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盈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淺論民族器樂演奏大學生自我風格的形成
張 盈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中國民族器樂是指用我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等形式演奏的民間傳統音樂,它歷史悠久、深厚,是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當代社會,民族的、傳統的文化得到高度重視,使得民族器樂蓬勃發展,民樂學習者越來越多,演奏技巧也日趨成熟,尤其以大學音樂專業生為突出。當代大學生大都屬于90后,是個性特征明顯的一類人群,在其個性發展的同時,民樂演奏的風格也應該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
民族樂器;大學生
(一)現狀
首先,現在的社會科技發展迅猛,高科技的傳播媒介日趨多樣化,外來文化逐漸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也使得當代大學生忽視自身民族文化的修養和民族音樂的素養;其次,90后大學生個性特征明顯,外在的表象和內心所能感受到的樂感或者相同,又或者呈反比。這些主客觀的因素造成了當代大學生在樂曲演奏時有以下幾點現象:1)照搬模式。民樂在演奏時需要豐富而又細膩的處理,而大多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模板復制演奏或從網上下載相關的視頻進行直接模仿。2)不會思考。民族樂器流傳數千年,從傳統樂曲到現代樂曲風格不是一成不變。大學生在照搬模仿的過程中缺乏思考,不會總結和區分不同時期的演奏風格,不能吸收演奏中的精華部分從而轉化形成自己的風格。3)缺少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既不與老師交流也不與學生交流,民族器樂的音樂會也相對較少,造成學生不敢表達和釋放自己的觀點,甚至逐漸失去表達的能力。
(二)影響因素
1.樂曲自身的風格
風格的出現并不是一蹴而就,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時代背景。音樂作品是時代的記錄者,一部音樂作品不僅可以反映出當時的時代特征,更能表達出創作者在當時的情感。民族器樂歷史悠久,樂曲風格也由典型的傳統樂曲發展為現代樂曲。第二,作曲家的風格。作曲家由于各自的生活經歷、思想觀念、藝術素養、情感傾向、個性特征、審美理想的不同,必然會在藝術創作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區別于其他藝術家的各種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顯著特征的創作個性。第三,民族因素。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眾多,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與民族器樂,必然會出現不同民族風格的樂曲。第四,地域因素。我國地域遼闊,有明顯的南北界限。音樂多以口傳心授為主,傳播的過程中樂曲風格也會受到各區域當地文化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風格。
2. 演奏家彈奏的風格
黑格爾說過“風格即人”,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者有著不同的風格,從其演奏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差異和特點。而這種風格的差異是由藝術品的獨特內容與形式相統一決定的,作為創作主體的藝術家,其個性特征與作品的題材、體裁以及社會、時代等歷史條件決定了客觀特征相統一的形成。
(一)學會獨立思考
學會獨立思考,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藝術修養,具有審美理想;學會聆聽欣賞,提高藝術視野。其次準確理解原作。民族器樂演奏的自我風格的形成已經屬于二度創作,有經驗的演奏家都懂得適度表現的前提是忠實原作品的藝術性,演奏好一首作品的關鍵還在于對原作的準確理解。要做到對原作的準確理解,首先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創作風格以及作曲家想表達的思想情感,在做到這些的前提下,再結合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加強演奏的韻味。
(二)相互交流
現代民族器樂教學都是依譜傳承的,當下的樂譜大多是精確的,但是也有一些曲譜是非精確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發現,民族器樂在彈奏過程中有很多音高和指法是無法用音樂符號來表示的。所以首先要學會和老師同學交流,在交流中找到突破點;其次是外出交流,如看音樂會,聽講座。當代社會更加重視民族器樂的發展,優秀的民族器樂演奏家也涌現出來,音樂會和專業知識講座更是一種熱潮,作為民樂學習者更應該把握這種學習交流的機會。欣賞演奏者的技術技巧之余,更多的是要欣賞她們的演奏風格,學習演奏者的肢體表現,樂曲的處理等。
(三)解放天性
首先要從自我出發,了解自己的性格、習慣以及平時喜歡的音樂風格等等,總體而言是知道自己的本能,這種本能是長期習慣的沉淀,而我們要突破這種沉淀。眾所周知,民族器樂的演奏形態大多以坐姿呈現出來,這就意味著演奏者只能通過上半身的肢體動作來表現樂曲。在這種局限中,演奏者更要把自己融入到樂曲情緒中,突破內心的框架,基于對原作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創新,找到自己的演奏狀態。
(四)教學相長
大學生的本體是一名作為學生在學校學習各種專業知識,而民樂專業的大學生更是一名民族器樂傳承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通過課余時間的去做與自身專業相關的教學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并從學生的回饋中及時作出調整,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五)注重傳承
在我們發展民族器樂的同時也要注重傳承。民族器樂之所以流傳幾千年沒有泯滅必然有其獨特性存在。我們不能一口否認傳統的民族風格,但是也不能完全照搬。最好的方式還是取其精華,站在傳統演奏方式上,建立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獨樹一幟的演奏風格。
風格的形成是時代、民族或藝術家在藝術上超越了幼稚階段,擺脫了各種模式化的束縛,從而趨向或達到了成熟的標志,只有真正把握了民族器樂演奏中的風格,我們才能從藝術品中有所感悟,才能與創作者、演奏者形成共鳴。
[1]石瑾.影響民族器樂風格的因素探析[A].湖南:人文科技學院,2010.
[2]蘇建華.戲劇表演中的“解放天性”研究[D].黑龍江:藝術科學規劃項目,2009.
[3]王秀蓮.淺談民族器樂作品中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結合[D].太原36中,2003.
J60
A
注:本文為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