用,更不能因此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在網絡環境下的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制度需要平衡著作權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網絡環境下的合理使用一定要與網絡的大環境相結合,權利之間的平衡需要法律的不斷完善。
[1]范凱文,胡輝.論網絡環境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良性運行[J].科技與出版,2013(8).
[2]余利勇.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維權的若干障礙分析[J].中國版權,2013(5).
[3]蔣風采.網絡著作權利益平衡機制的解析與完善[D].華南理工大學,2013.
[4]林沛文.論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擴張與限制[J].學術論壇,2012(5).
D
A
1006-0049-(2017)06-0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