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瑤 朱斐斐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探析
李博瑤*朱斐斐*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南 250200
利用新媒體環境,創新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建立全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平臺,有助于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率的提高。
新媒體環境;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現狀;教學途徑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網絡、計算機、手機等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接收與發布信息的重要載體。新媒體環境的形成,對高校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價值取向的選擇以及行為準則的踐行產生了較大影響。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讓傳統的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觀念被打破,也給全新教育觀念與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在利用新媒體環境改變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時,教育工作者應當從各個方面入手改變個人教育理念。
第一,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范圍的觀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借助多種時機,更要利用好各類場合。借助實時生活情景以及社會氛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觀點像空氣一樣圍繞學生身邊。新媒體具有交互性與共享性,教師不必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局限于課堂中。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結合在一起,以新媒體平臺為交流載體,分享實時教育信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以碎片形式出現在高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更能突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力。
第二,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體觀念。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促進課堂活力的提高。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成為信息的接受者與發布者,師生之間的交流關系也應當更加多元,更加自由。教師要從灌輸式教育模式中走出來,不再做課堂中唯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者與發起者,而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融入到學生網絡生活中,與多樣化的學生主體打成一片,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才能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觀點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
第三,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觀點。新媒體環境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上接觸到多種形式的意識形態與思想觀點。也正是因為如此,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趨向多元化。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得回避這一現實問題,也不能以統治學生思想為目的開展教學。用開放的心態,站在全球文化融合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適應多元化的文化社會,幫助學生處理好海量思想信息,才能促進學生正確面對社會思想。
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作用,必須要細化教育工作,從細節入手,從現實入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各專業、各學科課程結合在一起,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平臺,才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走進學生的頭腦,指導學生的人生。
第一,利用新媒體改革思想政治教學。思想政治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陣地,肩負著培養學生個性品質的重要使命。在電子設備融入大學生生活之后,思想品德課堂中總有一部分學生低頭玩手機,無法融入課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適應新媒體環境對教育工作的影響,會因勢利導,利用新媒體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課堂。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將動漫作品、影視作品引入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可以結合當下十分流行的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真實的思想政治情景,讓學生在形象的課堂中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更要將學生喜愛的手機變成他們的學習工具,比如在講解“文明、和諧”這兩點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機搜集違背“文明、和諧”觀念的社會事例,并通過手機與多媒體技術的連接與大家分享個性化學習資源,促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手段現代化。
第二,利用新媒體建設全新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的重要工具。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管理者應當重視校園網絡文化與手機文化的打造,將這些新的校園文化形式納入到校園文化體系之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的信息化與網絡化,讓大學生在利用校園網絡時能夠接觸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有助于教育工作的自然化。首先,學校應當積極打造校園網站、開設校園微博、微信以及短信平臺,利用新的平臺構建新媒體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其次,要做好新媒體精神文化建設工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校園網絡文化的指導思想,以此為主體加強正能量的傳播,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輿論,有助于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
教育環境的改變,必然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媒體環境下優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需要一支政治素質較高、技術能力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隊伍。
第一,積極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隊伍的專業化水準。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新媒體技術的到來,積極解決傳統教學與新媒體技術之間的現實問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通過自主學習與互相交流,成為了解新聞學、管理學與教育學等多門專業知識的綜合教育工作者。
第二,打造專業的信息傳播教育隊伍。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教學形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思想發展的需求。網絡與數字技術革新了教學方式,高校需要一批具有信息傳播專業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帶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改革。明確傳播技術崗位的職業要求,以大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才能促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率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改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創新與努力,更需要學生的積極響應。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新媒體條件的支持下開拓有效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法,讓高校學生享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認可教育內容,才能把高校學生培養成全面人才,使其達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1]趙愛玲,孫盼.大學生黨員價值觀自信教育與引導之調查與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6(09).
[2]謝林垚.近年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狀況[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04).
[3]潘瑩瑛,張渝敏,許金海.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探索[J].科技展望,2016(20).
李博瑤(1982-),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學士學位,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朱斐斐(1987-),男,漢族,山東泰安人,學士學位,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G641;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