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潔
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貴州 貴陽 550000
中職學校對學生公德意識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方法研究
彭 潔
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貴州 貴陽 550000
社會公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環節,中職學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社會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重任,中職學生正處于“三觀”走向成熟的重要時期,亟需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因此中職學校加強對學生公德意識的培養對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職;公德意識;培養;改善
中職學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社會應用型專業人才的歷史使命,中職學生在邁入中職學校的一刻起就進入了職業生涯的第一階段——職業準備期,此種準備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學習和勞動技能準備上,更是從心理和生理上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健全的職業人。中職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強化對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不僅是踐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也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舉措。
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就是對學生的公德知識、情感、意志以及信念等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和訓練,使其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識,符合社會公共生活領域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實踐證明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和諧社會強大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而社會公德正是從人與人之間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出發,規范人與人的行為。可以說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社會秩序、社會風氣和社會凝聚力;二是促進校園和諧發展。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能夠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使得他們遵守校園的紀律、維護校園環境衛生等,從而使得校園呈現一片積極健康向上的和諧氣氛,形成良好的校風校紀;三是有助于中職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價值多元化發展的時代,中職學生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受到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容易使處于“三觀”敏感期的青少年拋棄主流理想信念,把個人利益,享樂主義奉為至上,從而喪失了基本的價值判斷力,而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則規范其行為、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通過對部分中職學校學生公德意識的調查發現,中職學生的公德意識存在以下問題:①學生文明禮貌意識淡薄,對他人不夠尊重。當前中職學生文明禮貌不達標,很多中職學生部分場合隨口說臟話現象突出;②法律意識淡薄,公共財產保護意識淡化。實際生活中中職學生違反法律的行為時有發生,故意破壞校園公共財產等;③環保意識匱乏,隨意丟垃圾、隨地吐痰等現象非常突出。基于中職學生公德意識所存在的突出問題,立足于中職教育角度,造成中職學生公德意識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一)學校對公德意識培養重視程度不夠,社會實踐活動較少。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主要是依靠德育課,但是基于應試教育模式思維的影響,很多中職學校的德育課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部分學校為了理論文化課程而壓縮德育課時,學校對德育教育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另外學校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專業建設當中,興建實習基地,為學生積極尋找實習場地,但是卻很少開展與培養學生公德意識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社會公德教育缺乏針對性,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目前中職學校的公德意識培養教育模式依然沒有打破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缺乏與學生實際問題的融合,具體表現在:首先教學內容枯燥,教學的內容多數屬于課程的條框知識,而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性。例如公德課教學的內容號召學生樹立遠大的公德意識,卻忽視了學生的教育背景、個人素質等差異性;其次教學方式單一。根據調查中職學校開展公德意識教育的方式依然是“黑板+粉筆”的授課方式,而缺少多媒體等技術的應用,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于中職學校學生公德意識培養中所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工作經驗,中職學習培養學生公德意識的具體對策如下:
(一)突出職業教育德育工作特色,將公德意識培養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
中職學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歷史使命,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下,中職學校要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突出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將公德意識培養融入到職業教育的全過程:首先將公德意識培養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以及實訓課教學中。公德意識培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必須要融入到具體的日常教學中,以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中職學校的各科教師要承擔公德意識培養的主體責任,并且在學科教學工作中有目的的引入公德意識教育;其次編寫適用性的校本教材充實公德意識教育的內容。基于中職教育的本質特點,中職學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編寫適用于本校的德育教材,以此提高中職學校公德意識培養的質量。
(二)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
人的品德形成離不開主觀學習,更離不開實踐活動,中職學校要通過積極開展第二課堂等形式為學生創建公德意識培養的實踐平臺:一方面中職學校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實踐活動鍛煉與檢驗學生的公德意識。例如中職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學習革命先烈的事跡,進行愛國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不僅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學校還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電視、網絡等平臺,創辦貼近學生生活的欄目,記錄學生們自己的生活,讓這些平臺成為公德意識宣傳的有效陣地。
(三)加強中職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師在各方面起到率先垂范作用
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以師德建設為核心,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立德樹人的示范者。在職業活動中,要充分貫徹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以求真務實、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遵守社會道德規范,在各項工作中都要起到率先垂范作用;同時學校要關注教師隊伍道德素質的提高,使教師建立既教書又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嚴謹治學、自尊自律,為學生做好榜樣,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公德意識培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總之,中職學生是社會職業崗位的重要力量,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對中職學生的公德修養和實踐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職學校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公德意識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建立起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1]吳文輝,邱傳勇.如何在中職汽修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J].教育觀察(上旬),2013(7).
[2]黃玉嬌.培養大學生校園公德的途徑[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6).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