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果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6
發揮“四位一體”綜合作用,推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虞 果*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6
心理素質是人的核心素質,深入思考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四位一體”的作用,對于推進中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位一體;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質對于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心理素質是人的核心素質,心理素質的發展制約著人的整體素質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日益紛繁復雜,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正確認識中學生心理問題現狀,全面分析中學生心理問題成因,深入思考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充分發揮“四位一體”的綜合作用,有效推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所謂“社會即學?!笔侵浮吧鐣袑W校的意味”,或者說“以社會為學?!?。因此,學校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積極發揮社會環境的綜合作用。
(一)營造濃烈教育氛圍。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例如經費困難、師資短缺等。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尤其是教育部門充分認清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困難,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中學生心理健康對我國未來的影響,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創造良好社會環境。中學生模仿力強,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教育主管部門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專業社會組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服務。宣傳、文化和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文化市場的管理,高度關注大眾宣傳媒體的導向,加強網絡管理,凈化網絡環境,使中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社會氛圍中完成自己的社會化過程。
(三)完善教育評估機制。轉變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估觀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評估學校辦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把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作為評估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把心理素質水平作為評價中學生的重要標準,全面促進中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中學生長期在學校中學習生活,學習環境與人格陶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校要樹立以提高心理素質為基礎的素質教育觀,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充分發揮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一)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開設專門課程,配備專門師資,利用課程學習平臺、微課堂、微信等學習途徑,創新教學模式,圍繞適應心理、青春期心理、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心理、就業創業心理等內容,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知識教學,開展心理保健及行為訓練。
(二)著力提升教師心理素質。中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學校在加強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廣大教師充實心理衛生知識,促使他們了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以便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科學運用心理學原理開展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三)切實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美化校園環境,改善教育教學設施,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重視校園教育陣地建設,以校報、宣傳欄、校園網站、校園廣播等為媒介,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中學生長期與家庭成員生活在一起,家庭對中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學校要重視家庭在學生心理健康中的影響和作用,將心理健康教育擴展到家庭,充分發揮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具體地講,要引導學生家長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幫助孩子確定目標。對孩子要有一個恰如其分的期望值,根據孩子的智力、能力、性格、志趣等。
(二)采取有效教育方法。主動與學校、老師取得聯系,接受正確的教育觀念,正確處理管和教、愛和嚴的關系,多一些民主型、談話式教育,切忌溺愛、專斷、粗暴和放任。加強與子女的溝通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子女的學習和心理狀況,及時與學校、老師一起解決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
(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養,為孩子的成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家校通等形式,了解、學習有關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重視家庭環境的優化,注重家規家風建設,及時調節自身心理狀態,完善自己的人格,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使家庭生活充滿和諧融洽民主的氣氛。
陶行知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實施的最重要的條件是民主,以現代教育理念來解釋,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在運用這一原則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做到以下三點。
(一)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了解生理、心理變化知識以及心理健康的一些基礎知識。明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身體,“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深刻內涵。
(二)注重參加實踐活動。通過參加班級文化、宿舍文化、社團文化、企業文化等活動,積極參與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找到自我表現、自我教育和心理宣泄的最佳渠道。通過參加演講會、辯論會及文藝晚會等文化娛樂活動,使自己的情緒得到排解和釋放,以求得平衡。
(三)培養自我保健能力。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科學設立人生目標,提升心理適應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和心理沖突解決能力,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如自我激勵、自我疏導、自我轉移等,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經濟新常態要求中學教育更自覺地把自己放置到更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更主動地服務于經濟新常態的各類新需求。我們應當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尋找適合教育的學生,積極推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虞果(1992-),男,漢族,江蘇泰州人,蘇州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G
A
1006-0049-(2017)06-01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