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海坡
赤峰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淺析馬克思主義與奴隸制
龐海坡
赤峰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馬克思認為在古代,奴隸經濟發展的結果就是商人資本的發展及商業影響,恩格斯則認為就像在古代一樣的,城市從經濟方面對鄉村進行統治。這樣的經濟形式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在羅馬、雅典地區呈現。奴隸制是一種特有的生產方式。
馬克思主義;商業資本;奴隸制
以奴隸主擁有奴隸的制度就是奴隸制。在這樣的制度中其勞力活動都是以奴隸為主,既沒有報酬,又沒有人身自由。一般來說,近代的奴隸大部分都是由非洲等地被拐賣到歐洲的殖民地。負債者、戰俘、罪犯、被占領域原住民是奴隸的來源。在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奴隸制是羅馬帝國,除此以外,戰國前的中國、古巴比倫、古希臘、南北戰爭前的美國南部、法國、俄國、英國等的殖民地都屬于奴隸制。但是奴隸制社會是不是每個民族必須要經歷的階段,至今都存在著爭議。
馬克思主義(Marxism)則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了馬克思本人關于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所有觀點和所有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涵蓋了兩個部分,就是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涵蓋了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和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馬克思領會了其中心思想并進行延展,認為生產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歷史的進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馬克思也因此成為了經濟史家了。這樣的結果大大的超出了支持和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學者的預想。但是縱觀這一階段的歷史,其實是正常的,當時的英國、德國都正處于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得初級階段。千百年來的思想習慣都是決定財富都是由土地中獲得的,不清楚什么叫做生產力發展,什么叫做交換條件的改變,這些都是要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充分條件。
奴隸制度的產生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有進步意義,使人類社會擺脫原始社會而步入全新的階級社會與此同時產生了國家機器。奴隸社會就是階級社會的第一種形態,這種社會制度使得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等有了很好的發展。它的缺點是勞動者的自由被束縛,沒有了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加上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使得奴隸主階級與奴隸階級的矛盾不斷激化,奴隸社會中后期,社會動蕩,經濟落后,人民生活顛沛流離。正因此,一種更為先進的社會形態——封建社會產生,地主階級取代了奴隸主階級成為國家的主人,使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
在原始公社解體以后,奴隸制社會成為人類社會主體。奴隸主將奴隸作為能說話的牲畜,來壓榨管理奴隸對他們進行壓迫和剝削,針對這樣的行為,的確應該聲討與鞭撻。但是僅僅這樣來對奴隸制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在原始公社被奴隸制所取代的情況下,盡管這樣的剝削方式是非常殘酷的,但是由于當時的生產力過于低下,沒有多少剩余的產品,那么就只有對奴隸殘忍的進行剝削,才能夠讓非常少的奴隸主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被解脫出來,進而可以進行專門的腦力勞動。從當時的生產生活來看,這就是一個生產力的進步,并且是一個文化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恩格斯非常認可奴隸制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他認為希臘文化的形成是奴隸制促成的,希臘的科學與藝術都被奴隸制所推動,沒有奴隸制就沒有羅馬帝國。給羅馬帝國和希臘文化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為現代歐洲的產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甚至認為沒有奴隸制就沒有現在的社會主義。其實從歷史的發展的進程中來看,奴隸制有作用,但是作用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過度的對奴隸進行剝削這樣的制度使得奴隸工作起來沒有一點的積極性,反而促成了奴隸各種形式的反抗,如:逃亡、防抗起義、特意的破壞生產工具等等。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也在發展,這樣的剝削制度對于社會生產力不僅沒有起到促進作用,反而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制被封建制度所取代是勢不可擋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間接的結合方式應向了人們之間的經濟關系,其實剝削是不是政治的安排就是一種經濟關系,有人認為,勞動者雙方和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之間只要在法律的基礎上進行相互的融合和合作,互相考慮雙方的權利,這樣就能夠消除壓迫,既然沒有了壓迫,那么就應該是將剝削給消除了。覺得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如果在市場上的交換是進行的等價交換,那么就是將剝削消滅了。但是,只要有些許馬克思主義思想觀念的人們都清楚,在資本主義上,的確和奴隸制和封建社會不同,資本家和工人是在相互了解和尊重了對方權利的基礎上進行按照勞動力的價值對工人的勞動力進行購買的過程,但是在現實中只要這樣的買賣關系一確定,進入了生產領域之后就會發生重要的變化。資本家在將勞動力進行購買后,那么勞動力的支配權就屬于資本家了,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家將使得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國的勞動既產生出了勞動力價值,還進一步創造出了工人的剩余價值,并將這個剩余價值占為己有。而所謂的相互尊重、自由平等等則是資本家掩蓋自身無償占據工人剩余價值的剝削本質。可以這么說只要有資本主義的私有制,就一定會有資本家占據工人剩余價值的這樣的關系存在,這就是剝削,不是如此的話,怎樣才能解釋資本家的原始積累從何而來。
總而言之,經濟因素影響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從經濟層面上進行分析進而研究。馬克思主義對奴隸制的認識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只有科學的認識奴隸制,從經濟層面進行分析,才是正確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的學習方法。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75,176.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3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27.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46.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4,195.
A811.6;D
A
1006-0049-(2017)06-02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