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綱威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遼寧 沈陽 110034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教師職后培訓問題與對策研究
杜綱威*
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遼寧 沈陽 110034
新疆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少數民族基礎教育教師的教育素質關系到新疆整個教育的質量。新疆教師教育所取得的成績斐然,同時也出現和積累了不少問題。文章從培訓的主體、客體、內容、途徑以及條件等方面分析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職后培訓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少數民族教師;基礎教育;職后培訓
教師教育包括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兩個部分。教師職后培訓是指通過提供完整的、連續的學習經驗和活動來促進在職教師專業的、學術的和人格的發展的社會活動。這種活動主要是對取得教師資格并已經受聘于基礎教育學校的在職教師為提高思想政治和業務素質進行的教育活動。教師職后培訓側重于技術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視改變受訓者的行為,主要回答“作為老師該做什么”的問題。
根據對調研內容和結果的梳理,將從職后培訓的主體、客體、內容、途徑和條件等五個方面進行問題呈現及原因分析。
(一)在培訓主體方面
多年來并沒有建立起一個高質量的教師培訓基地,主要是依靠一些普通師范院校、成人教育學院和地區教師進修學校進行教師培訓。自治區培訓機構存在教師數量不足和教學水平不高的問題;地區培訓機構一方面是教師培訓機構師資結構不合理。由于新疆實際情況,教師進修學校一方面教師學歷的提升受到很大現實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教育教學設施不健全不完善。在縣區沒有教師進修學校,沒有場地實施對教師的培訓,無法形成本縣的培訓隊伍。此外,培訓機構培訓教師隊伍比較薄弱,他們自身一般都沒有經過比較嚴格和高質量的培訓。地區培訓機構的教師知識更新不夠及時,未能形成專家型團隊,在專業課程上資源匱乏,不能很好地帶動當地教師。培訓機構的管理松散,導致存在教師敷衍的情況,培訓效果不理想。培訓者水平有待提高,間接影響被培訓教師的積極性,導致教師培訓質量不高。
(二)在培訓客體方面
南疆四地周普遍存在教師短缺的問題,因此需要培訓的教師由于學校雙語教師短缺、教師授課任務重,大量的時間用于維穩工作等原因而無法被派出參加長期的脫產培訓,還有部分教師因為個人、家庭等方面的原因不能長期外出參加培訓。此外,學校因為擔心教學質量受影響,一線優秀教師學校一般不派遣出去參加培訓,相反水平較差的教師經常被派遣參加培訓,效果往往不佳。少數民族教師培訓結束之后回到學校由于語言環境的缺失和培訓結束后的追蹤指導不夠,再加上存在民族情結,平時更愿意用本民族語言交流,所以培訓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三)在培訓內容方面
培訓院校更多注重的是少數民族教師漢語能力的提高,忽視了對教學技能與方法、雙語課堂規劃以及研究能力提高的設計。①目前培訓院校采取大班授課,授課方式也停留在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階段,設計的課程注重文理科等主課,缺乏音體美等藝術類課程培訓,講授的內容過渡側重理論性的知識,忽視了參訓學員參與討論以及案例分析的機會缺乏實踐性與教師心理培訓的內容,忽視了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的重要性。另外,雙語教師培訓內容基本上大同小異,存在“一刀切”現象。②可以看出目前的教師培訓的內容與目前教師的實際需求相差勝遠,更不能滿足當下教師教學的需求。
(四)在培訓的途徑方面
我國目前職后培訓的途徑多種多樣,主要有國家培訓,區培,縣培、校本培訓、校際之間教師交流以及網絡培訓等。區培的教師進修學校課程結構不科學與內容過度偏向理論性知識,教師培訓隊伍素質不高,無法對教師形成有效培訓。師范院校的課程結構、內容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脫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與地理條件的限制,遠程教育培訓的開展步履艱難;教學方式及手段落后且單一,“灌輸式”講授方式的現象經常出現,教師的主動性和互動性難以調動起來。
(五)在培訓條件方面
南疆四地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下,教師職后培訓市場機制完全缺失,經費來源主要是國家資助和援疆資金,當地財政承擔一部分,文件明確規定公用經費的5%用于教師培訓,但實際情況教師培訓經費遠超過5%,而且非教學人員待遇不包括在公用經費范圍內,是由學校負責,加重學校負擔。教師職后培訓激勵機制不完善,參加長期培訓期間,教師沒有交通補助和獎金,評職稱以及工齡的計算,培訓不包括在內,多少影響教師培訓積極性。
加強雙語教師職后培訓,這是全面提高雙語師資隊伍水平,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首先,完善培訓機構和培訓師資隊伍的管理,建立培訓質量的內部監管機制。需要繼續推進國家資金和對口支援的幫扶,進一步促進培訓機構的專業結構調整,此外還需要加強培訓者團隊和管理隊伍的建設。同時,建立培訓質量的內部監管機制,培訓過程中通過采取隨堂聽課、發放培訓課程反饋意見表以及定期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參訓教師的培訓效果以及培訓意見,有效的監控培訓進展情況。③以便更好的在課程設置、培訓者素質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改進。
其次,改善對參訓者隊伍的管理。參訓者的數量和素質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一是通過完善定向免費師范生政策,增加地區對口免費師范生培養規模,繼續實施特崗計劃、實習支教以及人才引進等措施解決因新疆教師數量短缺問題;二是強化職業定向教育,幫助教師完成角色定位,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獻身教育的理想信念;三是重視培訓學員的選派工作,各地選派參訓學員時要嚴格審核參訓學員資格,有效提高培訓質量。此外,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政策,對通過不同培訓形式而取得畢業證書的雙語教師,在崗位聘任、職務晉升、表彰獎勵等方面給予相應程度的學歷認定和政策優惠,進一步激發和鼓勵雙語教師培訓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再次,加大培訓的內容的改革力度。一是為了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培訓內容應該根據不同專業、層次、水平教師的需求進行合理設置,做到分級教學,因材施教。同時優化培訓課程設置,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在訓練少數民族教師漢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注重專業知識的講授、課堂教學技能和管理課堂方法的培訓;二是“灌輸式”授課方式培訓效果不好,需要豐富培訓的形式,多增加案例討論和觀摩課的學習,鼓勵參訓教師嘗試性授課等方式;三是組織新疆各學科基礎教育專家,研發適合新疆與雙語教師本身的切實可行的指導用書以及培訓教材。
再次,建立健全多維雙語教師職后培訓模式。首先,選拔優秀雙語教師,赴內地高校進行集中脫產培訓。第二種模式,利用新疆本地各地州高等師范院校和教師進修學校進行培訓,這些培訓機構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培訓經費要求不高,受訓教師不必長時間脫產,對教師所在學校的教學管理影響較小;④第三種模式,重建縣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教師培訓功能,提高縣區培訓能力;第四種模式,加強少數民族雙語教
師的校本培訓。在教育主管部門合理規劃和指導下,雙語教育專家學者以及新疆內外優秀雙語教師利用周末直接去到鄉村學校授課,對鄉村教師進行培訓。
最后,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考核評價機制,強化培訓效果的管理。⑤首先,對于參訓教師,根據培訓的內容和方式,構建培訓完成后的考核標準對其進行考評,建立教師培訓問責制,將培訓考核結果與雙語教師職稱晉升、評優選先適當掛鉤,切實增強每次培訓的實用性。給考評合格者發放相關證書,不合格者可以考慮酌情取消其雙語教師資格,增強權威性。其次,對于培訓教師。培訓講師具有一定的基本素養才能保證培訓的效果,在培訓開始前應該就此次培訓安排的培訓教講師進行考評,考評合格者才能擔任培訓講師。⑥同時,建立健全追蹤評價體系,構建追蹤評價標準,即培訓結束后加強對參訓教師的追蹤調查,真實了解參訓教師回到學校后的教學效果,為改進以后的培訓提供可靠的資料。
[注 釋]
①古麗斯坦·艾尼娃.南疆地區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現狀調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
②劉旭.新疆少數民族小學雙語教師培訓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喀什地區為例[J].新疆社科論壇,2014(06):79-82.
③李茜.新疆少數民族學前雙語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以南疆喀什地區為例[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01):6-14.
④金晶.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3):114-116.
⑤連曉鋒.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訓研究[D].河北大學,2011.6.
⑥候曉函.新疆中小學雙語師資隊伍建設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
杜綱威(1991-),男,漢族,山東臨沂人,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經濟學。
H09;G
A
1006-0049-(2017)06-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