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龍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1200
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的時代使命探析
何曉龍*
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河南 鄭州 451200
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國步入了社會經濟發展轉型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治國方針和戰略目標,才能實現執政能力與執政體系的現代化建設。經濟法是危機對策法、拯救市場法、補救民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背景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完善依法治國體系和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等方面,都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的影響下,經濟法的選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未來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的時代使命是推動宏觀調控的法治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重視虛擬經濟法治建設以及規制國家干預經濟的活動。
經濟法;依法治國;時代使命;深析
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依法治國是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核心理念。依法治國理念是在我國的十五大首次提出的,便被作為國家的發展方略貫徹至今,依法治國的核心理念是依照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以按照個人的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嚴格按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人的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者破壞,是中國共產黨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和國家在依法治國中的必然選擇是經濟法,經濟法在法治社會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對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的時代使命展開分析,更快和更好的推進依法治國的發展。
在政府進行國家治理的過程中,必須采取宏觀調控的手段進行市場風險的控制。但是經濟法也需要承擔促使國家宏觀調控的時代使命,實現從反壟斷為宏觀調控為重點的轉變,滿足國家發展治理國家的需求。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的不斷的發展和進步過程中,宏觀調控能夠反映出出國家的法治文明和經濟民族程度。從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理論體系還不是很完善,中國市場還是處在一種人治的格局,在執法過程中依然無法可依,在宏觀調控過程中,調控者和受控者人的人權和義務并不是很明確,部分執法者濫用權力的現象還是很嚴重。因此,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需要中國政府嚴格依法治國,從嚴治黨,規范執法者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執法人的法律意識,在中國經濟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上,讓經濟法承擔起存進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時代使命。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明確的規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為公民的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體系,維護了社會的基本穩定。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就全面的指出了全面、多層和人性化的社會主義保障體系,實現依法治國的價值和理念,明確的指出了社會保證安全網的建設和完善需要經濟法的有效實施和推行,體現出了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的價值和作用,承擔起應擔負的時代使命。而從依法治國在我國推行的效果來看,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依然存在著立法不明,執法不依等問題的存在,所以在經濟法建設過程中,我們還要不斷的分析出問題所在,不斷的完善社會主義保障制度,使得經濟法發揮出社會維護社會整體利益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近年來,互聯網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中國的虛擬經濟也在這個期間在快速的發展。而隨著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出現了泡沫經濟,經濟危機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了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也有很大的沖擊作用。所以,中國政府要想保持市場經濟的平穩發展,就需要不斷的加強對虛擬經濟的管理,實現依法治國的發展戰略和目標,不斷加強經濟法的建設,利用經濟法對債券、期票和產權的法治化的控制,是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承擔起虛擬經濟的控制使命。充分的發揮出虛擬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預防和減少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過渡發展過程中對實體經濟帶來的沖擊和危害。因此,中國的黨和政府,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應該嚴格的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治理國家,尋求有效的經濟法律手段,從而有效實現中國虛擬經濟與國際虛擬經濟的接軌,讓中國的經濟走向國家化。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的指出,黨和政府的執法權力要在人民和群眾的監督下透明化執行,要公正執法,才能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所以,要想實現依法治國的治國方針,還要利用經濟法進行國家干預經濟活動的行為規制,讓國家政府的權利在有效的規制下,使得人民群眾的權利得到有效的釋放,確保國家政府權利干預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因此,作為解決社會新型沖突的法律部門,經濟法應該借助國家手段進行市場失靈控制,從而使國家干預行為得到有效規制。就目前來看,在宏觀調控和市場秩序的法律制度中,存有大量國家干預法律條文,所以國家干預成為了經濟法重要特征。而在政府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經濟法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經濟法需要確保國家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前提下進行市場干預,從而確保國家干預與經濟自治的平衡。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黨和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國的理念和方針,一邊全面的推行我國的依法治國的建設。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經濟法可以承擔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的法治化,完善社會主義保障體系、加強虛擬經濟管理和規制國家干預使命的時代使命,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發展的基石,讓黨和國家在進行經濟管理過程中有法可依,依法而治,反正不正當和壟斷行為,維護良性的市場競爭秩序,促使國家經濟的能夠平穩的發展和進步。
[1]張德淼,康蘭平.范式與路徑的交互映照:中國經濟法的理論負重與現實拓寬[J].社會科學戰線,2015,29(12):244-254.
[2]張守文.論經濟法與憲法的協調發展[J].現代法學,2013,12(04):3-9.
[3]盧代富.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J].現代法學,2013,12(04):24-28.
何曉龍(1988-),男,漢族,河南南樂人,法學碩士,鄭州成功財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憲法、經濟法。
D
A
1006-0049-(2017)06-02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