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鹽城師范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淺談聲樂演唱中的“以聲帶情”
周麗娜
(鹽城師范學院,江蘇 鹽城 224000)
聲樂演唱的魅力,既離不開悅耳的聲音,也離不開內在的情感。演唱者只有做到聲中帶情才能真正實現聲樂演唱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要做到這點并不是只要有演唱技巧,情感的表達也很重要。
聲樂演唱;聲音;情感;以聲帶情
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只有把聲與情同時表現出來,才能使聽者為之動容。倘若只有美妙的聲音,沒有深入地把感情表達出,那么即使沒有唱錯也是毫無感情的,不能產生共鳴。情景交融的意境之所以美在于共情,聲音與感情的融合才能實現聲樂演唱的藝術和美學價值。
(一)聲的正確概念
正確的聲音概念主要是指學習聲樂的人對正確、規范的歌唱聲音形象的了解,對科學的歌唱方法和自然發聲基本原理的正確理解,以及可以對錯誤或不規范的發聲進行辨別、糾正的能力等。“正確、規范的歌唱聲音形象”其實是一個相對的評判標準,它是指在聲樂藝術的發展中,某些被聲樂藝術家公認的優秀歌唱家們歌唱聲音形象總和的平均值。科學的歌唱方法和自然發聲基本原理也是一樣的概念,規范正確的歌唱聲音需要演唱者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苦練,需要自然放松的身體狀態(發聲器官等),基本理論知識和經驗。
(二)發聲目的和狀態
在聲樂演唱時,悅耳的聲音是基本需求條件之一。發聲的各種技巧需要通過循環漸進的發聲練習,才能逐步提高歌唱者發聲的運動機能,使各個發聲器官能協調運行,在歌唱時達到較好的狀態。聲樂演唱發聲的技巧能渲染氣氛,使之能達到共情。調整鞏固科學的發聲狀態是人們練聲的目的,把良好的發聲狀態帶入平常的發聲訓練中去,讓其成為習慣。
練習時,直接應用于發聲的器官需要協調配合,不直接參與的器官則保持平和的狀態,為了達到理想的發聲效果,牙關、舌頭、嘴巴的協調配合至關重要,這些部位配合協調咬字才能協調。發聲器官如聲帶應在放松狀態,呼吸器官應和平常呼吸一樣,不要出現氣上不來的情況。
(三)氣息的控制和運用
在聲樂學習中,氣息的控制和運用尤為重要。為了使歌唱者能自如變化歌唱聲音,需要熟練掌握氣息的調配和運用。用胸腹呼吸是經長時間實踐證明的自如運用氣息的科學方法,把氣存放在胸部和腹部,在歌唱時運用這兩個身體部位轉換氣息,讓歌唱者不至于氣竭,為歌唱運動提供氣息支持。遵循的原則是:聲樂演唱中氣息運用量少卻能協調自如,貫穿整個演唱過程。
(四)共鳴腔的運用
根據聲樂演唱者自身的生理特征、聲部音色和音樂作品所表現的情感,高低音的轉換,合理運用共鳴腔,展現出歌曲的情感和特色。遵循的原則是:聲部音色自如轉換和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響度大、音色好、感情真摯。
(五)咬字、吐字
正確的咬字、吐字是表達音樂作品感情的基礎條件之一,聲樂演唱中所謂咬字,就是指首字而言,按照發音的順序和方法給予正確的咬準,咬字需清晰。吐字就是對尾字而說,拉長口型按照發聲規律給予適當的吐出,字尾發聲清晰自然。吐字、咬字正確自然表現歌曲感情。
(一)情感的把握
演唱者需要了解作詞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何而來,又該如何去表達。去了解歌詞背景成了演唱者是否能正確表達情感的基礎條件之一,能從了解背景中慢慢剖析歌曲中深層的含義,進而把握住歌曲整體的情感走向。情感把握好了才能以最恰當的方式帶入聲音,達到想要演繹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將其展現給聽者。
(二)情感的表達
情感培養是聲樂演唱中情感表達的充分條件,雖然人們的審美情趣不同,審美水平提高了,但是歌曲的感情是不變的,只有把作品中的感情完整地表現出來,才能感染聽者,使之產生共鳴。歌唱家之所以會被稱為聲樂藝術家就是由于其有較高的審美水平和情感表達能力。這使得其在藝術上能用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沒有感情的聲樂演唱是無法激起聽者共鳴的。感情的表達使表演者能得到更多的實踐機會,慢慢地將音樂作品演唱得更加好。
(三)“聲”和“情”的有機結合
聲為情音,情是聲發。二者是密切相聯,缺一不可的。不能只注重追求聲音的發聲技巧而忽略歌曲的內在感情,但也不能只注重歌曲的內在感情而忽略聲音的發聲技巧。沒有感情只有聲音不能產生真正的感染力,沒有聲音只有感情也不能稱為聲樂藝術。聲樂演唱本身是一個二度創作的過程,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都不同,只要演唱者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和作品的情感結合在一起,再用嫻熟的演唱技巧進行演唱,就是將聲和情的有機結合。聲樂演唱者也只有在歌唱中同時表達出聲與情,才能真正實現聲樂演唱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價值。
聲樂雖說是高雅藝術中的一種,但它可通過歌唱形式展現形形色色的人、悲歡離合的場景,聲樂中的情感表達可以說是音樂的靈魂,是人們去喜歡、去追求的本源。一首沒有感情的歌曲是不會受大眾喜愛的,因為它失去了成為藝術的基礎。情景交融不僅僅是描寫詩詞,同樣適用聲樂,且是聲樂藝術中的重要一點。我國聲樂教育較注重能力的表達,缺乏感情的表達,使得學生同樣如此。面對這種現狀,需要執教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去發展聲樂藝術,以聲帶情去實現聲樂藝術的價值。
[1]席文靜.聲樂情感表達的重點及作用[J].音樂時空, 2015(20):87.
[2]馬超倫.淺談聲樂演唱中的“以聲帶情”[J].黃河之聲,2015(04):87-88.
[3]馬致遠,馬昕娜.試論《聲樂演唱中情感梳理和情感表現的完美結合》[J].北方音樂,2015(16):61-62.
[4]其木格.淺談聲樂演唱中的技巧與表演[J].音樂時空,2014(07):101.
J616.2
A
周麗娜(1977—),漢族,女,江蘇射陽人,碩士,鹽城師范學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