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娟
(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聲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探析
陳 娟
(貴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聲樂表演中,語言藝術對表演效果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聲樂教學中,我們應讓學生學會語言藝術的應用,在表演時做到字正腔圓,更好的表達歌曲的情感和藝術形象,達到音樂與語言藝術的有效統一。本文通過對聲樂教學中語言藝術問題的分析,給出聲樂教學中語文藝術的科學運用策略。
聲樂教學;語言藝術;運用策略
聲樂藝術在我國的發展歷史悠久,滋養著我國一代又一代的藝術愛好者,在聲樂藝術傳承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文化沉積,使得我國的聲樂藝術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其中,最鮮明的特色莫過于中國語言自身特點,所以在我國的聲樂藝術表演中,強調演唱的感情把握和字正腔圓的語言藝術把握。所以說,字和聲的韻味也是我國民族聲樂強調的重要內容,只有二者的完美融合才能更好的表達歌曲的藝術美。由于目前的聲樂教學方法大多采用西方的教學方法,故而使學生忽略了聲樂中字正腔圓的語言藝術的重要性,目前在語言藝術培養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所有演唱的歌曲都離不開歌詞,歌詞是反映歌曲內涵和接近聽眾距離的重要媒介,可以使演唱者和聽眾產生感情共鳴。這就要求演唱者要有咬字清晰的基本功,如果在演唱過程中出現咬字不清的現象,給帶來字義差異的錯誤。例如,在歌曲《我愛我的臺灣》中:“我愛我的臺灣啊!”這句歌詞中,一個“我”字在歌曲中,必須是嘴唇收攏,唱時要嘴唇全關閉或近乎關閉后沖破阻力發出來的,使“我”字表現出一定的力量,并恰當把握其力度。但是由于我國聲樂歌曲的字都是通過送氣來完成,所以出現唱字延長的困境。所以在唱中國歌曲時,把握字頭發聲的速度,在瞬間將后面的字的腔體要打開并保持聲音的延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字頭說字母唱”。
大部分的歌者都會遇到方言對演唱的影響,導致歌唱中咬字問題的出現,例中,四川人在方言中經常n和1不分、t和d不分,會把牛奶讀為劉奶;還有一些地方的方言中,z、c、s不分,例如吃讀作為次,或是前、后鼻不分,例如親讀為清;還有一些咬字不清的問題,是由于韻母延長不夠規范,導致歌者刻意加重去咬字,反而使得聲母過分延長,出現字頭(聲母)的力量帶到字腹(韻母)中的現象;還有一部分演唱者,在韻母發聲中出現口形錯誤,這些問題都會導致歌唱中出現字詞咬字不清的情況的。
歌唱的藝術魅力是體現在情感把握與傳達上情感把握是離不開歌曲中的咬字和吐字的把握,通過清晰的咬字和吐字發音來間接表達歌曲的情感。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字詞特點,所以會有不同的咬字和吐字要求,就是同樣一個字詞,在不同歌曲的不同感情表達時,其表現的語氣、節奏和口形及音樂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歌曲由于表達的感情不同,所以咬字發音也不會有所差異,可能在咬字的快慢和軟硬方面有較大差異。其中,口形與咬字的關系非常密切,歌唱時口形的大小與變化,直接影響著咬字的正確與作品情感表達程度。如果在歌唱時口形不對,那么咬字和吐字的發音也必然有問題,所以必須將口形與咬字協調統一,才能更好的表達歌詞意境和作品情感。還有一些歌曲中的字有較長的拖腔,此時要求歌者必須在口形上吐字,然后在曲調變化中一直保持原來的聲音,不能走字,要求歌者要對吐字有更好地把握。聲樂與器樂最大的不同,就是因為聲樂結合歌曲的樂與字詞,所以比樂器表演時在語言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聲樂教學中,一定要多注意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培養,這在歌唱語言藝術中非常重要。
聲樂表演中離不開語言藝術的渲染,所以說歌唱是語言藝術的延伸拓展,這里的語言藝術與我們往日說的說話表達有本質區別,就是表現在表達方法更加復雜和特稱化。日常語言說話自然流暢,不會要求對某些字詞的發音和刻意延長,只要正常說出就可以;而聲樂表演中的語言藝術卻對發音和咬字有著諸多要求,例如注重字頭的咬住,字音的延長,字尾的保留等等;尤其美聲唱法中,對于語言方面的要求更是非常高,咬字的方法和注意為非常多,只有在聲樂表演中正確的應用語言藝術才能更好的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從而向聽從真實表達作品想要表達的藝術效果,這就要求歌唱者必須練好咬字吐字的基本功,解決好呼吸問題,只有做到正確理解作品的語言情感,才能準確進行發聲,實現以情發聲,才能更好的表現歌唱自身的內涵和情感。歌唱者必須重視對語言藝術的培養,并將語言藝術表達出來的情感體驗融入到演唱者,例如民族聲樂的演唱時,要通過聲情并茂的、含情脈脈的語言藝術來實現聲情并茂。
聲樂語言的表達是語言的一種美化形式,需要進行科學的歌唱訓練,通過圓潤、清晰地聲音將語義和情感傳達給觀眾。聲樂教學中的基本要求是依字行腔,所以學生必須通過字正腔圓的語言訓練,要求歌唱者在歌唱時,能將字詞準確清晰的唱出,在詮釋聲樂作品內涵的賜教,體現語言藝術,以此來促進聲樂語言藝術的長遠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聲樂語言藝術教學時,應讓學生掌握聲樂技術,保證學生具備熟練的發音技巧,保證學生在進行聲樂表演時能夠做到字正腔圓,保證聲樂語言藝術的教學質量。
[1]甘曉萍.淺談聲樂教學中的“字正腔圓”[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學教育家,2008.
[2]張卉.淺析聲樂教學中咬字與發聲的處理技巧[J].內蒙古藝術,2014(02):26-28.
[3]尹輝.論聲樂演唱中的 “字正腔圓”[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6).
[4]李抒丹.聲樂語言的藝術特征——探索音教專業聲樂教學的改革研究與實踐[J].當代音樂,2015(01):24-25.
J616
A