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哲學簡史》有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賀 煜
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領悟中國哲學之美
——讀《中國哲學簡史》有感
賀 煜*
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4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突破了哲學的晦澀難懂,將中國哲學融入歷史,富含故事性的同時又富含哲理性。中國哲學不同于西方哲學的魅力之美,與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傳統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諸子百家的學說各自組成了中國哲學的必要部分。而串聯這些學說的,則是歷史這條主線。相比于西方哲學的神教旨主義,中國哲學更注重挖掘人的道德和精神??偟膩碚f,中國哲學更能體現歷史的韻味,令人沉醉。
中國哲學;歷史;諸子百家;道德;精神
選擇讀《中國哲學簡史》是因為韓國總統樸槿惠曾經說過:”在我最困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币恢币詠?,我便對這本書十分的好奇,便尋了個機會,領略了馮友蘭先生思想的光輝。
初觀書名,因為涉及的是哲學方面的內容,便內心默認此書應該是晦澀難懂的。但事實上,馮先生將中國的哲學奧義融入歷史當中,既富含故事性,又極具哲理性。而且并非是空談哲學道理,而是介紹各個學派的主要哲學思想,前后章節具有連續性,體現出中國哲學思想貫穿中國歷史,融入中國文化的特點。不得不說,無論從內容還是敘述的方式,都深深地吸引著我。
本書從結構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主要是對中國哲學的研究對象,背景、方法論進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從第四章到第二十六章,按照時間順序對先秦諸家開始到新道家、新儒家、佛教思想等主要觀點和相互之間的影響進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是最后兩章,主要對西方哲學對中國哲學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對本書進行了總結。
在第一章中,馮先生指出,哲學是對人生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這和以往學習的哲學不同。我接觸的哲學更多強調類似于物質和意識的關系這種抽象性的事物,而非結合個人生活以及人生意義,這就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哲學的晦澀難懂。而馮先生則從人生的角度出發,指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哲學的功能在于提高精神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于道德價值的價值。中國哲學不同于西方哲學的地方便在于中國哲學以人為本,更傾向于精神層面的探索。
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之所以不同,是由特定的環境造成的。中華民族長期以農業為生,土地是財富的根本基礎,所以土地的利用和分配貫穿中國的歷史。土地作為立國之本,必然受到重視。土地是不能移動的,圍繞土地發展起來了中國的家族制度,這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儒家的倫理制度是對家族制度最有力的支持。儒家的倫理很強調人們各自的位置,君臣父子,每個人都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正是由于儒家強調建立規則,才得到了統治者的青睞,成為中國古代的正統哲學。
從第四章開始,馮先生具體向我們介紹了中國各派的思想學說。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具有哲學思想的學派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倫,法家重賞罰分明,道家重無為,縱觀中國哲學,無論儒家道家還是法家,都把關注點放在具象的人倫關系上,所以被認為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哲學。我個人對儒家思想比較感興趣,所以重點談談對儒家思想的看法。
孔子認為,要想建立一個有秩序的社會,最重要的事就是正名。每個名都有一定的含義,即事物的本質。只有按名而行,才是正當的。在社會關系中,名代表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君、臣、父、子都是這樣的名。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身份辦事,否則便名實不符。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正名學說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更多體現出它的弊端。名實際上是一種等級制度,每個人都按自己的身份行事,不可違背自己的名,做出出格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這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但是,名是不平等的。臣必須忠于君,子必須聽從他的父親,即使命令是錯的,也不得違抗。正名壓抑了人的個性和創造性,凸顯了社會的不平等性,這與歷史發展的需求是相違背的。
至于人的德性,孔子強調仁和義。義是道德對人的要求,而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仁的具體本質是“愛人“,是一種博大的同情心。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這是義的要求,也符合正名的學說。從這方面來看,孔子的思想無論是從個人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的角度,都是為建立起一種秩序而服務的。就個人而言,要有仁心,學會愛人,在自己的名內做好本分的事,要以道德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追求義而非追求利。對整個社會而言,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仁義、正名,那么社會將會建立良好的秩序。就這點而言,統治者選擇儒家思想作為正統學說,并非不無道理。
在最后一章中,馮先生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說: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處于自然境界的人只是順著自己的本能或社會的風俗習慣,做事對于自己沒有多少意義;處于功利境界的人為自己的利益做事,后果有利于他人,動機則是利己;處于道德境界的人為社會的利益做事,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是真正有道德的人;處于天地境界的人為宇宙的利益做事,擁有最高的覺解。
這四種境界實際上是層層遞進的,而決定境界不同的就是由于覺解的程度不同。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是因為他在覺悟狀態做他所做的事,這便賦予了平常的事情不同的意義。中國哲學的任務便是不斷提升人的覺解,使其達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我個人認為,就中國哲學的任務這方面而言,它非常類似于西方的宗教。西方的宗教以神的名義告誡眾人應該做什么事,而中國哲學不斷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質,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從而達到最高的人生境界。對于當代中國來說,由于社會高速發展,很多問題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更多人出于個人功利的角度生活著,而非追求社會價值。越來越多的問題表明,中國人需要有更高的道德要求。而馮先生的四境界說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建議,那就是通過中國哲學重新塑造一個良好的道德的社會。所以我認為,如果全民開展學習中國哲學的活動,當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未嘗不是一個解決社會問題的好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給了我不一樣的哲學體驗,更使我領略了中國哲學不同于西方哲學的獨特之美,確實是哲學領域的瑰寶,讓我受益匪淺。
賀煜(1996-),男,漢族,江蘇鎮江人,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法學專業本科生。
B
A
1006-0049-(2017)06-02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