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研究
王 剛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
音樂文化是我國文化的一部分,音樂教育中的所講的“音樂”本質上就是音樂文化的一部分。音樂文化逐漸成為我國音樂教育中最為主要的教育內容之一。我國社會已經接受了音樂文化這種概念。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之間相互聯系,共同推動了我國音樂的快速發展。
音樂教育;社會音樂文化;雙向互動
音樂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是部分和整體之間的關系,從這個角度來講,音樂是文化的主要內容。文化是音樂、美術以及文學等具體形式抽象概念的總和。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文化的演繹,音樂教育具有明顯的文化屬性。首先,音樂本身具有文化的特性;其次,音樂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文化中最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最后,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社會文化的發展。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化屬性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特性。
音樂教育的硬件要素主要由客觀和物質構成的,具體來講就是音樂教師、學生、教材以及相關的教育設備。
音樂教師是音樂教育教學中的引導者,學生是音樂教學中的主體,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與音樂教育文化實現雙向互動的關鍵因素,引導學生對音樂知識以及音樂文化的理解。學生是音樂教育與音樂教育文化實現雙向互動的實施者。音樂教材通過記載音樂知識,為教師和學生實現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雙向互動提供基本的材料。音樂教育教育設備是實現音樂教育與音樂教育文化雙向互動的工具。
音樂教育的軟件要素主要包括對音樂教育的價值觀、思想、組織理念以及各方面的意識因素。音樂教育理念貫穿于音樂教育的整個過程中,是音樂教育的核心。音樂教育思想對于音樂教育活動產生引導作用,同時也會對音樂教育文化產生共振式的影響。音樂教育目標是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通過音樂教育活動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音樂是文化的一部分,音樂教育文化將這種文化具體化,音樂教育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音樂文化。
社會音樂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對音樂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要探討兩者的雙向互動作用,就需要在音樂教育中引入社會音樂文化。
首先,從音樂教育對流行文化的辨別方面來講,流行音樂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流行音樂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消極因素,這就要求在音樂文化的引入中,需要對流行音樂進行辨別。
其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選擇。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最為主要的內容和形式之一,民族音樂也是音樂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引入音樂文化,就需要對民族文化做出選擇,選擇與音樂教育相適應的民族音樂文化。
再次,對民俗音樂文化的促進。民俗音樂文化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音樂教育中的主要內容,通過教育活動的實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以及整個社會對民俗音樂文化的理解,推動我國民俗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
最后,音樂教育促進了對現代音樂文化的理解。現代流行音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音樂文化的發展方向,通過音樂教育活動,能夠對現階段的流行音樂文化更深一步的理解和了解,促進音樂文化的創新發展。對現代流行音樂文化的了解,能夠準確的把握音樂教育文化發展的方向,為積極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和積極的影響力。
需要明確現實情況,認識自身的優勢。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音樂教育和文化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最受關注的部分,現代音樂教育教學理念要求音樂教育教學活動要實現個性化發展,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明確現實情況,認識優勢,通過音樂教育活動促進音樂教育與音樂教育文化的雙向發展。
改革自身體系,充分發揮作用。音樂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音樂教育的社會功能就是實現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之間的互動。為了實現這一社會教育功能,就必須對我國目前的音樂教學制度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充分發揮音樂教育與音樂教育文化之間雙向互動的優勢和作用,進一步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快速發展。
尋求對外渠道,建立活動制度。音樂教育以及音樂教育文化的互動需要音樂教育教學活動走出課堂,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因此這就需要在課堂教育教學的基礎之上,建立相應的活動制度。通過課堂教育教學和外在體驗,進一步加快音樂教育教學與音樂教育文化活動的雙向互動,實現我國音樂教育教學的目標。
[1]邢維凱.中國音樂文化的現代化與音樂審美的多元化—對“中國音樂文化自性危機論”的再思考[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
[2]孔義龍.20世紀美國多元文化主義音樂教育述評[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
[3]范曉峰.當代音樂文化審美的社會心理背景[J].中國音樂學,2001.
J607
A
王剛(1977—),男,漢族,云南玉溪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