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陳尚義為中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銀龍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清代旅順水師營的創建
——以陳尚義為中心
張銀龍*
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1712年前后,海賊陳尚義投降清王朝,在這之后,清朝廷圍繞著北洋地區的海防問題展開了奏議,到了1713年清政府正式創立旅順水師營,清王朝黃海、渤海沿岸的海防體系的得到完善。在此過程中,陳尚義對旅順水師營的創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陳尚義;旅順水師營
作為遼東海上守衛的旅順水師營,在清朝前中期一直作為守衛盛京地區的海上力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學術界對旅順水師營的關注尚顯不足,博克東的《八旗水師事略》簡單提到了旅順水師營,丁寧的《清代八旗水師營研究》也簡單提到了關于旅順水師營的創建,魏剛的《明及清前期的旅順》則簡單提到了旅順水師營的基本情況,但都不做為重點章節,只有江紅春的《清代旅順水師營初探》系統的論述了旅順水師營的創建發展脈絡,但對旅順水師營的創建背景少有提及,本文具體則是想從由以海賊陳尚義投降為契機到促成旅順水師營創建事件的具體情況介紹,理清旅順水師營的創建情況。
1712(康熙五十一年)前后,清王朝已顯示出盛世氣象,但當時雖然海內盛平,但外海頻頻發生海盜劫掠事件,在《康熙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和《康熙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有關剿扶海賊和增強海防力量的奏折,根據王華峰統計,“1708年-1717年間,其奏折數量竟多達80多個”[1]。可見,對當時的清王朝而言,海盜劫掠事件已經是一個嚴重到威脅清王朝利益的重大問題,同時這也是對清王朝的海防體系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在這些海盜劫掠事件當中,尤為嚴重的是海盜劫掠行為已波及達山東半島,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8月,“一只抗清義軍占領劉公島,并以“建飛”為年號,清政府先后調動三路兵到威海,但不敢采取攻勢,只是從登州運大炮防守海岸,一月后,起義軍從劉公島撤走。”[2]。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10月,“陳尚義率領一支抗清起義軍占領雞鳴島,準備進攻威海衛。12月清水師營起義軍作戰,遭到起義軍的火攻,取得海戰的勝利。起義軍見威海衛有重兵把守,遂放棄進攻計劃。”[2]。北京作為明清兩代的統治中心,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一直是明清兩代海防體系中拱衛京師防御的重要環節,這一次事件的嚴重程度,已經足以引起清朝最高統治者的極度重視。如何解決威脅到帝國安全的海盜事件,已成為康熙皇帝的難題。在此情形下,康熙皇帝直接下令兩廣總督趙弘燦在海上搜捕陳尚義的蹤跡,以期達到剿扶的目的,從而減輕清朝廷所面對的海防壓力。“昔招撫海賊陳尚義一案,臣恐賊艘漂入粵洋,隨即飛飭南澳碣石,高州參鎮總兵官親身帶兵出洋,同浴海各協營官兵上下接連絡繹訊搜確探陳尚義蹤跡。”[3]。隨著清朝廷的步步緊逼,預感到局勢已經不太樂觀的陳尚義已經有了投降清朝廷的意愿,恰巧此時御史陳汝咸上書自愿前去招撫。陳尚義隨即順勢歸順清朝廷,“會浙盜陳尚義擾沿海,御史陳汝咸請招撫,遣文往。文直上賊艘,開示威信,陳說利害,盜皆乞降,授云南陸涼知州。”[4]。對于當時防治海盜劫掠不得章法的康熙皇帝而言,陳尚義的歸順無疑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契機,清王朝上下都對此事件非常關注,當海賊陳尚義投降清王朝之后,“康熙皇帝直接下諭旨,通知王公大臣和諸位貝勒知之。”[5]。
在1713(康熙五十二)年,中國沿海地帶的海盜勢力,并未因為陳尚義的投降而得到緩解,實是一如既往的猖獗,在當時的朱批奏折中僅在這一年,其中涉及沿岸防務和海賊剿扶的奏折就有十數件之多,面對猖獗的海賊侵擾事件,康熙皇帝隨即對侵擾沿海地帶的海賊展開了大規模的剿滅行動。“三月十二日遣總領旗林崇,往南北二樣督察巡邏,據林崇報稱,五月出來日,在閩安竿塘洋面,同閩安千總許玉,殺獲賊船兩只,生擒十二名,并救回難民三十余名,俱交于駐廈海防同知黃焜審訊。”[3]。而陳尚義的投降無疑為康熙皇帝提供了了解海賊實際情況的窗口。隨后,康熙皇帝針對關于海賊的一些情況詳細的詢問了陳尚義。
首先,康熙皇帝就當時最關心的海盜如何進行海戰的具體詳情詢問了陳尚義。1712(康熙五十一年)年,陳尚義在山東侵襲雞鳴島,雖然在清朝官兵的鎮壓下,陳尚義率軍逃亡海上,但對清王朝而言,這實在算不上什么勝仗,清王朝的兵丁雖然奮勇殺敵,對卻對海戰缺乏經驗,犯了輕敵冒進的兵家忌諱。“因所乘之船、出諸船之先里許。賊見其勢孤。遂三面圍住。”[5]。清王朝援兵因為天氣原因未能及時到達,致使海賊陳尚義逃竄。康熙皇帝在總結此情形時得出官兵在于海賊的遭遇中失了分寸,致使“安排火器之際、致賊人乘間圍擁。”[5]。可見,這些詳盡的戰事情報無疑使得從未曾親臨戰陣的康熙皇帝對于海戰的具體情況有了清晰地認知,基于這些詳細的情報,康熙皇帝對具體的海戰部署有了非常系統的思考。在其海防思想之中,以“此防海之策、惟陸路守御、為最要也。”[5]。這是基于清王朝的兵丁以騎兵為主,并且不善水戰的基礎國情所得出的海防策略。此后,康熙皇帝在之后的應對海賊的措施中作出了相應的調整,趙偉的《康熙應對山東海域海盜策略的啟示》中就列舉了康熙皇帝的應對策略。“康熙皇帝親自指揮,展開對沿岸海盜的剿扶。激賞奮勇抵御海盜的將領,指斥瀆職者。對歸順清朝廷的海盜,以其將功抵罪”[6]。可見,陳尚義為康熙皇帝提供的海戰情報,對海防的制定,是有深刻的影響的。
二是當時的來自西方國家的商船陸續來到中國,基于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在明代開始就做出了閉關鎖國的決策,清代承襲明代的傳統,海禁政策一直得以實施,“1655(順治十二年)年頒布的《禁海令》。”,“1678(康熙十七年)年重申《遷海令》。”。基于此種情況,也就造成了對于當時的世界局勢,清朝的統治階級可謂是知之甚少,但這些西洋商船陸續來到中國已經形成了規模,對于這些個來自大洋彼岸的未知國家,康熙皇帝自然希望有所了解。海賊劫掠活動常常遭遇西洋船只,對于陳尚義而言,與西洋人打交道已屬常態,陳尚義對于當時的西洋地理情況自然有所涉及,康熙皇帝就在海路上西洋人如何來華有所詢問,雖然陳尚義所說未盡詳實,但畢竟使得康熙皇帝對西洋概念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西洋至中國、有陸路可通。因隔鄂羅斯諸國、行人不便。故皆從水路而行。”[5]。這些從陳尚義口中所了解到的關于當時所謂西洋的情報,而基于這些情報所做出的對于當時西洋國家的認知,無疑對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康熙皇帝而言,對帝國的整個海洋政策的制定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是當時的海運安全的問題,清代發展到康熙末年,漕運數次出現危機。黃河的改道問題一直是歷代王朝的難題,到了清代新近改道的黃河治理難度巨大,黃河決堤事件屢次見之于史書,“康熙二十一年春,黃河在宿遷境內兩度決堤,清廷內罷免懲處靳輔之聲再起。”[7]。對漕運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基于此種種現實,康熙皇帝一直在思索海運問題,陳尚義在海上劫掠商船,自然對當時的航路安全問題和行程問題知之甚詳,當康熙皇帝詢問后得知。“江南漕糧、由海轉運、八九日可至福建。”[5]。這對康熙皇帝無疑是個解決漕運壓力的解決方案,隨后經過慎重考慮,并基于陳尚義所提供的海運情報,在與大臣的商議中,康熙皇帝已經做出了關于海運的具體實施思路。“朕意于八九月后。將水師營戰船、裝載米石運送。”[5]。
在清代,盛京地區是作為其陪都建制的存在,其戰略位置僅次于京城,而對入關的滿洲權貴,盛京地區因盛產人參和動物皮革等經濟作物,其經濟地位也相當重要,“可是到了康熙年間,黃海、渤海沿岸經常遭受到海盜的劫掠活動。”[8]。這直接威脅到了清王朝的根本利益,維護龍興之地的安全,一直困擾著康熙皇帝。所以其一直有著在遼東半島地區設置水師營以加強遼東沿海防御的計劃。“早在1712(康熙五十一年)年前后,清朝廷就曾議要在旅順口設立水師營,同時,將遼南海防事務的副將改為協領。”[9]。
陳尚義歸降之后,康熙皇帝就在間1699(康熙三十八年)年間,陳尚義在廣東戰敗,只剩下四艘戰船,當時沿海地帶防守嚴密,陳尚義無法得到補給,海外的小國也不敢讓其停泊,但陳尚義卻沒有就此消亡,是何原因。從陳尚義的回答中,康熙皇帝得知旅順口沿岸有許多不法魚戶協助海賊。“賊船缺少火藥、無處購買、俱托漁船、往盛京旅順等處代買。”[5]。這就讓康熙皇帝對遼東半島的海防局勢更加的擔心,當時朝廷上下對于海防問題極端重視,涉及海賊的相關記錄常見之于史書。“閩省沿海地方、請將深知水性、謀勇兼全之人委用。凡各緊要之處。添設兵丁營船、及船中所用器械火藥、預備訓練。”[5]。清王朝在自此后幾年間開展了海防體系的完善工作。在此情形之下,在遼東半島增設水師營的問題也就逐漸在康熙皇帝的腦中成型。正直有大臣上書裁撤山東半島的水師建制,康熙皇帝斷然拒絕。“山東水師住處、未為扼要。然設立已久、不便議裁。”隨后康熙皇帝又指示希望在遼東半島增設水師營以加強黃渤海沿岸的海防,并派陳尚義前往勘察。“出洋巡哨、并帶陳尚義等前往。海中盜賊、伊悉知之。自然漸次擒獲矣。”[5]。幾經波折,清王朝隨之開始了在旅順設立水師營的創建工作。
1713(康熙五十二年)年閏五月,陳尚義等到達遼寧地方,隨后,康熙皇帝下達諭旨,將陳尚義等百來余人,又曽派歸降海賊中熟悉水戰的壯丁,在金洲地方成立水師營,派著由山東的水師營裁撤下來的十艘戰船與其巡航之用。“將伊等歸并盛京金州地方,著設立水師營。截留數船、分往金州。看守地方。巡防海洋。”[5]。經過數月運行,水師營運營良好,九月間經九卿復議,完善了旅順水師營的建制。水師營共計官兵1932名。“立協領一員、佐領二員、防御四員、驍騎校八員、均屬奉天將軍統轄。”[5],至此旅順水師營基本建制創建完成。基于此,在1714(康熙五十三年)年“固山貝子蘇諾等奏請朝廷恩準。”[10]。“旅順水師營在1715(康熙五十四年)年正式創設成功。”[11-12]
陳尚義在1712年-1713年的活動直接促成了旅順水師營的創建,而旅順水師營的創建使清代的盛京地區的海防進一步完善,它在之后巡防黃渤海沿岸,對當時的盛京地區的安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北洋水師登上歷史舞臺。
[1]王華鋒.18世紀初期(1708-1717)的海盜問題初探[J].蘭州學刊,2007(3).
[2]威海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威海市志[M].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
[3]康熙朝漢文朱批奏折匯編[M].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檔案出版社,1984-1985.
[4]丁紹儀.東瀛識略[M].
[5]清圣祖實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趙偉.康熙應對山東海域海盜策略的啟示[J].世界海運,2014(07).
[7]易惠莉.康熙朝漕糧未能實現海運原因探析[J].國家航海,2016(11).
[8]江紅春.清代旅順水師營初探[J].大連大學學報,2004(02).
[9]耆英奏,查明旅順口形勢,并各口添兵,設炮情形折,清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
[10]薛天忠等.金縣志[M].大連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大連出版社.
[11]喬德秀.南金鄉土志[M].石印本,1931.
[12]王樹楠等.奉天通志[M].沈陽:沈陽古舊書店,1983.
張銀龍(1988-),男,漢族,河北唐山人,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2015級中國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明清史。
K
A
1006-0049-(2017)06-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