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文
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淺析電子政務視角下的行政監督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肖 文*
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陽光型政府的構建要求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督與規制,促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電子政務作為政府管理的推動者對行政監督的發展與創新具有重大意義。兩者的有機結合是廉潔政府建設中的突破點,對我國政府能力的提升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從行政監督內涵入手,對電子政務視角下行政監督體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電子政務;行政監督;機制創新
電子政務即指各類行政機關依托電子信息通信技術,而進行的各種政務活動與行為的總稱。電子政務的主要內容即推行無紙化辦公,加強政府的信息服務,建立網絡服務系統等。電子政務是各級政府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舉措,也是構建服務型政府、陽光型政府的內在要求。
有關行政監督含義的說法頗多,本文所論述的行政監督屬于廣義上的概念,即行政監督的主體除了國家行政機關以外,還有執政黨、國家權力機關和社會團體甚至公民個人。有效的行政監督能夠減少行政人員的失效行為和失范行為,對于促進行政系統的良性運轉有著重要意義。
電子政務的廣泛應用為行政監督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和渠道,使得行政監督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創新,然而當前濫用行政權力等不良現象層出不窮,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即我國現有的行政監督體系不夠完善,沒有形成對行政權力的強力制約。
(一)行政監督的主客體素質不高、觀念落后,弱化監督效能
1.行政監督主體是監督體系功能實現的組織基礎。電子政務的發展對監督主體的智能和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現階段,廣大監督主體沒有能夠積極地適應電子政務下的行政監督,沒有能夠充分了解信息化時代下行政監督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導致部門的監督工作流于形式。
2.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行政人員的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信息管理和網上服務成為當前行政管理工作方式的主要發展趨勢,然而從當前來看,一些行政人員對網絡監督制約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自覺接受監督的意識淡薄,相關的政府信息沒有公之于眾,而缺少監督勢必造成政府工作的效率低下。
(二)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出現了明顯的“數字鴻溝”
現階段,各地區、各部門的電子政務發展很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一由于技術、資金等原因,基層政府電子政務發展緩慢,信息化辦公水平較低,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網絡監督發展規劃。二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發展差距較大,東部發達省份各級政府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政府網站,中西部地區則由于資金投入、政府的重視程度等原因發展遲緩。
(三)相關立法發展滯后,保障機制不完善
1.網絡管理法規尚不健全。當前我國有關網絡社會的法律法規大多集中在技術層面,而有關網民合法權益的保護、網民行為規制的法律法規還存在較大漏洞,這就無法保證被監督對象的合法權益得到應有的保障。
2.我國尚未出臺政府信息公開法,在電子政務實施的過程中,政府信息未能及時公布,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權,容易滋生腐敗。
(四)監督方式缺乏創新,尚未形成統一權威的有機整體
當前,電子政務下的監督方式較為單一,大多只是實行政務公開,無法實現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為的全面監督,監督的全面性受到制約。此外,我國行政監督主體眾多,各監督主體之間缺少溝通協作,尚未形成統一協調、運行高效的有機整體,嚴重影響了行政監督的效果。
(一)創新行政監督觀念、建設信息化人才隊伍
1.電子政務下的行政監督主體需要轉變監督理念,擺脫傳統的監督模式和思維定式,強化責任意識,本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進行監督。此外,需要提高監督主體的信息技術管理能力和應用能力,任命、錄用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行政通才,以人才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創新,進而帶動行政監督的技術創新,從而適應信息時代下的行政管理工作。
2.監督客體應該強化被監督的意識,增強被監督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網絡加大政府行為的公開力度,促使監督主體可以全方位地監督政府行為,讓行政監督的效能在電子政務的環境下得到提高。
(二)加大行政監督發展資金投入力度
信息網絡技術在行政監督中的廣泛應用,需要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支撐,而信息技術的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系統需要高度專業化的科技人員來完成。加大政府預算中投向信息技術方面的比重,實現監督及時的信息化。
(三)健全行政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
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需要,加快推進電子政務視角下行政監督的立法工作,健全行政監督法律體系,通過立法保障監督。一方面,要保證監督對象的信息安全,借助立法將強對監督客體隱私權的保護,明確監督主體在收集、傳輸信息過程中的保密責任,保證監督客體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開必須由法律統一規范,通過立法明確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方式、范圍和程序,保障監督主體的知情權,保證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合法用權。
(四)以信息技術推動行政監督方式、手段的創新
1.建立網絡行政監督平臺。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借用計算機系統并運用專業的監督軟件對監督對象實行監督,使監督工作與計算機網絡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監督平臺的設計可以以行政審批為切入點,公開行政審批的各個環節,為群眾申請辦理業務并隨時了解業務的辦理情況提供渠道,這樣方便對各部門每一項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過程進行監察。
2.依托電子信息網絡,強化電子政務建設,逐步實現網上公示、遠程聽證,重視以電子郵件、論壇等形式對權力的監督與制約,努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3.建立健全各監督主體之間的信息共享平臺,加強各個監督機關之間的交流和共享[1],整合監督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監督效率。
[1]陳奇星.行政監督新論[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
肖文(1993-),男,漢族,遼寧鞍山人,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2016級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在讀。
D
A
1006-0049-(2017)06-0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